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叛逃 是政治上的需要──也談張憲義事件(一) ( 這篇文章蒐集許多資料探討我國核武的發展過程,歡迎各位先進多多提供看法。)



( 這篇文章蒐集許多資料探討我國核武的發展過程,歡迎各位先進多多提供看法。)

http://theintellectual.net/zh/famous-column/judicial-reform-tax-reform/3117-202111d.html

叛逃 是政治上的需要──也談張憲義事件(一)

文 | 龍城飛,原名楊雨亭,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來源:中時新聞網


前言 :
民國77年(1988年)1月9日,
中科院前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經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協助全家叛逃美國,
1月13日,蔣經國總統過世,不久,1月15日(一月中下旬,實際日期待確定),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國際原子能總署)官員偕美國國務院、國防部、中央情報局聯手突擊中科院核研所,
強迫抽掉012館TRR(Taiwan Research Reactor-台灣研究用核反應爐)中的重水,將020館用預拌混凝土灌漿,完全封閉中華民國的核武研發設施。

整個事件呈現出中華民國近20年來「祕密」發展核武的悲哀歷史,絕對是一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浪漫英勇篇章,可以拍成電影,卻是中華民國的「國恥」。日後事件相關當事人等多數三緘其口,說話最多的反而是主角張憲義,其次是張憲義的同事賀立維,再來是研究這方面的學者,如美國的Tim Weiner、David Albright、Corey Gay等,台灣的學者鍾堅、習賢德、陳凱琳等,在新聞方面,《新新聞》、《聯合報》、《中國時報》和《自由時報》等以及近年的網路報《上報》都有相當的報導,而值得注意的中央情報局的官員亦曾對此公開發言。比較完整的中文著作主要是為2015年出版,中科院前核研所組長賀立維博士的《核彈MIT: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以及2016年底出版,陳儀深教授(現為國史館館長)的張憲義訪問錄《核彈!間諜?CIA》,這兩本書非常重要,但是共同的特點是花了相當多的篇幅宣揚作者的理念,而對於實際上當年中科院核武研發的具體進度和面臨的問題說得太少,更沒有說明進行核爆與發展投擲載具的計畫,整個事情看來就是符合蔣經國一再強調的「我們有能力,但是我們不做」,其實是沒有可能做出來真正的核子武器,令人感到失望,因為大陸上在那麼缺乏資源的狀況下卻有著非常好的成績。筆者認為從這個角度看,相對來說,軍事建設以及艱苦作戰似乎不是國民黨的長處,而在經濟和文化方面明顯地有很好的優勢。筆者再探討這個事件,並不是從過去許多爭議性的「忠奸之辨」著手,而是覺得事件中不少地方頗有蹊蹺,值得「猜謎」。筆者認為自己的嘗試與論點未必正確,而是拋磚引玉,歡迎有興趣的人們一起來研究雖然已經成為歷史,然而仍然非常值得重新挖掘考古進行探討的「張憲義事件」。



筆者提出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以用提高讀者繼續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筆者也嘗試提出自己的一些觀察。

第一,美國人當初採取過於激烈的手段到台灣來公開親手拆毀中科院核研所核武研發設備,這樣的行為充滿了囂張、誇耀、侮辱的宣示作用,對於當時中華民國負責工作的軍事單位和人員必然產生了強烈的刺痛和羞辱的感情,而且這種感覺直到今天在軍方和民間中也並未完全消散。那麼,美國人的動機是什麼?美國人為什麼認為他們擁有這樣的權力?被侮辱的國家和子民,難道就只能在綠卡的吸引下永遠地保持安靜嗎?雖然當年中華民國在處理核能研發上跨越了部分核武的界線,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秘密,幾乎是全世界這個行業的專家、媒體、政治人物以及諜報人員都知道的情形,這其實是國民黨方面蓄意讓世界都能看重中華民國和台灣「也會有核武」的一種「作法」。筆者經過研讀由於張憲義事件引起的相關著作和報導,認為台灣一直沒有足夠的條件去發展出完整系列的核子武器與相應的反應爐、鈾、鈽原料、重水、核爆場所、軍事基地、核廢料處理以及培育出核能、核武方面的高級科學家。因此對於美國人當時習以為常地、故意地以傲慢、粗暴的手法處理中科院核研所,筆者的感覺上是非常悲情的。因為我們對發展核武事實上根本力不從心,美國人非常清楚這個狀況。就好像中華民國勉強做了一個像核武的玩具,就被侮辱地踢翻了,遭到嚴厲地叱責:「怎麼可以做這樣的東西!我們告訴你多少次了?這次絕不寬貸!」而此時張憲義得意地站在美國人的後面微笑,認為他是拯救了台灣和世界的和平。

由此,美國是否可以考慮有更細緻的溝通,要求台灣方面在國際原子能總署和美國的觀察和檢查下主動地拆除設備?如果蔣經國在世,美國人是否仍然會如此行動?筆者認為不會。美國公開拆毀中科院核研所核武研發設備,是美國對兩蔣以後的中華民國和台灣的「下馬威」,充分展現出誰才是真正的「主子」!由此對政局產生了寒蟬效應,讓台灣人認識到所謂的中華民國或台灣,今後只能是美國的一個從屬國(Client State),否則對岸可怕的中國共產黨馬上就要來了,嚇得台灣老百姓腿都打抖,呼天搶地:「絕不能讓美國人走!」這在張憲義的思維,陳水扁總統憤慨地認為自己只是「美國軍政府下的執行官」,以及川普上任美國總統以後,民進黨政府對美國「反中政策」完全配合的這些事情中,可以明顯看出美國對待台灣的「上國」態度。而兩蔣時代是歷史的產物,中華民國是美國上一代政治人物對老中國的感情和責任,沒有了兩蔣,中華民國只剩下台灣這個地緣政治,完全只有利用的價值。所以筆者認為恢復中華民國的歷史觀和對中國的責任,具有讓台灣「再次偉大」的深刻意義。

第二,張憲義書中敘述他抵達美國不久,蔣經國過世,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 AIT)處長丁大衛接見張憲義時說:「美國雷根總統有一封信給李登輝,希望台灣能夠配合,執行雙方的限武協定(即拆除中科院核研所的相關設備,筆者按)」、「李登輝的人曾打電話聯繫雷根政府,希望尋求支持,我們這邊當然會支持他。」這說明了幕後的部分真相,李登輝當時非常需要美國人的支持,因此完全配合處理。在此,筆者注意到丁大衛和張憲義討論台灣的政情時,二人坦誠交換意見,感覺上完全是以美國的立場與利益出發,也就是說,張憲義心目中所效忠的國家,是美國,而不是中華民國和台灣。筆者並沒有要求張憲義一定要效忠中華民國,他可以有選擇,但是他的動機其實並不如他後來宣稱的那麼偉大,重要的是美國方面的決定,由他來執行。張憲義自己說:「離開台灣的當下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美國的紅線,我之所以離開台灣,完全由美國決定。」這說明張憲義走得匆忙。

筆者推論張憲義事先應該不清楚蔣經國會這麼快過世,也不會知道中央情報局會粗暴地拆除中科院核研所設備,所以張憲義避談這一段,是合理的。有人認為是張憲義氣死蔣經國,筆者認為可能性不大。美國急忙把張憲義弄走,是有原因的,筆者認為和中科院核研所的核武研發進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中央情報局要對中科院核研所動手,是為了因應台灣政局的可能變化。從而需要張憲義在美國國會和司法單位作證。而事實上,筆者認為張憲義是作了「偽證」,因為當時中科院核研所的核武發展並不成熟,也不可能找到合適的場所試爆。之所以需要張憲義「偽證」,說台灣快要有原子彈了,是說服國際原子能總署和美國政府同意對台灣採取直接動手的手段合法化。至於蔣經國一下子就走了,筆者適度懷疑蔣經國的突然死亡,應有「非疾病因素」,因為蔣經國的榮總醫療團隊事先完全沒有警示。筆者在這裡留下一個「坎」,讓來日有機會和條件再來仔細地了解。


第三,張憲義在其回憶錄中說到後蔣經國時代,浮現出代表軍方的郝柏村以及民進黨興起的政局不穩定問題。美國政府和中央情報局認為台灣必須由本省籍的李登輝接替兩蔣以後的國民黨政權,而掌握軍權的參謀總長郝柏村是有可能產生嚴重波折的一個變數。張憲義說他的「背叛」,主要是配合美國的對台政策,拔高李登輝,將郝柏村的「氣焰壓下來」,但是仍然需要郝柏村以穩住軍方。後來的發展果然大致依照美國人的藍圖行走。這個情形,似乎指出張憲義的「叛逃」,拆除中科院核研所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真實的內情是美國急於掌握與指導台灣政局。筆者認為美國的計畫是要完全剷除外省人繼續當政的可能性,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走向和解甚至統一的因素。張憲義強調他幫助了美國和李登輝相當程度地降低了郝柏村的影響力,張憲義相當自得他在這方面的「貢獻」。由於這本書必然經過中央情報局的審核,這個部分就顯示得格外的重要,也就是說張憲義的叛逃,主要是政治上的需要。

筆者認為至今張憲義並不清楚他實際上扮演了的角色和功能。從張憲義的談話過程中,筆者認為張憲義並不是一個有足夠心眼的間諜,基本上他有善意,但是他的論述如果不是裝傻,也不只是自我合理化,就是太過技術人員的單方面想像,對於政治和間諜世界的真實狀況並未融入。因此美國中央情報局發現,再進一步提升張憲義的間諜功能是不可能的了。(待續)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2021-05-26 23:08 發佈
DandelionJack wrote:
善意

祖國又一次善意指導旗下媒體來台宣揚反美
firefox303 wrote:
楊雨亭



祖國有沒有指導揚博士,我不清楚?

但是拆掉核子反應爐的人是美國人,
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美國人不准台灣製作核武器。
張憲義全家都在美國生活與發展。

所以你贊成美國人拆掉中科院的核武研發設備嗎?

或者?

你說的祖國是美國?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有個東西 其實講很久了 但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

1970年代的三方協議 以色列 台灣與南非當初有一些成果 當然最後的結果大家很清楚

以色列增加了核武庫存甚至在南大西洋試爆 南非在組了幾個核子彈組件(組起來就是武器)

台灣實際上拿到甚麼? 不知道? 基本上拆原子爐只是一個手段這是給台灣的當頭棒喝而已

造核子武器的能力在於濃縮鈾的能力以及武器本身與其酬載系統的製造

張憲義事件是一個果 不是一個因 關鍵在於美國告訴當時的主政者不要再搞核子武器了

逃了一個張憲義還有千千萬萬個張憲義 老大哥永遠在看著你 再亂搞看看

當年中共與美國再度抗蘇聯是同盟關係 台灣旁邊吃沙去吧 台灣搞一個核子武器幹甚麼?

這又不是1950/60年代 中俄當初是一體的對抗美國與西方國家 需要台灣當馬前卒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1970年代的三方協議 以色列 台灣與南非當初有一些成果


曾經有過這個傳聞,當時看到的傳聞內容講的是一般的武器開發之類的。
譬如飛機,大砲,戰車或是一些步兵的裝備。

倒是比較少聽到核子武器的開發與合作。

因為當時台灣還沒能力搞核子武器的生產製造。
那個時代,一般人認為頂多是研究研究核子武器,實驗室階段的工作,
離真的造一顆原子彈差很遠的。

老大哥對台灣這個小老弟的照顧?
唉。 不提也罷。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在黨國不分的年代,提及「我國」的核武發展就等同於「吾黨」的核武發展。

國民黨會被共產黨滲透與顛覆,所以被美國壓著死死的也是正常。

國民黨表面宣傳的模樣與實際的能力是有天讓之差。
兩蔣發展核武老美早就知情,張憲義很早就被CIA吸收,因為台灣也生不出投射載具,做出來也沒用,老美也就睜隻眼閉隻眼,後來因為小蔣病情惡化,台灣前途未明,加上八0年代一直有傳聞台灣會投靠蘇聯,老美於是就動手,假藉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手做掉中科院的核能裝置,中間過程還發生過氫爆,不是很順利,當時也鬧得蠻大的,各大媒體都有報導這件事。
menatwork wrote:
國民黨表面宣傳的模樣與實際的能力是有天讓之差。



民進黨也是一樣,沒比國民黨好。

宣傳聲浪跟實際施政能力也是差一大截的。

譬如陳先生的超前部署?
現在看起來很落後。

連美國 Costco 都可以打疫苗,台灣?
盤點台灣現在的負壓隔離病床也沒增加多少?
不知道超前部署了什麼?


范雲跟林瑋豐......那個怪裡怪氣的傳聞?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210525/QUGEZWXFUFHWZIYGIXWHAP7CXI/
反串之亂|范雲再中槍!機師「3+11」風暴還未歇 認知戰又遭網圍剿


最後談談台灣軍武,國艦國造也包括潛艦工程最後會不會順利完工?
我希望順利完工,但是......但是我對民進黨的執行能力?

祝福民進黨能夠成功好了。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天衣神水 wrote:
兩蔣發展核武老美早就(恕刪)


當年的看法是台灣作不出原子彈,好像是一種台灣太笨的象徵?
只是為了顯示台灣有能力製造原子彈,表示台灣不笨?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連美國 Costco 都可以打疫苗,台灣?


連美國 Costco 都可以打疫苗,台灣?
可以搞清楚是美國的公部門將疫苗接種點設在COSTCO,
而不是他有再提供疫苗。

再者我們現在缺疫苗很大的原因是阿共阻攔。
阿共放出那麼毒的病毒,對台灣還在那邊
公然阻撓。 怎麼不去怪阿共!

搞不清楚狀況!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