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1941與1942年之交美國總統羅斯福及英國首相邱吉爾於華府舉行的阿卡底會議(Arcadia Conference)決議,盟軍中緬印戰區(China-Burma-India Theater of Operations,簡稱CBI)於1942年3月4日成立。
然而中緬印戰區幅員廣袤且山險阻隔,加上英國實質掌握緬甸及印度兩殖民地、英美中三國亦各思己利(英:減少外援部隊以持續掌控殖民地、美:中國持續抗日以羈縻日軍、中:獲取美援軍備以抗日並保留實力剿共)繼而互相猜忌,故盟軍指揮系統實際上各行其是而未能整合,戰區劃分僅屬名義上的形式。美國介入的中國戰區由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特級上將擔任盟軍最高統帥,並以美國陸軍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中將與何應欽一級上將任美中聯合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同時統領中緬印戰區美國陸軍部隊,設司令部於重慶、分部於印度新德里。英屬印度、英屬緬甸及東南亞英國屬地則在1943年八月以英國主導的東南亞司令部(South East Asia Command,簡稱SEAC)獨立劃分戰區,由英國皇家海軍蒙巴頓(Louis Mountbatten)上將擔任盟軍最高統帥,史迪威中將兼任盟軍最高副司令兼劃歸此戰區的北方(緬甸北部)戰鬥區域司令部(Northern Combat Area Command,簡稱NCAC)司令。雖中緬印戰區指揮體系從未統合,中國戰區與英國屬地亦獨立劃分指揮權,但美國在大戰期間仍持續使用此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