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臂章是哪個單位的?

在捷運上看到,不知道是何種部隊或警察單位?

這臂章是哪個單位的?
2019-03-26 22:3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單位
二戰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中國區14th中隊飛虎隊

tivar wrote:
在捷運上看到,不知...(恕刪)

淘寶網山寨自創的東西, 假稱是飛虎隊隊徽。

真正的飛虎隊徽的飛虎是橫向, 不是下山狀。


左下角為真正的飛虎隊徽 (取自維基百科)
pw5stf wrote:
二戰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中國區14th中隊飛虎隊...(恕刪)




不是現役的掛感覺就不威了

CHH230 wrote:
相片的夾克是抗戰時 國軍空軍精英部隊75中隊 陳炳靖 所有
該部隊編制P-40N驅逐機
因此飛行員也獲派印有飛虎隊隊徽的特別夾克
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150928/HK-gha1_r.htm
tivar wrote:
在捷運上看到,不知...(恕刪)




3分

一計漂亮重拳
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可詛咒你的命運‧但是等到最後一刻到了之時‧你只能輕輕放手

CHH230 wrote:
相片的夾克是抗戰時...(恕刪)


這巴掌聲好響!!
CHH230 wrote:
相片的夾克是抗戰時 ...(恕刪)

兩位大大都說出了一部份事實。只不過一位講的是中國空軍的美籍傭兵部隊,一位講的是美國陸軍正規部隊。朝下撲擊的飛虎雖非捏造,但也不屬於國軍。

舉世習知的「飛虎隊」(Flying Tigers),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為航空委員會顧問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所籌組的美籍傭兵部隊。AVG下轄三支中隊,自1941年12月20日開始運作至1942年7月4日由美國陸軍航空隊第23戰鬥機大隊接收為止。

AVG裝備的Curtiss Tomahawk Mk. IIb (等同於P-40C)簡化版除了醒目的鯊嘴塗裝、中隊徽與中隊色帶、戰術編號及戰功標誌外,不做額外裝飾。隊員飛行夾克也無任何點綴,僅三中隊「地獄天使」(Hell’s Angels)慣常以紅色裸女中隊徽印在夾克左胸位置。






1942年初,由國府高官宋子文主導,設於紐約依租借法案採買軍備的中國國防供應公司(China Defense Supplies, Inc.)邀請迪士尼為AVG設計隊徽。任職於迪士尼的漫畫家Roy Williams以「具有飛翼的老虎飛越代表勝利的V」作為設計構想,並獲採用。



此飛虎隊徽從而繪於機身(常捨去V字),但此時AVG也即將解編而由美國陸軍接收。






第23戰鬥機大隊為駐華航空特遣隊(China Air Task Force,簡稱CATF)的主體,由回役的陳納德准將指揮,隸屬中緬印戰區美國陸軍第十航空軍。該大隊下轄的第74、75、76戰鬥機中隊分別由AVG的三支中隊編成,亦承襲AVG的飛虎隊名號及鯊嘴塗裝,直到今日。參見今日的飛虎隊

1942年7月4日第23戰鬥機大隊接收AVG時即以原飛虎隊徽為本,將老虎加上摜破青天白日徽、撕裂日章旗的額外描繪,並為其戴上山姆大叔的帽子,以示飛虎隊已轄屬美軍。









1942年10月18日CATF參謀長Merian Caldwell Cooper上校再邀請迪士尼為第23戰鬥機大隊設計隊徽。Roy Williams以「天藍色盾徽中具飛翼的老虎伴隨金黃色閃電往下撲擊」作為設計構想,獲得採用。此徽章直到今日仍由美國空軍第23聯隊持續使用。








1943年3月19日CATF解編,並用以擴編為第十四航空軍,由晉升為少將的陳納德指揮,負責中國戰場航空作戰。第十四航空軍司令部的Howard M. Arnegard士官(左)以「藍色背景中具有飛翼的老虎在美國陸軍星徽之下」設計獲採用為該航空軍徽章。







1943年三月間,中華民國空軍派赴美國受訓飛行員中的十二名由陳納德少將指派加入第23戰鬥機大隊的三支中隊,每中隊四名。號稱最後的飛虎隊員陳炳靖以准尉階結業後即派赴該大隊第75戰鬥機中隊,而其飛行夾克胸章就是美國陸軍第23戰鬥機大隊隊徽。依美國陸軍服儀規範,若無中隊徽章,則大隊徽章佩於左胸;若同時佩掛中隊徽章與大隊徽章,則前者在左胸、後者在右胸。


因此下列徽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前後承襲的飛虎隊相關部隊主要使用者。據說當時中國人普遍認為虎頭朝外指驅散惡靈(日軍)、虎頭朝內指補氣養元。
CHH230 wrote:
相片的夾克是抗戰時 國軍空軍精英部隊75中隊 陳炳靖 所有
該部隊編制P-40N驅逐機
因此飛行員也獲派印有飛虎隊隊徽的特別夾克
...(恕刪)

隸屬美國陸軍航空隊第23戰鬥機大隊第75戰鬥機中隊的陳炳靖,飛行夾克也具有美國陸軍中緬印戰區臂章。



依1941與1942年之交美國總統羅斯福及英國首相邱吉爾於華府舉行的阿卡底會議(Arcadia Conference)決議,盟軍中緬印戰區(China-Burma-India Theater of Operations,簡稱CBI)於1942年3月4日成立。

然而中緬印戰區幅員廣袤且山險阻隔,加上英國實質掌握緬甸及印度兩殖民地、英美中三國亦各思己利(英:減少外援部隊以持續掌控殖民地、美:中國持續抗日以羈縻日軍、中:獲取美援軍備以抗日並保留實力剿共)繼而互相猜忌,故盟軍指揮系統實際上各行其是而未能整合,戰區劃分僅屬名義上的形式。美國介入的中國戰區由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特級上將擔任盟軍最高統帥,並以美國陸軍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中將與何應欽一級上將任美中聯合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同時統領中緬印戰區美國陸軍部隊,設司令部於重慶、分部於印度新德里。英屬印度、英屬緬甸及東南亞英國屬地則在1943年八月以英國主導的東南亞司令部(South East Asia Command,簡稱SEAC)獨立劃分戰區,由英國皇家海軍蒙巴頓(Louis Mountbatten)上將擔任盟軍最高統帥,史迪威中將兼任盟軍最高副司令兼劃歸此戰區的北方(緬甸北部)戰鬥區域司令部(Northern Combat Area Command,簡稱NCAC)司令。雖中緬印戰區指揮體系從未統合,中國戰區與英國屬地亦獨立劃分指揮權,但美國在大戰期間仍持續使用此名稱。

在1942年三月中緬印戰區成立之際,日軍已即將攻克英屬緬甸。已成為同盟國一員且獲美國奧援的中國在稍早應英美要求派遣十萬名中國遠征軍,由史迪威中將指揮馳援緬甸,但為日軍包抄而大敗,損失慘重;史迪威中將則在5月24日率領百餘名美國軍民徒步跋涉逃往印度阿薩姆(Assam)邦。緬甸全境在1942年五月底由日軍佔領,從而截斷租借法案軍援進入中國的海路管道及陸路管道滇緬公路。


1942年七、八月間,史迪威中將由重慶啟程前往印度視察駐印美軍部隊。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首府喀拉蚩駐留期間,部隊指揮官舉報英美兩國軍人間的互信關係岌岌可危。歸根究底爲英美兩軍士氣低迷,夜晚買醉後爭執互毆事件不斷。雙方的憲兵在取締各自士官兵踰矩行為時,又因美軍穿著現地採購配發的英軍熱帶軍服而造成辨認困擾,加深爭執的強度。於是史迪威中將在返回新德里司令部後責成其副官Frank “Pinky” Dorn上校為美國陸軍部隊設計易於辨識的徽章。Dorn上校即以傳統的美國星條旗盾徽,在頂部藍底部份平行排列代表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徽(上)以及代表英屬印度的五芒星徽(中)。英屬緬甸的孔雀徽(下)則因緬甸已陷落而從缺。





此美國陸軍中緬印戰區臂章迅即在1942年下半年起配發駐防印度與中國的美國陸軍部隊,亦包含中美混編中國部隊裡的美國軍人,如劃歸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軍節制的中華民國空軍中美混合聯隊(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簡稱CACW)。












蔣介石的特級上將軍階是國民政府於1935年三、四月間訂定任命,與美國在1944年底開始授予美籍盟軍戰區統帥/資深將領的五星上將軍階無關。特級上將軍階於2000年廢止,蔣介石也成為擁有此軍階的唯一一人。

歷史上還有所謂「大元帥」(Generalissimo)作為凌駕元帥與五星上將之上的最高正式軍階,意為國家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近代蔣介石(特級上將)、佛朗哥、墨索里尼、金日成、金正日、皮諾切特、史達林(本人未接受)、戈林(帝國元帥)等都有此軍銜。幾乎清一色都是黨政軍通抓的獨裁者。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