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參加解放軍內部軍演的情況與結果---供參考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8_02_11_446687_s.shtml
來源:觀察者網
最近已有消息說起了殲-20參加演習的情況,那麼演習中,殲-20表現如何呢?以下故事內容,權供參考。
~~~~
對抗情況一:
藍軍:殲-20雙機,攜帶龍勃透鏡,只在機腹彈艙攜帶新型雷達製導空空導彈,不帶格鬥彈。
紅軍:X架三代半戰機和X架三代戰機,一架空警500預警機。
多架三代半戰機“群毆”之下,“擊落”一架殲-20,這讓參演雙方都感覺如芒在背
藍軍目標:擊落預警機。
對抗情況:雖然攜帶龍勃透鏡,但殲-20仍可以通過低空進入,保持隱身性能。在作戰中,兩架殲-20因為攜帶導彈數量有限,沒有採用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的戰術,而是首先以一對一方式偷襲預警機周圍警戒的三代機編隊。預警機發現事情不妙,一邊招呼三代半前來“護駕”,一邊拼命轉向逃跑。獵殺預警機的殲-20為了確保成功,一直靠近預警機到很近距離才發射導彈,將其“擊落”,但這也導致它的位置暴露在預警機雷達上,並通過數據鏈分發給了姍姍來遲的“救駕”機群。殲-20用最後的導彈做了最後一搏,但打完彈藥只能轉向撤退,此時三代半戰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在近距離上識破殲-20的先進電子乾擾,終於“擊落”一架殲-20。
對抗結果:紅方三代機編隊全軍覆沒,三代半編隊傷亡慘重,預警機被擊落;藍方,損失一架殲-20。
~~~~
對抗情況二:
殲-20部隊扮演“紅軍”、“藍軍”之外的“第三方”勢力加入作戰。
“第三方”兵力:殲-20,殲-16多機,使用武器沒有限制。
紅軍:空軍XX基地,包括殲擊機、預警機、地空導彈部隊、雷達部隊……相當於整個空防基地參演兵力傾巢而出。
藍軍目標:摧毀關鍵戰役節點目標。
目前,殲-16、殲-10C等三代半戰機因為和殲-20數據鏈互通,已經能夠聯合作戰,在殲-20擔任信息節點的情況下,作戰效能何止“倍增”
美國當初設想的能攜帶上百枚AIM-120導彈的B-1R就是這種運用方式更極端化的體現
對抗情況:殲-20在大部分情況下,作為信息節點,引導殲-16發射遠程和超遠程空空導彈進行視距外打擊,紅軍大量戰機在毫無知覺情況下慘遭“擊落”。紅軍指揮所試圖以地導部隊為誘餌引誘“藍軍”露出破綻,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讓對方輕鬆“解決”了對其威脅巨大的防空導彈部隊……紅軍一位飛行員出其不意,偷襲“擊落”一架殲-16,隨即遭殲-20“擊落”,成為對抗中紅軍唯一的戰果。最終,紅軍關鍵戰役節點遭到摧毀。
這次對抗的結果,正如筆者之前說的, 中國空軍的“殲-20震撼”正式開始了。這宣告解放軍多年來在沒有四代機情況下,所研究的所有針對四代機的“奇思妙想”,看來都是無效的。
~~~~
此外,在去年的“紅劍-2017”和其他演習、對練中,還有一些具有震撼性的結果,也值得一提。
包括,在某次對練中,利用蘇-35上的“決鬥”系統,在視距內格鬥中,普通飛行員和“金頭盔”對抗,居然可以打得互有戰果。
換言之,此前人們大大低估了人工智能係統的判斷力和在瞬息萬變的空戰中的價值。
~~~~
在另一次演習中,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三代半戰機讓裝備大功率電子對抗系統的三代重型戰機的干擾幾乎完全失效,而在此前演習中,裝備無源相控陣的另一種三代半戰機曾因難以對抗大功率電子乾擾而敗北。
換言之,此前人們完全低估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在空戰中的意義,它遠不僅是加強多目標對抗能力和提高探測距離這麼簡單。
~~~~
可以這麼說,未來空戰中,三代機打不了三代半,而三代半,也對付不了四代機。
現在看來,在獲得先進裝備之前,光靠想像和推測,根本無法理解這些新裝備對於戰爭形態改變的巨大意義。
這就和解放軍獲得蘇-27以後,才明白自己以前空想的用老式戰鬥機與三代機對抗的戰法有多不合理,乃至於愚蠢一樣,現在,“殲-20震撼”來了,又一輪大的變革將要開始。
~~~~
近年來美軍積極讓F-35和F-22參加“紅旗”軍演的目的也差不多,就是構建全新的,圍繞四代機的空戰體系
其實這次演習中,不僅是扮演“紅軍”的部隊感到壓力,使用殲-20扮演“藍軍”的部隊也一樣,因為即使是駕駛四代機的他們,對於四代機的理解也仍然不夠充分。
nomo333 wrote:
殲20參加解放軍內部...(恕刪)
該文作者也承認J20還有許多問題,你沒po全文,我幫你節錄該段『国产先进航发涡扇-15还在研制,使用AL-31FM或者国产WS-10C发动机的前提下,像F-22那样超声速巡航还做不到;部分新材料、新部件尚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需要,有待相关工厂企业技术改造;部分火控系统、软件、电子对抗……有待进一步拓展功能,部分弹药目前尚未解决机、弹配合问题…』
我再引申該文,因為沒有WS-15所以該機的超音速巡航與狗鬥能力都還不能實現,機彈發射問題依然存在,也就是說飛彈自機身脫離時還是會有問題,也可能有一定比例的飛彈無法成功發射,同時也描述了AESA雷達的老問題,它特有的信號分析軟體很不好寫,因此有很多蟲要抓,052C當初搞了六年,飆風上的雷達也搞了七年,就看這個要搞多久才能完全正常,老共作事是可以從過去的歷史來看整個產品的成熟度,目前該機有這麼多問題居然讓它服役,即使任然不具備作戰能力,還是對外宣稱服役!這就是老共的軍武研發哲學。
整個演習看起來有幾點值得討論。前文提到安裝龍博透鏡所以在演習中該機是沒有隱身能力的,我不瞭解為什麼這麼作,可能是怕一般飛行員因此知道該機的在空的隱身距離,也因為如此才採低空進襲,用如此方式偷襲對方的在空預警機。這整個故事有許多的地方非常不合理。什麼地方不合理,預警機是可以發現低空進襲的敵機的,尤其是他裝了龍柏透鏡,還是這個預警機的雜訊過濾程式寫的太爛了,所以飛機低飛到一定程度就看不到了,我們不得而知。
11月2日,俄羅斯軍事評論網站「紅星」發表長篇評論文章,稱中共要重新設計一款新的先進戰鬥機不但涉及到能力的問題,而且費時費力,因此各種已知的外國技術就被堆砌到一起,這也即是殲-20的由來。
文章舉例,殲-20氣動佈局中的一對鴨翼,是早在前蘇聯就被試驗成功,並運用到米格(MIG1.44MFI)戰鬥機上的技術,卻被完全沒有更好創新的中共設計專家們又撿了起來。
文章引述俄軍事評論專家瓦西裡.卡申的觀點稱,這個鴨翼技術的運用對於隱形戰機來說是個敗筆,因為它使雷達反射截面大大增加,所以目前國際上先進的第五代隱形戰機沒有任何一家使用。這也是被中方保密的殲-20實際隱身性能令外界懷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世界上服役的第五代隱形戰機,是美國生產的F-22和F-35戰鬥機。
文章對比殲-20和美國F-35的機頭後分析稱,中共並未重新花力氣研究自己新的機頭,而是直接借用了美國F-22和F-35的機頭。
另一名軍事觀察家維克多.巴拉涅茨則說:「複製外國的產品,是中共歷來的傳統。他們把殲-20稱作是轟動,但從這款戰機上卻能看到美國F-22的機頭,俄羅斯米格-1.44的鴨翼。唯一自己設計的機身又太長了,是那種發育不良、不成比例的過長。」
他表示,殲-20的戰術技術指標也沒有任何驚艷的地方,不但低於美國人的隱形戰機,而且也趕不上俄羅斯的同類產品。「我從前後左右都看了這架飛機,請恕我不客氣地直言,我就不理解這頭大母牛怎麼就能達到他們對外宣稱的雷達反射面很小。」
而CNN的評論文章則引述軍事專家賈斯汀.布朗克(Justin Bronk)表示,殲-20的隱形能力並無法與F-22與F-35等美軍戰機相提並論。殲-20在空中一旦與F-22或者F-35遭遇,根本還來不及發現美機蹤影就會被擊落。
-------------------------------
CNN是對的
殲-20在空中一旦與F-22或者F-35遭遇,根本還來不及發現美機蹤影就會被擊落
俄羅斯也是對的
lutin111 wrote:
中國最大的問題應是晶片用人的程式語言也用人的。。有些後門就在這些底層。。。
看最近用美國通訊裝備在敍做戰處於被動就知,美國
我同意晶片語言是可以藏後門。所有通訊裝備(不只美制)多多少少都會藏後門,這便於產品開發人員除錯或測試或改進。但是晶程式藏後門只限於整套通訊裝備直接使用不做任何變動。
如果單單採購晶片再加以編程是藏不了任何後門。晶片只是做運算跟輸入輸出電流。如果要有全球定位功能或是無線電訊號傳輸等其它子功能,一般而言,需要額外的晶片來控制這些特定功能,並整合到主晶片上做系統整合跟微調。額外使用其它晶片是為了讓子功能獨立,並預留未來開發和升級的空間。
就以中國目前的軍備開發和電子設備的程度,我並不認為他們會傻到在軍備產品開發時採用GPS晶片或是其它國家產晶片。因為GPS晶片肯定會連接到訊號收發設備,光光這一點開發人員就會採用自家生產的定位計算晶片,而不是採用他國晶片。風險程度太高。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