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了半大陸網友除了人身攻擊外根本講不出一點道理,小弟只好科普了
首先,所謂的神盾艦通常是相位陣控雷達,和傳統雷達最大的不同就是用一堆小天線去拼成一個大天線,利用相位控制原理控制
取代天線的旋轉,

所以掃描速度比傳統天線快很多

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用相位干涉原理把電波能量集中在一個小範圍,所以探測距離常很多也比較難干擾,單元越多
效率越高

被動相位雷達PESA是利用單一大功率單元產生電波,再把電波饋送到天線發射出去

主動相控雷達AESA則是進一步把功率發射和接收單元都做到天線上去

好處是雷達內部電波傳遞效率更高.電波的控制合成更進步,甚至於可以直接用數位波合成

理論上AESA全面優於PESA但是卻有個大問題:因為功率放大單元也做到天線上去導致天線重量暴增,因為天線不旋轉要有四面
暴增的重量還要乘4 另外功率單元必定發熱,如何散熱也是AESA致命的問題,因為溫度一高很容易不穩甚至當機PESA的功率單元是裝在艦體,可以用幾噸重的大型水冷空冷系統伺候,散熱不是問題,ASEA的散熱裝置卻是裝在天線上,冷卻裝置的重量有很大的限制
更要命的是發射元件的最大單位輸出功率有天限,電轉換效率也有天限嚴重影響的AESA的實用性

傳統PESA的功率單元是用大型的行波管或真空管,大功率大頻寬完全不是問題,雖然體型巨大,但是可以裝在艦身中散熱也不是問題
但是AESA一定要用體積小多的半導體元件才能裝到天線上去,半導體功率元件可分三代
第一代就是傳統的半導體,體型大,攻率低,頻寬低,熱效率也低很多,所以造出來的AESA體型巨大,高頻性能差,散熱差,非常不穩定
只能裝巡洋艦等級的大型軍艦上,而且幾乎都是以失敗收場
第二代是AsGa問題解決了一半,但是還是有攻率熱效率的問題,所以只能做成中距離的相控雷達,長距離的aesa就會面臨天線太重
吃電太兇的問題,所以只能裝超大型軍艦上,很多人都曉的美國的DBR AESA卻不曉得這東西是要裝在快15000頓的朱姆級以上的
大傢伙用的,不是給柏克這小朋友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