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年來的解放軍資料顯示,中國對台動武,可能動用的海上船隻種類繁多,數量龐大。
高速快艇,氣墊船,近海漁船,遠洋漁船,散裝貨輪,滾裝貨輪,各式登陸艇艦,及護航的軍艦,都可能在台海大規模登陸戰上場。
船隊靠岸時機,不一定以何種劇本發展,有可能是第一時間萬歲衝鋒,消耗我國反艦飛彈庫存,有可能是在大規模兩棲登陸之前偷渡,有可能是登陸戰之後大量登岸輕量補給,也有可能是在港口爭奪戰之時突襲靠港。
我國戰術防衛,不能以慣性思維來推理解放軍攻擊時機。防衛就像壓力鍋,當不斷的對防衛區進行壓迫,即可能出現破口。這個施壓過程,可能不斷的出現重複打擊。
如陸戰篇所述,陸戰防衛是國軍保衛戰的基礎。而制海能力是本土防衛關鍵。海島型國家防衛,不能讓敵對軍力源源不絕的登陸。
中國在南海的擴張,召集了退役的軍人轉上民船,曾經集結200艘船隻在牛軛礁等處,脅迫菲律賓。
中國民船在公海集結成團,走私,武力脅迫已經成為海上毒瘤。在南海爭端中,執行中共命令造成菲律賓等海域莫大壓力。
2022年5月,美軍測試Quicksink、快沉反艦炸彈影片,此彈由JDAM精準炸彈改裝。主要訴求為低成本反艦炸彈。
根據Forbes報導,此武器針對目標即是中國大型民用船隻,而非軍艦。
Quicksink是一種低成本,模擬魚雷的無動力反艦炸彈。攻擊時,炸彈滑翔、鑽入船隻底部海水。
一千公斤的裝藥,在爆炸時造成氣泡效應,船身受到向上衝擊,空泡排水失去浮力之後本身巨大重力壓下,兩種外力導致龍骨斷裂、快速沉沒。
快沉的出現,其實和台灣有點關係。中國民用船隻數量眾多。即便是美軍,用反艦飛彈打千噸級民船,也有成本壓力。
在軍、商、民混合船隊的互相編織架構下,傳統反艦飛彈或者近接火炮攻擊都不適合做為單一的打擊手段。
GBU-31改裝Quicksink,只需要加裝光學套件。改裝成本估計只需百萬台幣級,中期座標導引,末端影像辨識。用此類武器攻擊貨輪與千噸遠洋漁船非常合適。
我國的問題不在採購Quicksink,而是在高強度空權爭奪當下,沒有多餘空投能力執行這類武器。
因此如何設計近岸防衛國防,發展台版適用的武器,反制大量軍商民混合船隊。才是我國制海國防重點,而不是一昧採購美國武器。
針對各級敵軍可能應用船隻,我將所需的制海防衛力量,分類為五級。(2023/01/12)
特級目標。為遠距離航母戰鬥群,距離台灣或發射地達到一千公里距離。
美國陸軍於2022年6月,確認由Ramjet 發動機作為PrSM精準打擊火箭變體,射程達到一千公里,同時期台灣雲峰飛彈進入量產期程。
目前台灣針對遠距離航母不具備陸地直接攻擊火力,雲峰飛彈若改版制海尋標器彈頭及末端平飛彈道,或可修改為一千公里級遠距離精準攻艦飛彈。
一級目標為護衛艦以上軍艦,具備完整或小型區域防空系統。
我國反制方法使用雄風反艦武器,以雄二次音速、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未來可能獲取的500公里內PrSM反艦火箭彈都在此類。相關討論眾多,就不再贅言。
二級目標為萬噸商船及登陸艦。厚重船體,可能具備點防空系統。主要數量可能達到500艘,可能集中在滾裝貨輪,散裝貨輪。
攻擊武器裝藥量三百到五百公斤,才能快速擊沉萬噸級船隻。最快的方法是雄風二型改版,拆除主動雷達,加大翼面,降低渦輪要求,攻擊範圍為近岸40公里內。降低彈體內其他規格以加強彈頭的裝藥量。
Quicksink給我們的啟示是,低技術與低成本的反艦武器,不需要使用單價高昂的主動雷達尋標器,可負擔次級目標的摧毀任務。
三級目標,是大量的千噸遠洋漁船、小型商用船隻。此類船隻可能經過輕型裝甲改裝。攻擊武器可以重啟雄風一型或高速新型無人機設計。
四級目標是數量最為龐大的,數百噸級漁船,快艇,氣墊船。數量可能在上萬艘,防空力量薄弱。
攻擊武器可使用台版彈簧刀等級遊蕩彈藥。彈頭10到20公斤裝藥,此類型無人機可採用無差別攻擊小型海面目標,並且與陸軍反舟波/反載具的防衛力量共用。
++++++++++++++++++++
根據美國海軍技術資訊網站的公開資料,發展下一代海軍技術。主要發展方向為無人載具,人工智慧,機器人,通訊及網路安全。
我國近岸的絕對防衛,面對多發、全面攻擊,最佳解決方案,就是透過高階人工智慧與自動化軟體,進行近距離判別,不再依賴人力在指揮中心選別目標。
此種攻擊方式我把它暫時稱為無人化混編攻擊群。
攻擊群可以透過5G硬體,建立軍方特有的雙向技術通訊網,每架無人機或飛彈,形成5G細胞節點,架構臨時區域通訊。
5G頻段在K band上,大氣層中消耗快速,這種方法不但可以降低被干擾的可能性,也可以降低硬體需求與成本,卻有極高的效率。
攻擊群中可混合少數可回收的通訊無人機,將所有結果彙整到通訊衛星或陸基通訊節點。
攻擊群目標偵察獲取,由多光譜感測器,雷達波定向的低成本感測器,藉由邊界運算系統,即時影像辨識,自動判定船種。
飛彈與飛彈之間,與無人機之間,網內互相分享偵察結果,獲取敵船種類編隊與位置資訊,自主編隊飛行選擇目標。
這隻混合編隊攻擊群,可以由海岸巡防署與海軍分別控管。承平時期可以控制無人機監管海域,收集大量船隻圖資模型。
戰時可將資料庫轉入攻擊群,即可發動自動化近岸防衛。
整個規劃重點,所有攻擊載具,必須具備自我攻擊目標的高度自主人工智慧,進行海域清空作戰,無差別攻擊。
機群最好由台灣民間與軍備局,中科院合作。投入人力發展關鍵軟體技術。作戰時期的需求,可以完全在台灣自給自足。
解放軍利用民船混亂反艦制海能量,我國不能不做出改革對應。
這個發展體系,可以與陸軍共用。二級攻擊群可以更換彈頭,攻擊敵軍慢速飛行載具,三級攻擊群可以轟炸兩棲登陸,四級攻擊群可以針對陸軍載具。
善加利用民間企業,陸海軍合作量產,研發關鍵技術,可以降低國防成本。
美軍國防體系不一定適合台灣,我國政府應該思考在歐美體系外自己獨立發展特有的國防系統。
其他模式也有發展的價值,比如可回收的無人機掛載紅隼火箭彈,只是這樣的回收操作模式更適合中型以上無人機,發展的規劃也更加複雜。
++++++++++++++++
2023/08/30 update
美國複製者計畫
基本上好幾年前就有人寫小說或是投書大聲呼籲 要注意解放軍的這些作戰方式
但這幾年軍方除了人云亦云好像有準備 並把資源用到軍方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
但實情是根本沒有動作 反正無解啦 就等著人家破解自己的"天險"
解放軍海軍開來台灣海峽就是送死 要看怎麼定義 當年英國艦隊在福克蘭也蠻慘
最後英國還是贏了 要來打台灣 解放軍不可能沒有損失但會想辦法把損失減到最少
其中解放軍海軍的一個如意算盤 其實跟1950年當年是一樣的 叫做"萬船齊發"
解放軍可以徵招的民用船隻 可能要超過很多人想像 用"萬"來計 一點也不為過
可去長江或大運河跟西江用衛星看 看看有多少內河船及這些船隻大小與可帶裝備
另外大陸有許多破產船廠存放著數以千計大小不一船隻 隨便加工一下就可以用了
這些動輒幾千噸的內河或是河海兩用貨輪 其中有許多是登陸船(有斜坡可以上下車)
如果每艘船都滿載武器與裝備及人員 大概幾十個師要同時要運過來並非天方夜譚
實際上解放軍大概只會一次派幾個師過來 其實解放軍也沒有這樣多的人來打仗
這些民船有許多會當作誘餌來給反艦飛彈或炸彈當作標靶 或是緊急直升機坪與機庫
幾千噸甚至萬噸大小的民用登陸船可不可以直接搶灘登陸而不用港口
當然可以啊 前幾年不是有商船在桃園大園海灘上擱淺 很多人不是還偷跑上去探險
這些民用登陸船衝上沙灘來 把登陸斜板一放 跟072登陸艦有甚麼兩樣?
幾百艘這種民用登陸船 可以載多少裝備殺上台灣海岸? 然後沿著61快速道路移動
另外海上民兵動員幾千艘漁船來台灣海峽組成包圍圈 封鎖台灣海峽 禁止進入
大陸的漁船多半都可以在甲板上裝備各式火砲與火箭 漁民很多也是解放軍退的
自殺攻擊的船可以用遙控或自動駕駛方式操作 沒有打爛就回基地準備再戰
大陸有幾十萬艘漁船 隨便選個幾萬艘來當台灣海峽的人工魚礁應該沒有問題的
不要老想著 解放軍的船艦只有幾百艘可以用 登陸艦就那幾艘075與071/072
放心阿 這些BOSS要出動的時候 除了帶刀護衛055/054/052這些船護駕之外
運用成千上萬的各式民用船隻以萬艦齊發護駕也是一種應該會發生的作戰方式
1950年代起國軍對這類的作戰是一直想要有因應的對策 但都是很難解的
有聽過放油燒比照赤壁之戰 但要讓數以萬計的大小船隻都要著火 需要不少油
要去那裏找這些油?? 怎樣把這些油送到戰區去 這些以前都有研究很久了
當然有人講可以用雲爆彈 幾千甚至幾萬平方公里 要用多少顆也要有載具來發射
我們開樓講的就是一些比較可行的解法 關鍵在於數量與技術
要多少武器才能夠對付這個萬船齊發的作戰? 解放軍也會對無人機有所堤防
以色列IRON DOME前一陣子試驗雷射成功 幾塊錢的電量把無人機與砲彈火箭擊落
但大陸賣給沙烏地阿拉伯的類似系統卻已經有實戰經驗 用雷射打下無人機
以大陸軍工產業的習慣 陸版的IRON DOME說不定已經量產甚至可以作戰了
很高興有人想到真正的問題啦 但對灣灣的軍界是一個無法跨過的坎 所以無解
這些問題跟一些人聊過 這些人看法跟我差不多 無法期待真正有權力的人覺醒
lordkon wrote:
這東西可以發展來打武(恕刪)
提出來討論。我把我的想法與問題寫出來。
戰爭發展不是一種劇本推到結束,我所想定的都是台灣獨自對抗中國。所以對於國防建設的想法,可能與你們不一樣。
船隊靠岸的問題不是只在登陸發生,我前面文章有提到,可能是在兩棲登陸前、後、中發生。
這些船隊可能負擔的是先遣部隊,可能是對岸登陸後大量的補給需求。也可能是登陸戰後續的部隊。
這邊有一個問題,當戰爭時間不斷的滾動,我國對海雷達能不能一直存活?這是重點。
當飛彈系統必須依存雷達系統存在時,那你對這個飛彈系統的投資就必須考慮到另外雷達系統的風險。
所以我一直強調,台灣必須要發展分散式的感測技術,而不是大載具的軍事裝備。
哪一種防衛最強?敵人看不到你的防禦才是最強大的,這個道理也在感測器身上。
雷達是一個會被針對的感測器體系,所以我不會想要把所有雞蛋賭在雷達這個籃子裏面。
衛星可靠嗎?也不行。可以知道船隊發起時間歐,卻不能具備長時間的即時性。
上次討論到,蘭德建議台灣發展一千架可回收的,300公斤級,高速,具備感測能力的無人機群。偵察並標定台海戰爭中可能出現的大量船隊。
我只想說,這兩位蘭德專家的想法真的有點傻白。台灣如果能維持千架無人機在戰時無限制的起降,為何不直接炸翻船隊?

回到主題。火箭彈的模式我曾經想過很多方案,最後回到一個問題,必須有雷達配合。
火箭彈的推力到高點之後,轉向,遊蕩,都會讓速度與距離越來越低。適合攻擊固定目標與已經標定的目標。
PrSM開發這麼久,以老美現在的能力,我認為它絕對不是一個低成本低技術層次的武器,不適合台灣走這條道路。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用這些漁網放在計畫的地點,限制敵方可利用的航道,引入火力區域聚而殲之,不過,對方如果知道台灣丟了這麼多漁網在海面上,他們也不敢用什麼萬船齊發的戰術,除非不怕死或者要先花大把的時間一個一個去清除,在清除時就可以用適當的方法一個一個幹掉清除小組,創造對台灣有利的緩衝時間。
漁網的軍事功能如下:
1、反潛

2、反艦

3、反漁船、快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