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如果明天台積電宣布將無法再供應晶片給中國的科技廠商,那中國的股市匯市會是如何的反應..
之前,一位長期觀察世界IC產業的澳洲籍記者Craig Addison 寫了矽屏障(silicon shield)一書,從技術研發、基礎建設、金融環境等各方面觀察,指出十年內台灣IC產業的優勢,仍是中國無法取代的。
尤有甚者,該書作者斷言,就是因為台灣在世界IC產業供應鏈上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不僅重要性與日俱增,難被取代,甚至這項產業優勢也將成為台灣免於中國威脅、捍衛完整主權的重要屏障。
這就是矽屏障,絕大部分美國的半導體都是由台灣製造,而中國是美國半導體最大的消費國,採購了全球70%的積體電路,如果如果真打起來就是兩敗俱傷。
魏少軍:拒絕浮誇、認清中國IC產業現狀
「半導體產業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一旦出現狀況,一定會對全球造成影響;」他指出,因此,在第一期公佈的中美相互徵稅的清單當中,中美都有意識的小心翼翼的避開了積體電路,即便涉及到一點,也不多,因為大家不願意在半導體上出現任何的麻煩。為什麼?因為中國是美國半導體最大的消費國,採購了全球70%的積體電路,如果真打起來就是兩敗俱傷。
https://www.eettaiwan.com/news/article/20180706NT61-Actual-State-of-China-IC-Industry
nt24759 wrote:
想像如果明天台積電宣布將無法再供應晶片給中國的科技廠商,那中國的股市匯市會是如何的反應...(恕刪)
台灣人可不可以不那麼天真?
中國何時怕過外國封鎖? 每次給外國封鎖, 就是給中國自主研發的機會, 預警機如是, 北斗也如是.
六四之後, 中國給西方嚴格地技術封鎖了幾十年, 還不是做出了空警500和北斗?
而且, 你以為中國在晶片上會永遠落後世界嗎?
"中國晶片巨頭誕生:自研晶片年產7000萬片,全球第三老板白手起家
科技在不斷發展,但是晶片問題卻一直困擾著中國企業。由於沒有抓住機遇,我們國家的半導體和晶片產業發展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自主研發的晶片性能都很低,因此國內很多電子產品的晶片都只能依賴進口。
但是有一家手機廠商卻並不妥協,選擇了自主研發晶片,並且還真讓它成功了,如今已經發展成全球第三大晶片製造商!它就是華為旗下的子公司,海思半導體。海思半導體的前身是華為的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得益於任正非老先生的遠見:「沒有技術就沒有未來」,海思半導體一路自主研發走過二十多年,終於站在了世界半導體行業的前列。
要知道,華為每年都投入十分之一的營業收入給海思研發技術。投入大,獲得的收益也大,現在的海思晶片已經成為華為旗下最有競爭力的子公司之一,可以說海思晶片的研發進度完全決定了華為手機的走勢。而手握海思晶片的華為,也才有了跟蘋果、三星等公司叫板的底氣。
從14年海思推出第一塊麒麟晶片以來,麒麟系列晶片就一直活躍在大眾的眼裡,我們時常能夠聽到麒麟晶片又取得突破升級。甚至麒麟960晶片被外媒評選為「2016年度最佳安卓手機處理器」,直至今日麒麟晶片已經達到年產7000萬片以上,且還在不斷增長當中。如今的海思晶片的市場份額僅次於高通和聯發科,儼然蛻變成全球前三的晶片大廠,看的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是羨慕不已。"
(https://ek21.com/news/2/46465/)
另外, 難度你不知道, 台積電最近也有很多壞消息嗎?
"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積電去年在縮小微處理器尺寸的製程技術上超越英特爾,搶下蘋果iPhone處理器和輝達繪圖晶片的訂單,更助攻超微生產最新的處理器。報導指出,台積電近期火力全開讓英特爾非常不好過。
儘管台積電擁有技術領先優勢,仍難逃市場需求疲弱颳起的營運逆風。受到iPhone銷售慘澹,以及加密貨幣泡沫化造成繪圖晶片庫存暴增等影響,使台積電業績受到衝擊。
台積電保守看待今年半導體業景氣,本周法說預估今年首季營收73~74億美元,季減21.27~22.34%,衰退幅度大於先前市場預期10%~20%。"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120000018-260410)
"去年8月,台積電三大生產基地因病毒入侵而導致停擺,損失慘重(傳聞損失了26億台幣)。然而,時隔近半年不到,今天台積電又被爆出一起安全事故,這次是晶圓被不合格原料污染,預估損失上萬片晶圓。
今天下午,芯片供應鏈人士@手機晶片達人通過微博爆料稱,台積電南科晶圓廠發生了晶圓污染事件,晶圓報廢,正在統計損失中。
據最新的消息顯示,發生事故的是台積電台南科學園區Fab14晶圓廠的16/12nm工藝產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進口的化學原料沒有達到要求”,從而直接導致了生產的晶圓被污染。我們都知道,晶圓製造過程非常的複雜,其中就需要用到很多純度非常高的化學原料,一旦純度不夠或者有雜質,生產出來的晶圓就只能報廢。
目前還不清楚,此次事故的影響有多大,不過有傳聞稱受污染的晶圓有上萬片。而根據IC Insights分析顯示,台積電2018年矽晶圓的平均價格將達到1382美元。也就是說,此次台積電可能至少要上千萬美元。考慮到此次事故涉及的是相對先進16/12nm工藝,所以損失可能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16/12nm工藝去年仍是台積電最主要的營收來源。根據台積電財報顯示,2018年營收的23%來自於16/20nm工藝。"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9_01_29_488556.shtml)
nt24759 wrote:
想像如果明天台積電...(恕刪)

哥忍不住笑了
1958年7月,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
為了從根本解決將大量電子零件整合成電路時的困難,開始構思集成電路。
9月12日,他在一塊半個迴紋針大小的銀色半導體鍺晶體片上,
用幾根零亂的黃金膜導線,將1個電晶體、4只電阻、3只電容等分立元件集成在裡面,
製成世界上第一片集成電路。雖然它看起來並不美觀,但事實證明,其工作效能要比使用離散的部件要高得多。
1958年的時候,台灣有個毛電子工業。
工研院、台積電、聯電、宏達電、華碩、技嘉、聯發科都不知道在哪兒呢。

台積電成立於1986年,試問1986年以前全世界的電子業是怎麼走過來的?
唉 ~ 事實上1999年台灣晶圓代工全球市佔就已經高達71%了哩 ! 份額比現
在還高 ~ 這主要是由於晶圓代工太吃高階人力 , 反而不利其他產業發展 ,
所以過去日本 歐盟 中國等大國在這塊領域倒沒投入太多資源是很正常的 ...
這也就是為何這20年來 台灣在晶圓代工市占明明維持不錯成績 , 台灣勞工
實質薪水卻反而倒退二十年 , 出口在世界排名亦同樣每況愈下的原因呀 ....
當然 由於台灣其他產業都已被中國收拾得差不多了 , 所以版上這幾位動不
動就抬出晶圓代工出來遮羞 , 這也是沒辦法的囉 !!

隨著美中貿易摩擦加劇,中興成為華府開刀對象。美國商務部 4 月 16 日以中興違反制裁規定為由,禁止美國廠商向中興供應關鍵零組件 7 年。中興隨後指出,這項禁令「嚴重危及中興通訊的生存」。
美方禁令沒有直接涵蓋台灣廠商,但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仍將中興通訊及子公司中興康訊列入台灣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對象,要求台灣廠商向兩家公司出口貨品前,都須先取得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許可證,再向海關報運出口。
聯發科 4 月 28 日公告,依經濟部要求,正積極準備相關文件,申請中興通訊貨品出口許可證,以期儘速獲得許可證後,依法繼續順利出貨。
華爾街日報報導,聯發科發言人今天表示,已於 4 日獲准恢復向中興出貨。經濟部官員證實向聯發科發放許可證,並提到還有數家台灣廠商仍在等候許可,但這名官員不願透露廠商名稱。
中興旗下多款智慧型手機採用聯發科晶片,聯發科獲准繼續向中興出貨,恢復中興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電信業分析師李裕生指出,中興可仰賴聯發科取代其他廠商的晶片,但不大可能解決所有難題。美國半導體大廠高通(Qualcomm)原本預計提供中興 5G 晶片,計畫已被美方禁令打亂,而高通的高階晶片是聯發科無法替代的。
=====================================================
沒有台灣好心供貨IC給中興苟且殘存,今天五毛就只能在歷史的垃圾堆裡 憑弔中興了~
更別提台灣科技業,養活了多少中國高階人才? 當然只能在監獄裡發文換減刑的五毛更生人不會懂這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