trooper62 wrote:不才還是有點小小小小...(恕刪) 這您就不懂了這是咱偉大的官場醬缸文化這是有小問的~您想要看到台灣擁有賽德克級神盾驅逐艦奇萊山級飛彈巡防艦鬼差級輕型巡防艦還得要等很久 ~
trooper62 wrote:不才還是有點小小小小...(恕刪) 這已經是不錯的妥協方案了以前還在使用中國地名阿....2022/05/03 14:16〔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海軍今(3)日公布10組沱江艦後續艦的艦名參據,各界好奇,國軍的軍艦命名原則為何?海軍司令部計畫處處長許志中今日表示,海軍一級艦以縣市、港口、人名或區域名為主,二級艦則取「山」字尾的鄉鎮市區名,三級艦則取河、溪的首字,再冠上「江」字尾。我國軍艦命名原則經過數次變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我國一級艦多有「陽」字,依據此規則命名的艦艇也被通稱為「陽字號」,另外也有部分驅逐艦名包含「太」字,因此被通稱「太字號」。至於原被視為二級艦、排水量低於驅逐艦的巡防艦,名稱則多有「山字」,因此被稱為「山字號」。另外,1990年代接裝的巡防艦,則有以中國地名為主,以及中國古代名將為主的方式,例如康定級巡防艦6艘軍艦,即以中國康定、西寧、昆明、迪化、武昌、承德為名;成功級巡防艦8艘軍艦,則以鄭成功、鄭和、戚繼光、岳飛、郭子儀、班超、張騫、田單等為名。不過,隨著我國逐漸以台灣人、事、物為命名主軸,加上軍艦噸位與歸類原則不斷演變,軍艦命名規則亦隨之調整,例如美製「紀德級」驅逐艦的命名,後來改為以台灣四大軍港基隆、左營、蘇澳、馬公為依據;我國2018年獲得2艘派里級巡防艦時,雖與「成功級」巡防艦為「姊妹艦」,但以與台灣關聯性較高的將領劉銘傳、丘逢甲為名。而以「江」為名的三級艦,則包括龍江、錦江、沱江等三型巡邏艦與巡邏艇,但在籌獲錦江級巡邏艦時,已開始以台灣的地名或溪河為名,例如淡江艦、曾江艦等皆是此例。而「沱江」雖為中國河名,但是以紀念「九二海戰」英勇對抗共軍的名艦「沱江號」驅潛艦為命名依據。
pupuliao wrote:這已經是不錯的妥協方...(恕刪) 心 在這裡用台灣的山 水 住民部落名稱你會有凝聚力 你會覺得光榮和感動隨便挑幾個名稱足夠海軍用了賽德克 薩奇萊雅 斯卡羅 賽夏 太魯閣 泰雅 布農 卑南洪安雅 馬卡道 達谷布亞努 巴布蘭 西拉雅 阿立昆 大武壠 葛瑪蘭台灣原住民哪個部落不帥氣奇萊 鈴鳴 伊澤 加利 立霧 能高 駒盆 東鸞 新高 南湖大卑南 塔芬 郡大 向陽 次高 馬博 大武 大劍 大關 大霸尖台灣百岳 山字去掉光名字就很漂亮
現在台灣是處於台灣族和中國族共治時期,兩族共住一島,共治一國,以民主選舉取代軍事內戰,雙方意識型態絕然不同,各有各族的願景,中華民國體制是目前的默契!所以台灣會出現像"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這種由"中國石油"過渡到"台灣中油"的荒謬情況!!因為中國族一方放不下那個"中"字,台灣中油硬把台灣石油也要留一個中,換成英文,TMD的誰知道中油和石油有鬼關係?(維基上的名稱說明讓我們看到荒謬到不行的歷史,>>CPC Corporation(中文:台灣中油;拼音:Táiwān Zhōngyóu;Pe̍h-ōe-jī:Tâi-oân Tiong-iû;字面意思是“台灣中國石油”)是台灣和台灣的一家國有石油、天然氣和汽油公司。是台灣石化產業的核心。)我看不懂!單一家中油就這樣荒謬,何況軍隊?"國軍"為什麼不能改成"台軍"?當台灣族勉強接受國軍是"國家的軍隊"時,中國族就會把"國軍"偷渡和意淫成這是"國(民黨)軍"來安慰自己!海軍的江字級艦也是一種偷渡概念,海軍認為台灣就是小地方,用溪來命名成不了大器,小家子器,出不了大海,堅持要用江命名,問題台灣沒一條江啊,那就用台灣的溪開頭加江,台灣族被搞得昏頭轉向,中國族開心的偷渡回中國的各條江,玩你台灣族啊,要不然呢!但民進黨也有萬般無奈,各個產業軍隊整個政權都是中國族的傳統勢力圈,暴力式改名怕換來各方面的抵制和反抗內部破壞,只好用各種妥協,忍耐各種荒謬存在,用時間來等未來.......民進黨選擇的是民主式革命,用接管中華民國政權來改造,而不選擇軍事革命,一來也是沒那本錢,二來社會暴力革命未必能贏,只好用現在這種方式來吞忍了台灣要走的政治路還很長,兩族的抗爭走不完,如何從ROC > ROC(TAIWAN) > TAIWAN (ROC) >TAIWAN,我們才走到第二階段而己,同志仍需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