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迷 wrote:但我發現 似乎沒有一家台灣電子業的廠商積極去參與?這不是台灣的強項嗎? 況且如果你的產品可以打入軍用市場對於廠商的技術升級不是很有幫助嗎?.(恕刪) 電子業是向錢看的,有錢當然好辦事例如今天北韓願意花錢做"戰機模擬系統宣傳片",背後一定有廠商願意做這塊===========================透過電影手法宣傳...例如米格17已升級成頭盔顯示系統或是改裝數位化儀錶板(只是把原本類比介面轉成數位顯示在螢幕上)...發射的是有點水準的空對空飛彈像這張,宣稱是飛機模擬器等級看來不夠,如果是像電玩 戰場之絆這樣的介面再加上一些機構件,相關電玩業者應該會受惠,這樣美國應該也不會干涉吧?
棒球迷 wrote:但我發現 似乎沒有...(恕刪) 有呀, 15年前某家有飛字的公司, 泛大同的後來就改作軍規設備為主基本上軍規電子設備一般單價高只是單位批量不見得大, 還有不是年年都有相對的採購, 這類設備有時不見得堪稱精密但對於各項抗環境條件卻很要求, 無論多惡劣都要能作功, 達不到驗證所需就很辛苦了, 所以多數電子廠還是以民用商規為主, 雖然單價較低但量大, 驗證條件沒有像軍規多如牛毛, 需求算是隨時
我聽薪轉行到我們這裡的客戶說,現在的軍用品未必會超越大量生產的消費品,只是要求的規格證書或測試會比較多小客5509 wrote:基本上軍規電子設備一般單價高只是單位批量不見得大, 還有不是年年都有相對的採購, 這類設備有時不見得堪稱精密但對於各項抗環境條件卻很要求, 無論多惡劣都要能作功, 達不到驗證所需就很辛苦了, 所以多數電子廠還是以民用商規為主, 雖然單價較低但量大, 驗證條件沒有像軍規多如牛毛, 需求算是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