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劍二飛彈由下列幾項零組件購成
1 高爆彈頭
2 複合材料彈身
3 耐高溫彈頭與耐高溫彈翼
4 高精度雷射陀螺儀/姿態儀
5 紅外線接收陣列
6 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天線與模組
7 高速電腦與雷達整合導引系統
8 固態火箭推進劑
自從美國解禁軍用高精度雷射陀螺儀,我們的的高精度雷射陀螺儀成本大幅下降,
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天線與模組當初是進口的,現在是我們自製的,這個成本降幅最大
複合材料彈身的材料20年前是現在十倍以上的價格,也算是大幅下降
高速電腦與雷達整合導引系統整體占比不高但是也巨幅下降
所以現在一枚天劍二降價超過一半以上!
我覺得那個陸射型的加力器可以再加大一點,反正不怕重一點,把射程衝到100公里,全面取代天弓一型與鷹式飛彈。彌補天弓三型的數量不足!
它的「無法逃脫區」(no-escape zone)是美製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的3倍




與可和流星搭配的機載雷達
瑞典獅鳩 法颶風 歐洲戰機
另外又可超音速巡航
於2009年1月21日,JAS-39 Demo首次進行1.2馬赫的超音速巡航。
擺明就是超級具外作戰


對岸也在搞流星
就差發動機這一腳
也許對岸一不小心又打破 F-16V 建立起來的平衡
歐洲,嘔們沒戰火不急換裝備
不然你們16V(包括籌載量,與小小的機鼻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Henry_S wrote:
天劍二飛彈由下列幾...(恕刪)
個人以為: 目前海陸劍二 (一般認為的) 50~60公里射程正理想, 不必增程。 理由如次:
推測其不可逃脫區域大概20~25公里, 這正是台灣目前反飛機與反巡弋飛彈最需要補足的空檔, 能有經濟實惠的飛彈有效罩住, 求之不得。
弓三雖然不可逃脫距離應有80km, 但6,000~7,000/萬元枚貴森森, 非必要時能省則省。 以反巡弋飛彈而言, 你不用弓三攔 (或弓三漏接) , 接下來只好用近迫武器一決生死, 風險大。 此時有個20~50km的反飛彈不正恰恰好?
再說反敵機。 不用弓三可用弓一二, 但固定陣地作戰範圍有其侷促性。 而且個人推測未來台海空戰的飛機作戰區間在離岸20~80km, 這距離對高價的弓三有點尷尬-----50km以內用弓三配合我機作戰好像錢多花了點。 若有包辦20~50km又僅要千把萬元的陸劍二能配合作戰或獵捕漏網之魚的敵機, 豈不美哉?
eclair_lave wrote:
天劍二本體有量可以降價是一回事,需要上加力器的構型那造價又是另一回事了
還有發射箱的尺寸限制,除非你不要跟海射型共用發射箱,不然這又是另一套不共用的新彈箱..(恕刪)
再加一截加力器算成本只有彈殼與推進計成本,了不起加20萬台幣! 多40公里是划的來的,長度最多多30-40公分長。
yoshiyoyo wrote:
是啊 現在號稱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尋標頭的AAM 好像只有隔壁的那款AAM-4
而且 能夠小型化到裝在直徑20公分的AAM上面 一定不便宜..(恕刪)
當初整組是買現成的所以超貴! 也因為是AESA,所以中科院無意中找到一個方法可以辨識隱形戰機訊號,天劍II的雷達是可以辨識J20的! 張誠博士在電視訪問中公開說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