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中科院「劍影專案」完成初期測試2023年初海劍羚近距反艦飛彈進入作戰評估

新聞來源:中科院「劍影專案」完成初期測試 2023年初海劍羚近距反艦飛彈進入作戰評估

代號「劍影專案」以天劍一型飛彈為基礎研改的「海劍羚飛彈系統」,經不斷修正雷達追瞄等技術後,終於在月前完成海上的全系統初期作戰測評(IOT&E)階段,據指出,2023年第一季該系統將進行作戰測試評估(OT&E),若一切順利通過各項測評,海軍規劃未來建造新一代輕型巡防艦以及沱江級後續艦上,都將部署海劍羚飛彈系統。

月前軍武迷在高雄外海拍攝到高雄艦(LCC-1)搭載著八角型的被動式相列雷達出海,但關注的重點是在艦尾的海劍羚飛彈系統,這已經不是高雄艦搭載海劍羚飛彈系統出海進行測試,經過中科院研發人員不斷修正雷達追瞄、過濾海面反射波干擾等技術後,終於在延長2年的研改期程,月前完成全系統初期作戰測評(initial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階段,依研發期程將於2023年第一季安排進行作戰測試評估(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若一切順利通過各項測評,在年底前可望著手進入小批量生產前的備料工作。

從2017年開始進行「海劍羚飛彈系統」的研發,全案預訂在2020年完成,中科院規劃以天劍一型飛彈為基礎,除彈頭與推進段外,其新型尋標頭,追加的中途誘導模式,摺疊彈翼與自轉尾翼等技術,用來攔截反艦飛彈與低空防衛;另外,飛彈內加裝導引器,遇到大雨或天候不佳的狀況,經由雷達鎖定目標後,發射後會先由雷達導引,終端則採紅外線來鎖定目標摧毀;此飛彈本身還具有敵我識別、電子反反制及紅外線反反制能力,並可於夜間作戰。

據指出,海劍羚飛彈系統在2018年通過陸上飛控測試,光電尋標器與飛彈本身進展都都相當順利,目標識別能力也都沒有問題,陸地機動型「海劍羚」飛彈系統,在有陸上雷達系統輔助下,整個測評工作相當順利。但是安裝在LCC-1高雄艦艦尾開始進行海上的系列測試時,許多的技術問題就出現了,例如:發射器基座的動力、伺服器驅動發射箱旋轉與俯仰的速度等硬體與軟體技術都不如預期,均要一一克服,才無法在預算期程內完成,經國防部與海軍同意後持續研發工作。

海劍羚飛彈系統要反制飛行路線詭譎難料的低空巡弋與反艦飛彈,其研發共有「獨立型」海劍羚飛彈系統、「戰系型」海劍羚飛彈系統,以及「陸地機動型」海劍羚飛彈系統;尤其是海上運用要與射程在4公里內的方陣快砲搭配,目前海劍羚飛彈系統射程為8公里。

因「戰系型」海劍羚飛彈系統的發射箱為24聯裝,是由軍艦上的作戰系統提供目標參數與射控指令,發射箱上沒有配置雷達與光電系統,未來可望配置在輕型巡防艦上;「獨立型」海劍羚飛彈系統為發射箱為24聯裝,配有中科院開發的小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以及光電感測系統,規劃配置在沱江級後續艦上。

LCC-1高雄艦搭載「劍羚飛彈系統」出海測試


PS:
這篇報導中有些地方有些問題,按照中科院公布的影片,獨立型」海劍羚飛彈系統發射箱應為12聯裝,且而「戰系型」海劍羚飛彈系統也有配備「光電感測系統」,代表「光電感測系統」在整個系統的操作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不管是「獨立型」或者「戰系型」皆配備「光電感測系統」。

另外,塔江艦後續批次如果改用「獨立型」海劍羚飛彈系統的話,那麼「海蜂眼」和 X band「海鷹眼」的功能就會有重疊的問題,因為先前被目擊中科院是用「海蜂眼」來測試「戰系型」海劍羚飛彈系統,這樣的話,在塔江艦後續批次戰系不妨整合「海劍二」、「海劍羚」,直接改用「戰系型」海劍羚飛彈系統,可以減少能量的需求和載重。
2022-10-22 17:20 發佈
"那麼「海蜂眼」和 X band「海鷹眼」的功能就會有重疊的問題" 說外行人話,海蜂眼可以完全真測出貼海飛行飛彈?而且只靠一面旋轉相位雷達?
cchxp2000 wrote:
說外行人話,海蜂眼可以完全真測出貼海飛行飛彈?而且只靠一面旋轉相位雷達?


有圖有真相,哪裡不行了?






056a用蒼蠅拍就可以看到哦,有沒有好棒棒?還是解放軍是外行人做外行事,用蒼蠅拍操作海紅旗10?



說反了,海鷹眼是S band AESA,海蜂眼才是X band。。當初劍羚頭上那顆不知道是什麼,在會場沒問。照理說,近程防空應該必須是X-K band以上波段才能精準。

但是,據說S band解析度如果足夠,近程防空系統是可以用的。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天衣神水
天衣神水 樓主

獨立型海劍羚上面那顆是縮小化X band版的海鷹眼,中科院用「海蜂眼」測戰系型,塔江級已經有裝設海蜂眼,所以....

2022-10-23 18:30
不知道最後能否成功
也許是2500噸反潛型用的,這樣就沒有劍二劍一共同使用類達的問題
塔江級後續不用mk15 ?mk15本身就自備類達的設計
這枚飛彈對台灣的三軍防空都很重要! 最主要有兩點
1) 它的推進劑增量超過100%使燃燒時間更久,使動力飛行距離更長,有效射程大幅增加,幾乎等於天劍二的距離,基本上是可以取代天劍二的,只是天劍二(4倍音速)的飛行速度比海劍羚快多了。
2) 因為它是發射後鎖定的性能,可以先發射,不必等先鎖定所浪費的時間,雖然他的有效射程只有15公里,但是對於沒有閃躲能力的巡弋飛彈與大型無人機,他的有效距離就可以躍升到30公里以上,但是導引系統必須把飛彈先帶到高空再俯衝,它的紅外線尋標投對掠海目標特別有效,完全沒有雷達尋標頭要過濾海浪回波的問題,所以海軍與空軍的艦隊近迫防禦系統,機場與雷達站的防衛,使用這個飛彈遠比使用快砲系統要有效更多。

它可以應用在陸海空三軍! 就看我們三軍的將領有沒有那種腦袋把這枚特別的飛彈應用在自己的防衛上。
什麼是中途誘導模式?Ins?反輻射??



其新型尋標頭,追加的中途誘導模式,摺疊彈翼與自轉尾翼等技術,用來攔截反艦飛彈與低空防衛;另外,飛彈內加裝導引器,遇到大雨或天候不佳的狀況,經由雷達鎖定目標後,發射後會先由雷達導引,終端則採紅外線來鎖定目標摧毀;此飛彈本身還具有敵我識別、電子反反制及紅外線反反制能力,並可於夜間作戰。
YT上有新的影片,從 0:34~0:36 發射箱似乎轉動了90度,一樓報導中指出「發射器基座的動力、伺服器驅動發射箱旋轉與俯仰的速度等硬體與軟體技術都不如預期」,看來似乎是如此。



比較一下RIM-116 RAM發射箱轉動的速度,是有慢了一些。




從發射箱有5個白色補土和一個黑洞看來,最近應該有實彈試射過,還來不及補土。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