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獨家》騰雲二型無人機首度出海測試 突破遠程導引關卡

出海測試遠程導引 . 美國衛星加持中還是中新二號?

獨家》騰雲二型無人機首度出海測試 突破遠程導引關卡
2022-05-16 19:45 發佈
萊七逃 wrote:
出海測試遠程導引 ....(恕刪)


看來測試已經要進入尾聲了,後續量產應該可以跟死神組成高低配,建議各單位應該都要加入無人機單位
stever2018

看這個圖控制距離還不到100公里....除非訊號是改用星鏈測試成功或著福衛系列....否則以距離判斷怎麼也說不過去,我比較偏向星鏈軍用版接收器的取得

2022-05-17 1:26
已經搞了十幾年了,佳山飛到花蓮才多遠?從「長征專案」開始就出包不斷,不採納漢威聯合的建議直接用S-2T的引擎,去搞了顆奧地利貨,結果推力不足,拖了幾年還是又回到S-2T的TPE331,引擎找到了卻又發生買不到螺旋槳的怪事,今年是「騰雲專案」最後一年,原本去年六月就要完成所有測試,開始部隊戰術評測的階段,現在已經拖了一年,又只是空機飛出外海,以這種規格的無人機來說,至少也得從龍潭繞台灣四週海域幾圈才算數吧?更何況掛載測試都還沒開始進行,這個.......,前前後後已經花了60幾億,真的不行就認賠現況結案,乖乖買MQ-9,先從中小型開始做起吧…
Charlie2020

果真是行內人,不然不會知道哪個螺旋槳的事,這個計畫主持人真的應該被XXX,這玩意不敢繞島非應該還是通訊問題!

2022-05-17 21:07
天衣神水

查理大,螺旋槳的事是朱明爆的料

2022-05-17 21:13
alexlin1 wrote:
看來測試已經要進入尾(恕刪)


3月已經完成衛星導控自主起降 . 24小時滯空測試
4月新聞說是第二階段測試 . 後面可能還有掛載跟其他測試
感覺自製掛載武器方面選擇比較少,希望可以有導引炸彈或短程對地飛彈研發專案。



跟採購 MQ9B一樣 中新2號當中繼衛星資料鏈跟我在航展問的一樣

stever2018wrote:
看這個圖控制距離還不到100公里....除非訊號是改用星鏈測試成功或著福衛系列....否則以距離判斷怎麼也說不過去,我比較偏向星鏈軍用版接收器的取得
2022-05-17 1:26(恕刪)


同一記者又說四百公里可能跟圖繞行方式不同

天衣神水 wrote:
已經搞了十幾年了,佳(恕刪)

你沒說還真沒發現10幾年了。我看NGADF真的別做了。真的,把無人機當作戰機來開發,是都沒在控管了。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天衣神水

一開始堅持自己搞,後來變成別人看你自己搞,閉門造車的結果,還是打掉重練吧

2022-05-17 21:03
Charlie2020

丟錢給民間都比他們強!

2022-05-17 21:11
天衣神水 wrote:
已經搞了十幾年了,佳(恕刪)


中科院其實沒那麼差
你看韓國自製韓版MQ9
2006年開發研發經費5046億韓元116億台幣
2022今年才開始要計劃量產
騰雲2009開始研發幾十億台幣經費
光這兩點就終於贏韓國了

萊七逃 wrote:
你看韓國自製韓版MQ9
2006年開發研發經費5046億韓元116億台幣
2022今年才開始要計劃量產


韓國的MUAV是比MQ-9還大一點的傢伙,內建EO/IR、SAR系統,可以辨識130公里外的目標,完整的一套系統,2006年開始研發,2010年就拿出prototype,之後因為MQ-4中止了兩年,2012年才又重新啟動,人家已經要進入實用化階段了,故事不一樣啦,而且這個沒什麼好比的,東西弄得出來比較重要。
萊七逃 wrote:
中科院其實沒那麼差你(恕刪)


真的不要拿韓國來比,你會吐血,還是大吐血。

人家天上UAV系列更完整別說,地面、水上、水下無人載具全部都有,還不是那種做做文件的。

先別說進度如何,錢多少,這真不是錢的差距而已。今天軍方和中科連態度都沒有擺出來。

中科,軍備局開發的東西看就知道差距太大了。

講難聽點都是虛應故事,當作是在學校做研究的心態。

以前剛剛開始,看了就算了,這麼多年了都嘛沒改變。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希望後續能以土耳其TB-2為目標, 這款無人機已經量產超過200架


直擊!烏TB2炸沉俄登陸艇 實證無人載具改寫戰場規則

兩次攻擊都使用土耳其製TB2無人機,搭配MAM-L微型智能彈藥。

根據了解,MAM-L微型智能彈藥屬於熱壓爆彈式飛彈,是專為無人機、輕型攻擊機和低有效載荷能力空中平台的空地任務而開發,可以精準鎖定靜止或移動目標,彈身直徑16公分、長1公尺,重量22公斤,射程可達14公里,使用半主動雷射導引。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