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胡佛研究所最新一期的在線期刊《戰略》中,刊登了十幾個專家學者的觀點,他們對華一個比一個強硬。
在辯論中,余茂春一口氣列出“應把台灣置於美國防衛傘之下的五個理由”,包括:“如果自由和民主對我們美國人還有任何意義,台灣應該得到美國的支持”;“台灣是阻止中共突破美國西太平洋防線的戰略要塞”;“台灣是美國重要的經濟和技術合作夥伴”等。余茂春聲稱,台灣在對付它的老對手中共方面,具有最豐富的經驗,比如“台灣預防武汉肺炎的奇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完全不信任大陸”。
章家敦說,在台灣問題上,美國對中國的威懾正在瓦解。因為美國堅持“戰略模糊”的政策,在“北京對美國的實力印象深刻”時,這種方法很奏效,但現在北京不再對美國心存敬畏,所以拜登應該公開宣佈美國正在採取“戰略清晰”的政策,也就是說,美國應該明確宣佈將保衛該島。

“把核武器部署到台灣”,美國國際關系學者安吉洛·科德維拉提出這等危險的建議。他聲稱,三代人以來,美國外交官通過連續削減美國在台灣的地緣政治利益來換取他們想像中的中國共產黨的善意,卻為“北京強行奪取該島創造了政治和軍事條件”。現在,要承認這一錯誤,扭轉自 1949 年以來美中基本政策。
他還稱,保衛台灣必須從提供“厚厚的導彈防禦系統開始”,“但沒有什麼比核武器的存在更能阻止侵略”。就像1980 年代美國在歐洲核威懾蘇聯那樣,當時美國將裝有 W-85 核彈頭的潘興 II 導彈部署到歐洲,將它們瞄準蘇聯,並讓人們知道美國將在歐洲面臨蘇軍入侵時動用它們。現在潘興導彈沒了,但美國有其他導彈和核武器可以替代。

“這樣的舉動(在台灣部署核武器)會引發戰爭嗎?”科德維拉沒有通過任何論證就得出結論稱,“相反,這是美國所能釋放的最具力量、最明確的防止戰爭的舉動”。科德維拉是“在台灣部署核武派”,此外還有“支持台灣自己發展核武派”。
英國劍橋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安德魯·羅伯茨說,裡根政府在 1988 年強迫台灣放棄核武器計劃是犯下了非常罕見的外交政策錯誤,“如果今天台灣有能力威脅對北京的入侵進行毀滅性報復,我們甚至不會有這場辯論”。所以,現在台灣應學習以色列,重新發展核武器。
------------------------------------------------
台灣有越多地對地中長程導彈都對台灣防守有幫助,彈頭威力越大抱著玉石俱焚的態度才能嚇阻中國武力犯台,反正對岸首波也只會是導彈攻擊,我們首波能回擊多少導彈回去就是防守關鍵,對岸炸過來我們就炸回去,你打台北、高雄,我們就炸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