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版上一班軍迷想當然並不了解軍事上的戰術作為與戰略作為,聽到要進行城市作戰,就會以為,要讓城市變成廢墟,在城市中面對老共已經登陸的大軍,要以赴愉抵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
城市作戰的戰術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作戰訓練,最主要使用在下列兩種作戰想定
1) 反偷襲與反特種作戰
在兩岸開戰第一時間,對岸必定送出精銳的特種部隊用3D滲透方式針對台灣最重要的指管通情基地與節點進行攻擊與佔領,3D滲透通常是直昇機與傘兵,這種攻擊必須把特種部隊送到最接近目標的區域,最後幾公里路就要靠它們自己徒步前往,這段徒步前往的路程在台灣事實上多半是在城鎮中進行,要對這種特種部隊攻擊的戰場就是在城市中,城市中的遭遇戰,有訓練士兵的對無訓練的士兵的擊殺率是10:1以上。所以我們的部隊必須要有城市作戰的訓練。
2) 老共的登陸部隊終於有少量登陸成功
老共要送出5萬以上的登陸部隊對台灣多個地點進行登陸作戰,即使我們能在海上消滅掉90%的登陸部隊,依舊有可能有5000名部隊登陸進入台灣,台灣到處都是城鎮,這些部隊若進入城鎮就很容易消失不見,最後的作戰戰場就是城鎮,因此必須要讓台灣的部隊能夠在城鎮中作戰,清剿這些老共部隊,有這種城市作戰訓練才可能打贏這一仗,否則很容易釀成一般市民的極大傷亡,國軍也遭受嚴重傷亡。
只是清勦城市內特種部隊 本身就是事倍功半的苦差事
能不硬幹就不要...
如果後援已經切斷 幾千特種部隊又能鬧出什麼呢?
就算多佔領城市 鄉鎮部份地區 他能得到彈藥 糧食補給嗎?
不可能 因為後方的海空路補給線已經斷絕
所以正確對付躲在城鎮裡負隅頑抗的特種部隊方法
是堅壁清野 設立一道防火牆 用強大火力封住其進出
裡面你想怎鬧就怎鬧 反正我就是等著你餓死絕望出來

當年盟軍於1944年在荷蘭發動市場花園作戰 精銳的英國空降部隊直插德軍後方
德軍也沒辦法直接掃除這些被佔領的後方孤立據點 怎辦?
不要管它就好了嘛 設好一道包含戰車的重火網 你特種部隊再能打 又不是藍波

最後英軍彈盡糧絕 只能冒險渡河突圍 損失了超過2/3的兵力
國軍當年打古寧頭戰役 最後的清勦工作也不太順利 我軍傷亡甚重..
但時間可以幫我們解決不少問題
沿海村落是可以提供匪軍很大的防禦效果 但磚瓦房又不能吃 百姓也跑得差不多了
在後方支援斷絕狀況下 越拖戰力只有越脆弱而已

終歸問題 不管特種部隊再強再善戰 在城市裡可以發揮多大戰力
國軍只要把握先斷其後援的原則 剩下問題都不會太大
說真的 對付一群善戰不要命的亡命之徒 與其發動武力強行攻堅
不如用點心戰手法 讓他們投降還比較划算...
人都是為了希望而存在 死戰到底 多打死幾百幾千敵軍 又為了什麼?
我們一般軍人都會這麼想了 匪軍不會?
不過如果是攻台戰事中的一部份 那就應該演練來做有效防守
可以阻擊匪軍進襲 或遲滯其進軍 對攻守雙方而言 有時幾小時時間爭取
可能就決定整場戰役勝敗 例如我方預備隊先到 對方灘頭堡守不住被鏟掉
敵軍若增援先到 我方的部隊卻被各種原因阻止不能到 敵軍灘頭堡強度爆增
要鏟掉可能就要極大的損失 甚至做不到了...
只是 現在承平時期 即便該防區守軍 都不可能直接下場到城鎮 都市現地進行攻守部署演練
大概只能等雙方動員時期 軍隊才能在戒嚴動員令下 將平日訓練與實地相結合進行防禦部署
效果就不能說很理想...
國軍一般地面野戰部隊 面臨的難題就是如此 不能"擾民".....

另外 像戰管 節點等重要地區 本身地面上防守 就得要有足夠兵力與火力防守
空降或海上突襲的特種部隊 最大敵人就是重裝武器 例如某據點有一個排4輛戰車隱敝好
互相掩護防守 外加一個排兵力駐守護衛...
那就算兩百名特種部隊殺來 也是凶多吉少 血流成河的下場...
就算沒戰車 像雲豹一樣的甲車上面的鏈砲 甚至50機槍 配合好架在優勢地形上
基本上特種部隊也沒戲唱...



你特種部隊沒有的重武器 我有 甚至我還有重甲防護 又有主場優勢..
對戰就是穩佔上風 你匪軍訓練再好 戰力再強 都無法彌補這個差距...
他們不會一直堅守奪取回來的一些台灣的據點,等待共匪支援大軍上岸,然後等到彈盡援絕,
萬一共匪後援被滅或者後援路線被阻擋,
他們就會改變策略,聯絡共匪飽和式導彈轟炸台灣,而協助他們殺出重圍,
或者在城市內製造恐慌,三不五時在各處放置炸彈,暗殺政府,國軍高層,
只要短短的一星期甚至幾天,就足以讓市內人心惶惶,甚至政府,國軍,警政單位高層策反叛變
這也是考驗市民質素的時間
(被共產黨嚇怕而自亂陣腳,還是共同一心抗敵?)
總統,副總統,將軍等有隨扈保護
警政單位高層,各自有下屬保護
反而一般的警局和市民就只能依靠自己了~
最容易受動搖的也是他們。
所以個人覺得應該在各地警局設置幾台配有50機槍,防彈板的武裝車輛待命,讓他們能第一時間採取行動反擊。
共產黨標準手法:
製造恐慌,
讓人民鬥人民,
讓人民鬥當地政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