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國家建軍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偉大的敵人,虎視眈眈的在180公里外不斷文攻武嚇!
我呼喊中華民國不是因為我是藍或綠,因為這是我長大的國家,將來它會獨立或是統一也不是現在我關心的項目,我關心的是我是否能在這個我熟悉又感到自在的國家中,與我的老婆和父母共同把下一代拉拔起來! 這個國家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在! 保護他是我要做的事,支持他的軍隊與建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現在的問題不僅是建軍而已! 政府不尊重軍人,人民也不支持軍人,軍人的士氣低落,直接影響戰力! 我在媒體上不斷看到許多退役的將軍呼籲政府尊重軍人,可是結果是甚麼?
我也常在軍版上看到不少軍迷,批評國軍,辱罵軍人,以偏概全的指責國軍! 我的心是很痛的!
洪仲丘事件還有不少其他發生在軍隊中非常糟糕的事情影響了很多人對軍隊的觀感,我們是應該督促國防部整飭軍隊,使它進步,使它更人性化,但是不應該醜化,汙辱這支軍隊,它是我們安身立命的保障! 美軍的管理問題一般而言比我們更嚴重,但是一般人民是愛國的是尊敬這支軍隊的,是支持它的,從總統到一般人都是它的後盾!
今天我們要面對這個嚴峻的態勢與強大的對手,請您也想一想,
您是痛恨這些軍人嗎? 還是只針對個案?
您不支持建軍嗎? 那軍人要用甚麼武器防禦台灣/中華民國?
您是否打算在此養育下一代,希望繼續留在這裡,還是移民?
您為什麼不支持自己的國軍呢?
https://tw.news.yahoo.com/%E8%A7%80%E9%BB%9E%E6%8A%95%E6%9B%B8-%E5%A5%B3%E5%85%92-%E5%8F%B0%E7%81%A3%E6%9C%89%E8%A8%B1%E5%A4%9A-%E6%95%A6%E5%85%8B%E7%88%BE%E5%85%8B-%E7%9A%84%E8%8B%B1%E9%9B%84%E9%A3%9B%E5%AE%98-%E6%B3%95%E9%9B%B7%E7%88%BE%E9%83%BD%E8%BA%BA%E5%9C%A8%E7%A9%BA%E8%BB%8D%E5%85%AC%E5%A2%93%E8%A3%A1-220000227.html
《敦克爾克大撤退》電影散場後,女兒情緒尚未抽離淚痕未乾的問我,爸逼,我們的空軍有像電影中英勇的法雷爾飛官嗎?他真的會為了多擊落一架德機,而不顧預備油箱耗盡冒死迫降嗎?我摸摸她的頭說:「有的,而且非常多,在碧潭橋左岸的空軍公墓裡,躺著許多許多的法雷爾英雄。
在任職中校處長時,一個偶然機會來到空軍公墓,在這裡不用告示牌的提醒,任何人都會「自動」的肅然起敬。寧靜不在於環境,而在於發自內心對英雄的崇敬。在這公墓裡,一個衣冠塚多於實質棺木的地方,每一位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軍官,他們大概都還沒結婚,就算結婚也是新婚,而妻子就像白先勇小說《一把青》裡的師娘、小周般充滿無奈與辛酸。所以這也是蔣介石特別在陸海空三軍之中,僅空軍享有專屬公墓的原因,因為他們配得。
那一天,當我看到陳懷生烈士衣冠塚時,內心的悸動就像電影《搶救雷恩大兵》,雷恩帶著家人來到肅穆莊嚴的軍人公墓,看到約翰米勒連長的墓碑時,立刻情不自禁的下跪,因為只有他知道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連長面對死亡是毫不猶豫退縮的。而陳懷生這位我在軍校《訓育專書》裡常看到的英雄,今天終於在我眼前出現,我佇足沉思,脫下軍帽彎著90度的腰,行了三次鞠躬禮。
陳懷生沒有結婚,因為他了解自己的任務特性,所以說:「我不願意拖累心儀的女孩子,寧願不娶,也不願意製造孤兒寡母」。有一次蔣介石召見他時,特別提醒他在飛行前,不要忘記帶降落傘,陳向總統報告:「若在大陸地區發生不測,絕對與機共存亡,不會使用降落傘,絕不做俘虜,苟且偷生」。
1962年9月,陳懷生駕駛U-2機前往大陸執行偵察任務,在南昌附近上空遭中共飛彈擊中,為國捐軀(享年32歲),成為黑貓中隊第一位壯烈犧牲的飛行員。在那個台海戰雲密布的年代,國家基於保密並顧及「軍民士氣」,許多家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先生、父親或兒子的死因,他們都當了無名英雄,誠如紀念碑文所撰:「慷慨一瞑,名不表於當世,尤可悲也。」
可見當時這些碧血灑長空的空軍飛官,不但屍骨全無, 政府也沒有立刻公開褒揚其英勇事蹟(但撫卹優厚)。這是時代的悲劇,卻也道盡軍人沒有拒絕上戰場的宿命,公墓裏,躺著上百位「陳懷生們」的英雄。他們在飛機中彈燃燒墜毀的那一刻,同時也照亮了軍人的價值與榮耀。正如「一江山」的指揮官《最後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的王生明上校;陳長文的父親陳壽人將軍從台灣重返千里之外的四川戰場一樣。
陳懷生中校殉國後,蔣總統除親自褒揚奠祭外,並追贈為上校,全台人民一致哀悼,將「台北空小」改名為「懷生國小」;另蔣經國並為陳懷生銅像揭幕撰寫《看不見,可是你依舊存在》的專文紀念。就是因為兩蔣這種發自誠心的尊重,讓李南平、張榮北等等的英雄們,前仆後繼的追隨陳懷生烈士而去。
甘乃迪曾說:評斷一個國家的品格,不僅只要看它培養了什麼樣的人民,還要看它的人民選擇對什麼樣的人致敬,對什麼樣的人追懷。兩蔣選擇了「陳懷生們」;而蔡英文選擇了「豬哥亮」。
1940年6月,當敦克爾克撤退的軍人回到英國時,因為是敗退內心感到羞愧,他們拉下火車上的窗簾,不願面對。但聽到敲打窗戶的玻璃聲音時,從縫隙中看到滿月台的群眾,竟然是拿著冰啤酒及麵包迎接他們時,這些敗軍之將,已經知道他們將會在下一次的戰場上,用生命來捍衛英國。1944年6月,他們用鮮血染紅了法國「諾曼第」海灘,敲響了希特勒帝國敗亡的警鐘。
這部史實電影很明確的告訴我們,軍人的士氣是被人民激勵出來的,英雄是被領導者用尊重打造而來的。從英國首相邱吉爾對空軍犧牲的官兵肺腑感言: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從來沒有這麼少的人,為這麼多的人作出過這麼大的貢獻),我們就可以了解為甚麼一枚百餘元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可以讓軍人用無價的生命來換取的原因。
最後僅以此篇,在「814」空軍節的前夕,獻給剛通過飛行測驗的趙偉程中尉,這位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選擇當中華民國領空的《Top Gun》,昨天,終於實現可以在戰機座艙內高唱「凌雲御風去,報國把志伸」的空軍軍歌。從你身上我看到了少年英雄的氣概,相信在關鍵時刻,你絕對會做出法雷爾及陳懷生同樣的抉擇。
Charlie2020 wrote:
我支持國家建軍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偉大的敵人,虎視眈眈的在180公里外不斷文攻武嚇!
我呼喊中華民國不是因為我是藍或綠,因為這是我長大的國家,將來它會獨立或是統一也不是現在我關心的項目,我關心的是我是否能在這個我熟悉又感到自在的國家中,與我的老婆和父母共同把下一代拉拔起來! 這個國家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在! 保護他是我要做的事,支持他的軍隊與建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現在的問題不僅是建軍而已! 政府不尊重軍人,人民也不支持軍人,軍人的士氣低落,直接影響戰力! 我在媒體上不斷看到許多退役的將軍呼籲政府尊重軍人,可是結果是甚麼?
我也常在軍版上看到不少軍迷,批評國軍,辱罵軍人,以偏概全的指責國軍! 我的心是很痛的!
洪仲丘事件還有不少其他發生在軍隊中非常糟糕的事情影響了很多人對軍隊的觀感,我們是應該督促國防部整飭軍隊,使它進步,使它更人性化,但是不應該醜化,汙辱這支軍隊,它是我們安身立命的保障! 美軍的管理問題一般而言比我們更嚴重,但是一般人民是愛國的是尊敬這支軍隊的,是支持它的,從總統到一般人都是它的後盾!
今天我們要面對這個嚴峻的態勢與強大的對手,請您也想一想,
您是痛恨這些軍人嗎? 還是只針對個案?
您不支持建軍嗎? 那軍人要用甚麼武器防禦台灣/中華民國?
您是否打算在此養育下一代,希望繼續留在這裡,還是移民?
您為什麼不支持自己的國軍呢?
.(恕刪)
建議您往PPT那邊發表文章,這邊管制太多,會被刪文,我怕回了一堆到頭來被刪文
昨天我一篇回文就被封了
八一四空軍節,向中華民國空軍致敬
您是痛恨這些軍人嗎? 還是只針對個案? A:個案
您不支持建軍嗎? 那軍人要用甚麼武器防禦台灣/中華民國? A:我支持建軍,以我們理工人來說,軍隊更應該善用我們理工長材
您是否打算在此養育下一代,希望繼續留在這裡,還是移民? A:已經在台灣培養下一代,但同時也希望下一代去歐美日去發展看看
您為什麼不支持自己的國軍呢? A:並沒有不支持,但希望將來軍方不要牽扯到意識形態紛爭,以免有失專業軍人的身份
軍事版上應該不要有太多的意識型態才對,不管對於那國的武器,不會因為它是敵國的就有偏見
不過說真的,美國對軍人真的很尊重
我前一直陣子在看創業鯊魚幫,有幾位女性或男性創業者都當過軍人,甚至還有現役軍人出來創業
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對他們很尊敬,並感謝他們為國奉獻
相反的,在台灣的軍人被社會上認為是職場弱勢,脫離軍中在外面找不到好工作的感覺.形像差很多
lutin111 wrote:
嘴砲很多,但軍人就是招不到人....
現在的武器愈來愈精密....,講究協同做戰,..這些都要長期訓練,
徵兵如果沒留3,5年....沒實際效果...
募兵是解決問題的要點...一但真有戰事這些人就是骨幹配合徵兵做一些苦力和砲灰的任務...
..(恕刪)
武器的操作到底是越來越簡單還是越來越難? 現在電腦化的時代,不是應該像個人電腦一樣,使用門檻越來越低不是嗎?
但相反的後勤維修會越來越難.協同作戰也真的要花時間培養
19世紀的連發槍普及後,讓專業的冷兵器操作者無用武之地,這樣的狀況會不會越來越普遍?
還有看到這簡章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106學年度二年制技術系招生簡章
20頁
1. 身體刺青 身體刺青 (紋身 )者,不得報考。
一般公司為維持運作,找的員工都不管有沒刺青,現在還限這個會不會太嚴?
La_dante wrote:
越來越難 幾十年前大多數武器裝備只需要對軍官進行科學技術方面和武器原理方面的培訓 士兵只需要上手練習熟悉操作技能 現在則是對士兵也有科學技術方面的要求了⋯⋯特別是對於高技術裝備比如空軍戰機、海軍艦艇、防空導彈什麼的 士兵的素質直接關係武器能發揮出多少性能。.(恕刪)
越來越難? 這樣說來科技能改善人機界面讓一般人能快上手嗎?
尤其微電腦已經能做很多事了,像汽車的使用,電腦的使用,近30年來越來越簡單(現在汽車上的CAN bus上面一堆資料,故障時可以顯示出來,提供維修判斷,連日系一般車款在2005年後就逐年增加數位控制的功能)
像光六飛彈快艇
乘員
官士兵:17名
艇長上尉編階
武器裝備
①T-75S 20公釐機砲 一門
(原型艇二門)
②雄風二型反艦飛彈
雙聯裝二具(4枚)
③AV-2干擾火箭 雙聯裝二具(4枚)
④T-74 7.62公釐機槍 二挺
除武器操作外,為何還要到17人?(還是有像一般船艦上有輪機長一樣的編制?)
如果只有發射飛彈的單一功能而言
不能像戰車一樣縮到3-4人(控制方向,索敵攻擊判斷,武器發射)嗎? ( 當然這是1990年代的設計,當時連汽車操控的數位化都還沒普及,只有戰機這類高單價的才是全數位化介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