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二代雲豹迫砲系統實彈射擊首曝光,將進化為獵豹砲車

二代雲豹迫砲系統實彈射擊首曝光,將進化為獵豹砲車
國軍二代雲豹甲車以迫擊砲車的形態,月前完成陸軍戰術測試,同時進行實彈射擊,1分鐘可射擊30發以上,未來將陸續汰換機械化步兵旅CM22 120公厘迫擊砲車及CM23 81公厘迫擊砲車。

編號M2樣車的二代雲豹甲車,上月自南投集集板運至宜蘭大福兵試場,進行車裝81迫砲系統實彈試射,畫面首度曝光。軍備局披露,二代雲豹迫砲車在兵試場進行全系統迫砲射擊測試,迫擊砲系統於開艙後可實施順向、逆向及最大360度的迴旋,速率為每秒20度以下;最大射程達6000公尺,最高射速達每分鐘30發以上。

國防部軍備局表示,國防部自106年建案執行輪型迫砲車新式底盤研發,108年5月完成M2樣車研發測評,9月起執行128項作戰測評,測試輪型的二代雲豹與傳統履帶甲車所能通過的溪河床或沙地等特殊地形;並確認7.62公厘遙控槍塔自動運轉模式。戰術測評已於去年12月底完成,將進行缺失改進。

軍備局表示,二代雲豹M2樣車可搭載迫砲形式,可由單一口徑,更新為可模組更換81/120公厘等2種口徑迫擊砲。新型迫砲系統以電控伺服自動驅動,速度快、精度高;採定位定向系統及彈道計算機,自動解算及驅動定位,搭配「無人機火砲前觀系統」,將能提升首發命中率;系統同時採用新型制退復進機,可有效降低射擊後座力,系統可維持較高妥善率。

而對於M2樣車,軍備局說,新車比國軍現役雲豹甲車,計有「外觀設計」、「轉向系統」、「承載系統」及「環周影像」等14項研改。外觀設計上由兩側垂直型精進為流線型,加強避彈性能,有效減少被偵測率,提升戰場存活率;轉向系統則由11公尺縮減至9公尺,增加操作靈活度;承載系統則由彈簧型式精進為可調液氣式避震器,能因應地形狀況調整高度,增加越野能力及射擊穩定度。尤其車輛新增環周影像360度功能,提供車長與駕駛掌握全車日夜間觀測周邊狀況。

軍備局表示,國防部已獲預算核定,將進行「獵豹計畫」研發「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新型砲車將具高度機動力與精準打擊等特性,可配合陸軍新型主力戰車等裝備火力,發揮長短搭配及曲直相輔功效,將作為未來兵力部署籌建武選項目。軍備局規劃以「輪型迫砲車」M2樣車為基礎,配合105公厘戰車砲性能進行全車設計與研改,以滿足搭載105公厘火砲的功能性需求。
---------------------------------------------
雲豹家族又有新成員了,獵豹砲車
2020-01-27 21:24 發佈
alexlin1 wrote:
國軍二代雲豹甲車以迫...(恕刪)
有自動上彈系統才有這樣的射速,還記得鎮海火箭彈?每個砲管都是這樣上彈才稱得上鎮海,一分鐘可超過千發,在射程之內飽和攻擊無路可逃
105砲車是肯定要搞的
不過不知道在雲豹還是在M2,現在知道是M2很高興
miku840048 wrote:
105砲車是肯定要搞(恕刪)


是M2
軍備局規劃以「輪型迫砲車」M2樣車為基礎,配合105公厘戰車砲性能進行全車設計與研改,以滿足搭載105公厘火砲的功能性需求。
alexlin1 wrote:
是M2軍備局規劃以「(恕刪)

成軍都10年後了

前M24戰車裝填手期待中
john0002 wrote:
成軍都10年後了前M...(恕刪)

雲豹成軍很多年了。。。

一直在改版,也搞了很多型號類型。

一直在進步跟修改,不是好事嗎?
如果能改成105榴炮1分擊發30發以上,還能邊擊發邊行駛更好
Serars wrote:
如果能改成105榴炮1分擊發30發以上,還能邊擊發邊行駛更好

這點M1可以做到~M60也可以做到。

至於你是想打得準還是打得爽?

雲豹的空間就那樣,要載兵還是多帶砲藥?

盲射亂射~一分鐘打30發有啥困難?砲管不過熱就可以。

軍盲嗎?
愛。回。家 wrote:
這點M1可以做到~M...(恕刪)
迫擊砲是曲射攻擊模式,發射速度夠可以看成短程雷霆2000,能夠達成密集火力支援的效果,打的遠,準,瞬間火力強大,機動性高,其空間要載人還是彈藥?
迫炮車, 能不能再進化至 多管 ??

例如 4~8管 自動化射擊, 可點放, 可 齊放 連放..., 打完一波用自身動力快速移轉他地.

120後座力大, 一車一管差不多, 81~60, 應可搞多一些吧 ?!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