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動態》全球首款! 俄國研發新反坦克飛彈系統 稱可打擊無人機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近日宣佈,已開始研發全球首款能夠打擊無人機的新型反坦克導引飛彈系統,並具備採射前鎖定射後不理的攻擊模式,圖為美標槍飛彈。(歐新社)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近日宣佈,已開始研發全球首款能夠打擊無人機的新型反坦克導引飛彈系統,並具備採射前鎖定射後不理的攻擊模式,圖為美標槍飛彈。(歐新社)
2021/02/11 11:5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工業部門高層奧茲多耶夫(Bekkhan Ozdoev)近日宣佈,俄羅斯圖拉儀器設計局(KBP)已經開始研發多用途反坦克導引飛彈系統,是全球首款能夠打擊無人機的反坦克導引飛彈系統。
據《Defense World》報導,儘管主要的幾款反坦克系統在熱源足夠下,可以擊落大型低速的空中目標,如直升機等,但目前全球沒有任何已服役的反坦克系統可以同時對抗無人機,因為無人機體積小、機動性高,也很難透過熱象顯示追蹤無人機。
奧茲多耶夫提到,「圖拉儀器設計局已著手研發新款反坦克飛彈系統,新設計不僅是高精準反坦克武器,同時還是多用途的防禦與進攻武器,能夠有效打擊傳統目標如坦克、裝甲車等,另外還能針對無人機進行打擊」。
除此之外,他還補充表示,新的飛彈將會整合熱源追蹤及光學追蹤技術,成為獨一無二的反坦克導引飛彈系統,同時也將採射前鎖定射後不理的攻擊模式。
ebola01 wrote:
但目前全球沒有任何已服役的反坦克系統可以同時對抗無人機,因為無人機體積小、機動性高,也很難透過熱象顯示追蹤無人機。
還好啦
現存的幾種導引法都可用上
甚至可以混合使用
只是之前沒那需求
1.指揮導引
就射手只要一直轉動瞄準具,讓目標在準心之中
飛彈就會自動校正往那個方位飛去
2.半主動導引
敵方沒訊號,我就自己打訊號去照射
(雷達,鐳射........凡偵測器可讀到的不易受外部訊號影響的都可)
飛彈只要去追那反射訊號就好
基本
指揮導引,跟半主動導引可互補
先用指揮道引接近目擺
當越接近目標,目標的反射訊號就會越強
強到可偵測到,就改用半主動導引接手
這種方式,飛彈尋標頭會比較便宜
------------------------------
至於搜索
人眼有看到,就雞絲拿起來打
放心,真有需要很快就大量出來了
------------------------------
中科院加油



用3奈米製成得天獨厚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長弓射控雷達具有三種基本操作模式,分別是對地(GTM)、對空(ATM)以及地貌測繪(TPM)等三種模式。在 GTM模式下,長弓雷達會對機身縱軸兩側各135度的扇面(合計270度)進行掃瞄,波束移動速率為90度/6秒,因此對搜索範圍內的目標更新週期為18秒,每次掃瞄最多能同時標定128個不同目標 (軟體升級後提升為256個);此外,長弓雷達也能選擇對45、30甚至15度的扇面進行密集掃瞄,以增加特定區域的資料更新速率,或者減少雷達波的洩漏範圍 。根據英國陸軍WAH-64的戰場操作經驗,長弓雷達在使用GTM模式時,解析度足以分辨敵方步兵使用的重型機槍,更能有效對付空軍戰機無法處理的小型目標,在掩護友軍地面部隊時格外管用。在ATM掃瞄模式下,長弓雷達將以脈衝都卜勒模式進行每10秒360度的全方位搜索,同樣亦可將範圍縮減為180、90或30度進行密集掃瞄;此模式不僅能掌握周遭的固定翼機,也能精確標定速度慢得多的旋翼機。由於操作性質迥異,長弓雷達無法同時進行對空與對地兩種模式,需由長機、僚機分配各自的掃瞄工作。TPM模式則是因應美國陸軍在惡劣天候下進行地貌飛行(NOE)的需求,用於隨時偵測航道前方的地貌,並計算所有障礙物的高度,一旦有碰撞危險便自動 發出障礙物警告,提醒飛行員進行閃避動作。在地貌模式下,長弓雷達將視AH-64D的飛行速度自動切換掃瞄範圍,以取得合理的資料更新速率(飛行速度越高時,就需要更快的目標更新速率,以免來不及閃避地物 而一頭撞上去)。當飛行速度低於50節(92.6km/hr)時,掃瞄範圍為前方180度扇面(機身縱軸左右各90度);速度高於50節時,便自動將掃瞄範圍降至前方兩側各45度(合計90度)。地貌測繪模式所得的地形影像有二種顯示模式,第一種是將前方0.1~2.5km的雷達地貌影像投射在多功能顯示器上,第二種則是將影像投射在飛行員的頭盔顯示器上,並與PNVS獲得的影像進行重合處理。
http://www.mdc.idv.tw/mdc/army/AH64-2.htm
AN/APR-48A無線電頻率干涉儀(Radio Frequent Interferometer,RFI)是一種電子截收裝置,運作方式為干涉式,也是配合長弓雷達的重要次系統。雖然APR-48A的性質屬於電子戰系統中的ESM,但此系統在實體上整合於長弓雷達系統中,兩者的運作高度相關 ,拆裝也是在一起的。APR-48A是為AH-64與OH-58D所研製,此外也能設置於固定翼機上,不過至今也只有AH-64D配備此一系統。APR-48A的原承包商為Loral公司,爾後成為洛馬集團系統整合部門的Owego分部。
APR-48A由天線與接收機(LRM)以及處理單元組成,系統全重13.4kg。LRM由八個接收單元組成, 安裝於長弓雷達天線底部的四周;其中,四個粗測向天線陣列布置於長弓雷達天線的內側,四個方位各一具,可涵蓋360度的水平範圍;而靠近雷達天線罩外側則裝有四個長基線干涉儀,其水平視角(FOV)合計只有90度,但能提供高於1度的測向精度,並能藉由旋轉來涵蓋所有的水平方位。APR-48A的四頻道接收機具有瞬間側頻(IFM)能力,至於處理單元(採用PowerPC 603e處理器)則是一個LRU單元,安裝於機體左前的航電艙內。處理單元另外附有一個可抽換的模組化資料單元(UDM),用來儲存目標種類與電磁波訊號的比對資料,包括目標分類資料、延遲序列控制表以及可程式化搜索表;當發現新的信號類型時,便能透過UDM的更換來更新RFI資料庫,以因應敵方裝備的更新。
透過資料庫比對,APR-48A能分析超過100種電磁輻射訊號,精確地標定電磁波來源的敵我相對方位角,同時在座艙的多功能顯示器上顯示至多10個電磁波發射源。APR-48A的靈敏度極高,能在直昇機從地貌掩蔽物後方高速突升(Hop-Up)再下降的極短時間內,蒐集並分析周遭戰場環境的電磁波參數(波形、方位、距離等)。ARP-48A以及長弓雷達所偵獲的參數均透過資料匯流排傳輸給長弓雷達系統的PSP進行整合,例如將ARP-48A獲得的電磁波方位、目標類型與雷達獲得的目標資訊進行融合 ,然後把相關資訊一併顯示於多功能顯示器呈現的目標資料中。
長弓雷達與ARP-48A的操作是互補的,例如長弓雷達搜獲目標後,能根據ARP-48A提供的目標電磁波信號作為排定威脅優先順序的參考,或者反過來由ARP-48先偵測到特定方位來源後,系統自動將此方位設為長弓雷達的窄區域密集掃瞄中心,對目標進行快速精確偵測。由於ARP-48A精確度高,因此AH-64D在面對敵方防空系統或反砲兵雷達時,能完全關閉長弓雷達,在保持電磁波零外洩的情況下,單靠ARP-48A提供的方位來進行目標鎖定與武器瞄準。在實戰中,一架配備長弓雷達的AH-64D搭配三架沒有雷達但以APR-48A進行電磁波截收的AH-64D,透過資料鏈傳輸進行被動式多角定位,便能同時標定並攻擊超過20個敵方地面雷達訊號源,堪稱低空版的防空壓制機(SEAD)。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