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台灣的空中預警機 E-2T Hawkeye 2000 (美軍新E-2D update)

剛才發現01上居然沒有甚麼介紹E-2T的東西,我來提提重點
基本上有空的人去看看MDC中的介紹算是非常詳盡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E-Mair-E2C.htm
我挑出與台灣有關的重要資訊軍友們參考!

E-2C Group 2格魯曼(Grumman)公司製造 長17.6m 翼展24.6m 最大起飛重量23391~24161kg 極速602km/hr 作戰半徑322km 續航力2855.8km 滯空時間4小時 Allison T-56-A-8(E-2A/B)/425(E-2C)/427(E-2C Group 1 update/Group 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X2(T-56-A-425每具4600軸馬力,T-56-A-427每具5100軸馬力) 機組員5人(正、副駕駛各一,系統操作人員三名,分別為戰鬥資訊中心操作員、航空管制員、雷達操作員)

美國在1990年代初期批准出售台灣4架E-2空中預警機,不過一開始只打算將美國海軍汰除庫存的E-2B換裝APS-138雷達,成為售予台灣的E-2T,經過台灣極力爭取後,美方才同意出售全新製造、使用當時最新規格且配備APS-145雷達的E-2C Group 2。由於當時台灣對外軍購仍十分困難,為了掩人耳目,美方仍以E-2B翻修加裝APS-138雷達的名義記載此一軍購案,至今西方媒體也沒有更改資料;然而,實際上除了鼻輪艙蓋等少數無關緊要的零件「象徵性」地採用E-2B拆下來的舊品之外,E-2T骨子裡就是不折不扣的新造E-2C Group 2。此案在1993年5月正式簽約,第一架E-2T於1995年5月9日在格魯曼公司公司交機,前兩架E-2T於1995年9月3日運抵台灣,後2架則於同月23日運抵,4機於同年11月22日正式成軍。由於美方拒絕提供,這批E-2T並未裝備資料鍊系統,至2002年美國才同意配合 台灣的博勝專案(三軍資料鏈建置),售予台灣JDITS聯合戰術情報分配系統 的台灣專用簡化版本(包含Link-16),配備於台灣空軍E-2T、F-16等機種上。一開始台灣空軍僅4架E-2T構成的預警機隊,無法隨時保持一架在空機,因此 機隊只在必要時升空警戒,因此台灣隨後便規劃擴充預警機隊的規模。

在1999年7月31日,美國正式同意售予台灣2架E-2T鷹眼2000型,兩架分別於2004年8月與11月交機,並在2005年圖入服役 ;連同兩架鷹眼2000一同購入的還有若干備用系統,包括2具備用的APS-145雷達、4具T-56-A-427發動機、2套OE-335/A天線組、2套鷹眼2000的改良型任務電腦/ACIS工作站/被動截收系統。與美國原版的鷹眼2000相較,台灣訂購的鷹眼2000除去了CEC能力以及衛星通訊系統(這兩樣裝備美國至今尚未外銷),並加裝前述的簡化版JDITS設備;此外,由於這兩架鷹眼2000擁有新的八葉片複合材料螺旋槳,因此完整型號應為E-2C鷹眼2000NP。此外,台灣現有四架E-2T也從2004年11月起由諾格集團進行改良,升級為鷹眼2000的規格。

E-2空中預警機,官方暱稱鷹眼(Hawkeye),是由美國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在1950年代末期研製的艦載空中早期預警與航空管制機,是美國海軍目前唯一使用的艦載空中預警機,也是截至2011年為止兩款服役中,以渦輪螺旋槳推進的飛機之一。她同時也被許多國家空軍在陸上機場使用,它是全世界產量最大,使用國家最多的預警機,包括法國、新加坡、中華民國、日本等購買並投入使用。目前服役中的型號為E-2C與鷹眼-2000,最新改良次型稱為E-2D。

1956年,美國海軍發布了新型預警機需求書,除了得安裝大型雷達,預警機的偵搜參數得能和當時開發中的海軍戰術資訊系統連動,格魯曼在1957年3月取得美國海軍的訂單,最初新型預警機編號為W2F-1,1962年更名為E-2A;W2F-1設計需求中被要求能在艾賽克斯級航空母艦上操作,因此格魯曼工程師面對在俠促尺寸下滿足技術需求的巨大挑戰。1960年12月21日,首架未安裝雷達的W2F-1原型機試飛;安裝完整電子設備的原型機在1961年4月19日首飛,隨後開始量產。




2018-09-21 14:03 發佈
美海軍怎麼用E-2
與水面船艦的雷達相較,E-2不受地形與水平線造成的搜索範圍限制,而居高臨下的搜索方式使得任何空中的敵機或飛彈都無所遁形。E-2可在離航空母艦數百公里外進行偵測預警作業,並 以Link-4數位資料鏈與負責防空的F-14戰鬥機進行無語音的戰術情資交換;此外,E-2還可透過資料鏈將資料傳輸給整個戰鬥群的艦艇,因此其功能不侷限於指揮戰鬥機中隊作戰。而E-2C部署在CAP前沿往後的50海里處指揮F-14。由E-2C與F-14組成的防空網,敵方以艦艇或飛機發射一定數量之內的飛彈攻擊航空母艦的企圖幾乎不可能達成。雖然使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E-2無論續航力、空中操作時間與空中管制能力等都不如美國空軍的E-3預警機,但其造價與操作成本均遠低於後者。

由於美國海軍非常重視電磁輻射管制(Emissions Control,EMCON),盡量降低航空母艦的通信、航管與雷達信號被蘇聯海洋監視系統(Soviet Ocean Surveillance System,SOSS)透過被動截收(包括陸基的通信監聽定位、海上的AGI情報船、長程偵察機乃至於US-P監視衛星)來標定航空母艦的位置。因此,戰時EMCON作業下 ,航空母艦的航空管制作業遂改由E-2C接手,避免航空母艦發射HF的TACON管制信號,不過屆時E-2C的航空管制作業與回收飛機管制任務就會十分沈重。而由於空載的Link-14與艦載的Link-11數位資料鏈出現,使EMCON作業中每次有限的通信時刻都能同時向整個航母戰鬥群的單位發佈戰術指令,大幅增加作業效率。如此,不僅將有限的UHF通信效率最大化、避免無限制地佔用E-2C的頻寬,也強話了EMCON作業中的反應與操作能力。
E-2C Group 2
1992年以後交機的-2C屬於更新的Group 2規格E-2C Group 2最重要的改良是換裝APS-145雷達,此雷達擁有新的低脈衝重複頻率(PRF)操作模式,成為E-2系列所配備的第一種兼具高、中、低頻三種模式的雷達,搭配一具赫茲爾坦公司的RT-988敵我識別收發器。APS-145仍使用八木旋轉天線,透過一個三 通道旋轉同軸耦合器將雷達與敵我識別器信號餽送至飛機內部的設備;雷達信號經赫茲爾坦公司OL-93/AP雷達信號處理器餽送至OL-77/ASQ中央處理器(由兩具L-304處理器構成,具有8個容量8192 byte的記憶體(可擴充為10個),此外有獨立的顯示用記憶體,容量為4096 bytes),而RT-988敵我識別收發機接收的信號則經赫茲爾坦公司OL-76/AP敵我識別探測/處理器餽送到中央處理機。

APS145雷達
APS-145的雷達波束掃瞄範圍涵蓋水平半徑570km、垂直高度24.4km的範圍,總共達2500萬立方公里,雷達掃瞄面積則約102萬平方公里,將近為APS-138的三倍。APS-145的碟型天線的旋轉速率由6轉/分降至5轉/分, 最大偵測距離增至650km左右。由於使用新型環境處理器(Environmental Processor)以及三脈衝複頻技術(Triple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APS-145偵測陸地目標的能力較以往提升不少 。利用高速數位處理器,APS-145後端能模擬出4000個以上的都卜勒濾波器,在不同的回波長度與寬度上運作,可以根據與地面的相對速率過濾掉局部的強大地面雜訊,因此無論是的電子反反制能力與對抗地面背景雜波的能力 都比過去大幅提升,能有效追蹤地面上空戰機大小的目標(然而對雷達回波薄弱、經常隱藏在地形雜波中的小型巡航飛彈仍力有未逮),同時也保有APS-138/139的MTI。APS-145的自動化程度也進一步提高,藉由自動化的頻率選擇與顯示系統,AP-145能自動調整對地/對海掃瞄的最佳操作參數,不斷地變換掃瞄方式以及分割掃瞄區域,能完全自動處理而不需人力介入調整,大幅減輕操作人員的工作負荷。為了配合APS-145更遠的搜索距離,E-2C Group 2也換裝操作距離更長的APA-171敵我識別器,此系統能同時以多種模式操作,並具備自動干擾測頻器,當識別通道上出現電子干擾時立刻通知操作人員。與APS-145雷達搭配操作的仍為ALR-73電子截收裝置。在一般情況下,AP-145能在648km外偵測到大小如轟炸機的目標,在480km外偵測到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在258km外偵測到巡航飛彈 ,並能同時監視空中與海上目標。拜後端處理能量大增之賜,APS-145雷達能同時追蹤/顯示超過2000個目標,並同時指揮超過40架在空戰機同時執行攔截接戰任務。

除了雷達之外,E-2C Group 2還有其他改良,例如換裝彩色的新型加強主顯示單元(Enhanced Main Display Unit,EMDU),具有一具內建的微處理器,能以視窗方式運作,並在地圖上顯示地形曲線,訊號處理能力較以往E-2C的顯示單元增加10倍;機上三個戰管人員面前 各有一具相同的AN/APA-172彩色顯控台,每個操控台都能執行所有的機能,因此當其中一個顯控台因故無法執行任務時,其功能便可立即調整至其他顯控台來遞補。AN/APA-172使用10吋(25.4cm)主顯示器顯示來顯示目標平面位置、速度向量等相關數據,並以5吋(12.7cm)輔助顯示器來顯示文字資訊,而人機介面包括鍵盤與光筆等。此外,E-2C Group 2的L-304中央任務電腦中增加一部強化型高速處理器(Enhanced High Speed Processor,EHSP),能增強真時(Real Time)追蹤能力,檔案處理能力也增加四倍,此外也在任務電腦中新增數位資料紀錄/複製器。E-2C Group 2還配備改良後的航艦用航空慣性導航系統二型(Carrier Airborne Inertial Navigation Sysgem,CAINS II),相當於在原本的AN/ASN-92 CAINNS一型中整合入GPS全球定位系統。機上其他導航系統包括AN/APN-153多卜勒導航儀、CP1085/AS大氣電腦、太康(TACCOM)導航儀等設備。。通信方面,E-2C Group 2配備聯合戰術資訊分配系統(Joint Tactic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JTIDS)等,整合了HF/VHF/UFH波段的通訊設備,包括柯林斯無線電公司的AN/ARC-51A雙向超高頻無線電、AN/ARQ-158超高頻無線電、AN/ARQ-34高頻資料鏈和AN/AIC-14A機內通話系統等,並納入空軍Link-4A(對空軍軍機或空軍地面單位)、海軍Link-11(對艦艇、其他E-2C預警機等)及三軍共同的Link-16資料鏈,同時也整合了許多反反制設備,無論進行語音通訊或資料傳輸時都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E-2C Group 2新增的其他航電還包括標準中央大器資料電腦(Standard central Air data Computer)等。為了使機上新增的諸多航電系統順利操作,E-2C Group 2換裝功率更大的12ton機內空調系統。E-2C Group 2仍使用T-56-A-427發動機,起飛距離564m,降落滑行距離439m,航程為2852km。

由於改良階段不同,E-2C Group 2前後又分為四種次型,包括E-2C Grouop 2(X)/(N)/(M)/(C)等,主要差別在於電子偵測截收系統(PDS)、戰術顯示器、導航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等。其中,E-2C Group 2(C)是最新的次型,擁有最完整的規格,包括AM/ALQ-217電子偵測截收系統、前述改良型L-304中央任務電腦、ACIS/MFCDU戰術顯示器、ASW-50自動駕駛系統。通訊方面,E-2C Group 2(X)/(N)/(M)等次型都裝備2具高頻無線電(HF)、3具超高頻無線電(UFH)與一具極/超高頻(V/UFH)無線電,而E-2C Group 2(C)則將其中一具HF無線電拆除,換成一具ARC-210多通道數位無線電與高速戰術資料鏈,以配合JTIDS聯合戰術資訊分配系統。由於E-2C Group 2次型繁多,起飛重量也有不同,為了讓航艦彈射官順利識別機型並調整彈射器的蒸汽壓力,較早的次型E-2C Group 2(X)的機首漆上羅馬數字的II,而E-2C Group 2(N)開始的所有次型都在機首漆上白色十字。當然,日後所有的E-2C Group 2都逐漸往最新的(C)次型規格來升級。

在1997年,美國海軍決定為所有的E-2C與C-2運輸聯絡機換裝漢米爾頓標準公司(Hamilton Sundstrand)的新型NP-2000八葉片複合材料螺旋槳,能降低噪音與震動 ,而換裝此種新型螺旋槳的E-2C/C-2就在型號後面加上NP,代表新螺旋槳(new propeller) 。新的複合材料螺旋槳由於葉片數量較多,可提高推進效率,此外刀狀的槳葉尖端設計則能延緩槳葉尖端轉速進入音速的時間(槳葉尖端接近音速時,產生的震波與氣流剝離就會使推進效率急轉直下),所以能在不改變發動機出力的情況產生更大的實質推力。此外,美國海軍在2004年初也打算為E-2C增添空中加油能力,使其滯空時間增為8小時,並研究是否將現行每艘航艦搭載的E-2C數量由4架增至6架。

到1991預算年度,美國海軍對E-2C的訂單已經累積到147架,其中已經交付的為120架。至2000年,美國海軍共有超過90架E-2C服役於13個航艦早期預警中隊(VAW),而每艘航艦搭載一個擁有4至5架E-2C的支隊。
E-2天線
E-2的雷達採用一具八木式圓盤型旋轉天線,架設於機背上的旋轉座,成為E-2系列在外型上最大的特徵 ;此圓盤天線外罩直徑約7.3m,厚0.79m。在地面停放時,雷達天線的液壓機構可將天線降低0.64 m,以節省佔用的空間 。八木天線結構輕巧,在當時是最適合安裝在飛機上的天線,然而受限於航空母艦機庫空間,E-2的雷達罩尺寸只有直徑24英尺(約7.315m)、厚度2.5英尺(0.762m),這種天線孔徑相對於UHF波長(約10cm~1m)實在不足,只能產生很寬的波束,意味著雷達回波的精確度不高,只能在海面平靜的時候用回波時間差來推算目標高度,海況較高時就易受干擾,只能靠船艦的三維雷達來測量目標高度。除了主動雷達偵測之外,從E-2C開始裝備的被動偵測系統(Passive Detection System,PDS)也是一項重要作業裝備,在距離蘇聯Tu-95RT遠程偵察機雷達的有效偵測範圍的3至5倍就能截收信號並完成標定。
空軍不是給E-2T Hawkeye 2000正式名稱為E-2K了嗎?
重點一樣是
"這些E-2T是從墳場裡拖出來的機體拼裝而成的"(棒讀)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只要南北飛一台起來~~看到大老遠去了~

會不會有更新的或是弄一台加油機來配合~一定非常有趣的~

pcgamer wrote:
空軍不是給E-2T...(恕刪)


E-2K是美軍改良後給國軍用的專用機型;另又加購二架新型E-2K,合計六架(四架是改良升級版),能力與美軍專用-鷹眼2000同等級/

ASRAAM wrote:
重點一樣是'這些E...(恕刪)


對呀,對岸來的要看清楚這段話喔!
ASRAAM wrote:
重點一樣是'這些E...(恕刪)


樓主文寫:僅無關緊要的零件用旧機,其餘是新造,用"術語"來說是翻新的[整新機];但是也加購了另外2架新E-2K...

所以你說全部都是墓地找來...根本錯誤連篇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