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海劍二完成作戰測評, 海軍塔江號艦7月交艦8月成軍

海劍二完成作戰測評, 海軍塔江號艦7月交艦8月成軍
海軍雙船體沱江級巡邏艦塔江號(圖)接艦官兵,5月12日參與成功級軍艦實施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防空實彈射擊科目;海軍規劃7月下旬交艦驗收後,8月下旬成軍就擔任各項巡弋戰備。(蔣銀珊攝)

朱明 2021年05月27日

海軍雙船體沱江級巡邏艦塔江號去年(2020)12月15日在蘇澳龍德造船舉行下水暨命名典禮後,因應兩岸形勢嚴峻戰備需求,塔江號艦5月3日在蘇澳外海進完成首次航海性能廠測後,據指出,海軍已加快艦上各項性能測試期程,為縮短接艦訓練時間,塔江號接艦官兵已在沱江號艦,進行海上的各項操作與戰術科目訓練工作;並於5月12日參與成功級軍艦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的防空實彈射擊科目;海軍已規劃在7的下旬在蘇澳舉行交艦典禮後,立刻進行各項戰術科目驗收,在一個月後8月下旬將舉行成軍典禮後就擔任各項巡弋戰備。


不讓磐石艦事件重演 塔江號戰術測評要採分流管控

因全國疫情警戒三級延長至6月14日,這段時間也是塔江號軍艦最密集進行各項戰術測評,因參與測試者單位與成員複雜,且居住雙北地區為數不少,艦上屬密閉式空間,算是高危險傳播的區域,雖海軍強調,所有的測試均依中央防疫政策執行防疫及風險管控,戴口罩、量體溫與實名制登錄上艦人員等作為。

據指出,去年發生的敦睦艦隊磐石軍艦事件,海軍也是遵照中央防疫政策來執行,但還是發生感染;這波疫情英國變種病毒株迅速傳播更快,無症狀者多,但測試人員大部分都沒有注射疫苗與採檢,未來一個多月的測試中,不確定因素太多,若還是採取首次廠測模式,海軍、中科院、船廠相關人員與設備供應商等70多人,通通擠在艦上工作,只要一人確診,就會嚴重影響塔江號軍艦所有的測試進度。
已有建議將戰術測評的項目分開一項一項來,不要有太多的合併項目測試,最後再作總測評,來嚴格進行人員的分流管控,而且每次測試後艦上都要消毒,雖會拉長測試時間約一周以上,但能讓染疫的風險降到最低。


塔江號艦出海廠測 穩定性比原型艦沱江艦好


據指出,5月3日塔江號艦進行了首次的出海廠測,主要是測試塔江號艦航海性能,其中從慢速只用十幾秒時間,就達到47節(每小時87公里)並持續高速航行,而且在沒有放下艦尾「節流板」裝置,艦身安穩不晃動,其穩定性比原型艦沱江艦好太多;主要是雙船體艦身底部形狀從沱江艦的為V字形,改為承平緩的U字形,未來後續的量產同型艦都採用U字形,加上改良並增加艦身「水下鰭板」,讓塔江號艦進行高速航行時平穩不晃動且好操作。
據了解,塔江號艦以47節高速航行時,中科院測試人員有點不相信儀表上的數據,一度認為是不是設備壞了,馬上分別用三台GPS儀器校正並計算距離,才真正相信塔江號艦能在十幾秒時間內達到47節的高速航行。

海劍二完成作戰測評, 海軍塔江號艦7月交艦8月成軍
塔江號艦日前首次出海廠測,從慢速只用十幾秒已達47節,加上改良並增加艦身「水下鰭板」,讓塔江號艦進行高速航行更平穩。圖為蔡總統去年參加高效能艦艇下水命名典禮。(總統府提供)

首次的廠測也發現一些缺點,例如艦橋窗戶為減少雷達截面積與海面造成的反光,從平整外型改為向外傾斜鑽石角度的多面型,因窗戶太小且中間窗框太大,正面雖不影響航行視角,但側面就如同汽車兩邊的A柱,在靠岸時容易被窗框擋住而形成死角,未來後續量產艦,在艦橋側邊窗戶將兩片改成一片,並將窗框修改。

海劍二防空飛彈最終驗證 塔江號艦接艦官兵隨同操作

據指出,5月12日舉行的國軍精準飛彈射擊操演,F-16V型戰機在屏東九鵬基地空域完成2枚AIM-120飛彈射擊,均成功命中靶機,這是空軍首度在國內完成AIM-120飛彈實彈射擊,並驗證F-16V戰機的雷達偵搜及火控雷達效能。
而當天另一個重點是中科院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實彈射擊,在擊中靶機後完成海劍二系統最終作戰驗證,這次測評是以成功級軍艦部署全套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海劍二是以模組化的發射箱進行實彈射擊,未來這套系統是部署在塔江號同級的軍艦的制式防空裝備;為加快成軍期程,這次海劍二防空飛彈最終作戰驗證,中科院全程操作外,塔江號艦接艦官兵也隨同學習整個操作的流程,提前為7月交艦後的戰術驗收作準備。

海劍二完成作戰測評, 海軍塔江號艦7月交艦8月成軍
5月12日舉行的國軍精準飛彈射擊操演,當天另一個重點,是以成功級軍艦部署全套海劍二(圖)防空飛彈系統,海劍二並以模組化發射箱做實彈射擊。(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2021-05-27 12:46 發佈
也差不多是時候了,期待中科院或者軍方能公開一些測試的影片,好讓大家更明瞭「海劍二」 ,話說,反制反艦飛彈的部分不知是怎麼測的?

十幾秒的時間可從慢速催到47節,真的很快!因為鋁合金表面氧化後會形成自然保護層,所以,LCS在只在水線下和必要的地方才「油」,其他地方包括艙間都是鋁合金原色,通通不上漆,以減輕重量,塔江艦如果也這樣搞的話應該會再更快才是。
nt24759 wrote:
海軍雙船體沱江級巡邏(恕刪)


水下鰭板?
是減搖鰭嗎?

沒想到居然有補上去,還想說沱江沒上大概塔江也不會裝,之前的照片也看不太出來小翼內側有減搖鰭的凸出物(還是說收折式的?


有減搖鰭在前行遇浪時動態穩定性會好很多,之前看國外其他雙體船也是不少都有裝
亮點: 以後成功級會改裝嗎 ><

但是要裝在哪裡啊
討論很久,不外乎幾個地方:
1.用澳洲和土耳其的方法,裝一組八連裝Mk-41在艦艏
2.拆了40砲,像荷蘭道爾曼級的方式,發射器緊貼著兩側
3.拆了雄二雄三,回歸魚叉。同地改裝海劍二斜射版
4.洛馬曾提議,Mk-13拆了,裝三組八連裝Mk-41...
SoLaSi wrote:
亮點: 以後成功級會(恕刪)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恩 按照海軍勤儉持家傳統 我猜是拆40砲吧

標一能用就用 然後武裝到牙齒

只是作戰系統不知道能不能整合進去
天衣神水 wrote:
也差不多是時候了,期(恕刪)


不知搭配的搜索 追蹤雷達是哪種?
以這艦型應該也裝不了太大太高的
從成軍圖看不出來
應該還沒儀裝吧
BUCK wrote:
討論很久,不外乎幾個(恕刪)


應該還是1或3
2 不能裝MK41 得要特殊的發射器
就算買了再跟海劍二搭配也不知要搞多久
4 記得有很大的問題
很像是整個裝MK41艙壁不能承重之類的
不然澳洲土耳其就幹了
其實1 也造成艦首下沉
BUCK wrote:
1.用澳洲和土耳其的方法,裝一組八連裝Mk-41在艦艏
2.拆了40砲,像荷蘭道爾曼級的方式,發射器緊貼著兩側


跟據媒體的消息,如果海劍二有自屬的垂發系統的話,或許可以為「成功級」客製使載彈量最大化

但是「標一」的區域防空能力應該不是海劍二可以比得上的,海軍應該不會想要這麼做

「成功級」要升級或許可以裝上「海鷹眼」,加裝訊聯戰系去控制「標一」和MK-13 (約8秒/枚),增加一組照明雷達,加強左右雙邊多目標的攻擊的能力,雖然射速較低,總比現在只能同時導控兩枚標一好得多
royle67 wrote:
不知搭配的搜索 追蹤雷達是哪種?


就是「海蜂眼」PESA,偵距距離不超過100公里 (2019年會場問的)

stever2018

如果更換新的晶片技術應該有提升空間

2021-05-27 19:05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