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最近在軍武佈署上引進一個觀念"分散式打擊系統"
它的核心必須要依靠強大的遠端控制的雷達與作戰電腦。
比方說用F35指揮一大票F-16V發射72枚空對空飛彈把兩個中隊的敵機通通幹掉,這個作為必須把36個目標分散給5-6架F-16V,讓F-16V上的雷達與作戰電腦可以看到該目標,F-16V上的作戰電腦就指揮AIM-120飛彈飛向F-35送過來的目標位置,然後等飛彈尋標器看到目標,這個導引就結束了。
同樣的做法也適用在地對空飛彈與反艦飛彈的攻擊。
台灣的整體飛彈攻擊系統事實上就是在執行這個觀念,由其是天弓三的飛彈連,如果由中央的飛彈指揮不給予它目標資訊,讓這個飛彈連的雷達只對一個目標位置導引自己的飛彈去攻擊,它的PESA雷達根本只用來上鏈,其訊號只對飛彈位置發射,當它的雷達不再對整個天空作目標搜尋時,你是無法找到這個雷達的無線電訊號的,更不要說能鎖定它的位置。在這種運作模式下,台灣的防空飛彈系統的戰時存活率將大幅提高。
海軍的雄風三型飛彈也是使用同樣觀念,發射前可以設定預設目標位置,中途在上鏈導引,這些位置資訊可以由其它的雷達系統送到海軍的指揮部,再上鏈更新目標位置,讓飛彈能持續飛往敵艦位置,問題來了,台灣的雄三飛彈的上鏈是由誰來執行? 位在山上的海軍雷達站還是預警機? 很明顯的依過去的經驗,老美是不會讓E-2C 2000來執行這個上鏈通訊,看起來最可能的反而是台灣自製某型雷達與IDF戰機。我認為這個雷達很可能是在山上,不然雄風三就要有衛星通訊機制,這也是可能的選項。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