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台灣航空工業有能力研製隱形戰機嗎?

台灣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宣稱,台軍將研發新一代隱形戰機
究竟台灣人有無能力研發新一代隱形戰機
這就要從台灣的航空工業水平來分析才能得到理性的答案

台灣航空工業有能力研製隱形戰機嗎?

F-35戰機在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微波暗室中
對特定環境中電磁波的散射和吸收進行評估
這座微波暗室造價高達5200萬美元
長76.2米 寬80.47米 高21.47米 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微波暗室
曾用來測試B-1B轟炸機
微波暗室是飛機設計中測試雷達反射面積(RCS)的室內測試手段。
日本人在研製心神時將心神全尺寸木製模型送到法國裝備廳作RCS測試
因為日本沒有能裝得下這個尺寸模型的微波暗室
日本也沒有財力去為心神去蓋一個微波暗室
那麼財務狀況已經捉襟見肘的台灣要去哪找預算蓋微波暗室?

台灣航空工業有能力研製隱形戰機嗎?

美國霍尼韋爾(Honeywell ITEC)F125-GA-100,就是臺灣IDF上TFE-1042-70發動機的另一個馬甲。
臺灣從來就沒自主研製過噴氣式發動機,連最基礎的設計試驗手段都不具備,還談什麼研發呢?
那麼聰明的臺灣人自然想到了一個最簡便的辦法——買。
也算台灣運氣好,1978年美國民用航空發動機公司蓋瑞特(Garrett Systems),為了插手軍用渦扇發動機市場,
與瑞典沃爾沃公司合作,以1970年研製的民用版TFE-731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只有區區1.59噸)為基礎,
開發TFE-1024渦扇發動機(推力2.2噸左右),企圖競標瑞典JSF-39鷹獅雙發方案。
後來被美國通用電氣(GE)橫差一腳,瑞典方面嫌雙發成本高、推力差,
直接選用了美國通用的F-404(RM-12)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高達8噸。
競標失敗後,瑞典沃爾沃退出了與美國蓋瑞特的合作,那花了幾千萬美元研製的TFE-1024總不能爛在手裡吧?正好1982年臺灣啟動了IDF計畫,正好缺小推力發動機,臺灣人正好就找上了蓋瑞特。兩個苦命人碰到一塊相互取暖。臺灣人掏了1億美元讓蓋瑞特繼續改進TFE-1024,增加風扇、提高壓縮比、提高渦前溫度、提高整機重量,最終搞出了TFE-1024-70,算是把這款民用渦扇的性能榨幹了。
蓋瑞特搞出了渦扇也沒用啊,臺灣從來就沒造過渦扇發動機,於是美國人又手把手地幫漢翔蓋發動機組裝廠,能夠造低溫渦輪、機匣之類的部件。技術含量最高的高壓渦輪、燃燒室、壓氣機及控制系統,還是由美國蓋瑞特進口。1999年蓋瑞特被美國霍尼韋爾航空航太集團收購,也就有了展臺上的這台發動機。


台灣航空工業有能力研製隱形戰機嗎?

1946年,經錢學森的老師馮卡門建議,美國空軍決定在田納西州塔拉霍馬(橡樹嶺核工業基地西南174公里),修建自己的航空研發基地,稱為阿諾德工程發展中心(Arnold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Center,AEDC),占地3000畝,1951年動工,1953年完成首次測試。建有世界上最先進、最全面、最大規模的航空發動機試驗設備群。分為發動機測試、風洞和馮卡門氣體動力學設備三個區。有全球最大的ASTF高空台(試驗艙直徑達8.5米)。
該基地的58台套世界頂尖的航空發動機測試設備,耗資超過50億美元(那是幾十年前的50億美元)。多數設備性能居世界第一位。美國F-22戰鬥機裝備的F-119發動機,F-35戰鬥機裝備的F-135發動機,F-15和F-16戰鬥機裝備的F-100發動機,全部在此進行測試。
這裡是美國航空發動機和導彈發動機,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的發源地。
台灣想研製下一代戰機嗎?先砸50億美金將這些設備搞出來吧

台灣航空工業有能力研製隱形戰機嗎?

美國F-22戰鬥機裝備的F-119-PW-100渦扇發動機,在田納西州阿諾德工程發展中心(AEDC)SL-2艙段接受海平面測試。該發動機於1983年由普惠發動機公司開始研製,1986年開始地面試驗,製造了9台試驗機和33台飛行試驗機,至1998年共進行了8000餘小時試驗。採用二元向量噴管、耐溫1100攝氏度的第三代單晶渦輪葉片、渦前溫度1700攝氏度,整體式加力燃燒室,加力推力17噸。
僅是這款發動機長達8000餘小時的試車,消耗的燃油就高達數萬噸。
這裡還有一個數字:美國普惠公司為了研製F-35戰鬥機上的F-135發動機,前後總共投資超過400億美元




2017-02-05 14:19 發佈
je suis chinoise wrote:
台灣防務部門負責人...(恕刪)


別的不說,先證明一下整體式座艙蓋能不能做出來吧。這東西俄國人至今都沒成品出爐。
還有比如冶金、空氣動力學、材料、電子、機載設備、加工製造……我只知道現實世界中的航空強國,如英法瑞典,都放棄了四代有人機的研發。

je suis chinoise wrote:
台灣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宣稱,台軍將研發新一代隱形戰機
究竟台灣人有無能力研發新一代隱形戰機..(恕刪)



台灣要研發隱形戰機, 就算開出來的需求條件是什麼

如果是要像 F-35, 飛的上天, 雷達找不到, 紅旗演習對傳統戰機還要有 1:15 的對戰損失率, 還能垂直降落

就算中央山脈流出石油也辦不到

如果只是台看起來像, 雷達也許不好找, 對戰損失率低一點的, 也許有機會吧!


Edison
錢不是問題,讓計程車、小吃、攤販、網拍…開發票納稅就能讓國庫增加1倍以上的收入了。

重點是今年是暖冬,團抱取暖很難入睡啊。

je suis chinoise wrote:
台灣防務部門負責人...(恕刪)


風洞才50億美元,不過1%GDP,編一年預算外開支即可,再加上其它設施,列一個五年編外預算250億美元,十年后臺灣匿蹤機即可成軍

andanlandianddd wrote:
風洞才50億美元,...(恕刪)


那夜深人靜時候都要宵禁了,憑用愛發電的發電量,可能風洞一開機全台就要大停電了。


F-125自製率早就超過95%,你那些過時的情報! 高溫段的葉片也可以做很久了! 你們這些大陸來的,情報做好一點吧,不然還是會被打臉,打成大關公!

各位同好! 造發動機才不是這些大陸網工說的那樣!! 台灣要造發動機,當然有一定的困難,困難是我們可不可以延攬到美國或英國的一些有經驗的工程人員,如果可以找到,就可以把研發的速度加快很多! 如果找不到人就只好再回去找蓋瑞合作,引進技術,付錢就是了,這個引擎如果現在不做將來一定後悔,當然有許多人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軍武的投資,這種心態對我們這種無法向國外買到軍武又受到強大中共威脅的國家是不對的,軍武的研發投資是不能單純的從省錢的角度來看! IDF的研發雖然一架飛機的起飛成本比F-16高,但是這些花的錢有一大部分會發在國內的工業界,中科院開發飛彈,幾乎所有的錢都花在國內的工業界,這對國家的幫助可說是一舉兩得! 而且一旦飛機是在國內製作,它的維護成本就會降低許多,比起飛國外製造的飛機,飛行員可以訓練得更踏實,老共飛行員的素質一直比台灣的飛行員差,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飛行時數沒有台灣飛行員多! 要飛行時數多就是要常飛! 要更多經費讓飛行員去飛,像幻象這種飛機,訓練經費就只能讓比較少數的飛行員完成必要的戰術技術磨練飛行!

我們要能分辨這些大陸網軍的伎倆,想用心戰技巧跟我們鬥! 有沒有注意到有位先生以前說話非常沒有軍武常識,現在好像脫胎換骨似的,一下懂了許多,這根本就是被換掉,另一位有一些軍武經驗的接手了! 這些人說的話,就直接忽略不記就好了!!

講再白一點,F-125我們出了不少錢,蓋瑞也使用了台灣一些低薪的工程師幫他們做了許多事,我們也學會許多設計與測試軍用引擎的技巧,比起英美法我們也沒有花到太多錢在開發F-125上。總歸錢是要花的,F-125 (TFE-1042-70) 也比任何一台老共的引擎好,又耐用,這些大陸人怎麼沒有自己批判一下自己的引擎水準呢! 砸下比台灣多70倍以上的錢,怎麼還沒有一顆可以和F-125相比的東西呢,還在這裡唱衰台灣的下一代引擎!! 真是好笑!

下一代引擎的需求是要看,下一代戰機的需求才來想定設計,還要等一段時間才會定案,一個引擎的開發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這些錢是要分年編列,有相當比例是要花在國內的! 所以無論花多少錢都會對國內的工業有相當的幫助,將來生產外包更會造就出航空工業聚落,我們期待這件事能水到渠成!




Charlie2020 wrote:
F-125自製率早就超過95%..(恕刪)


95% 自製率, 就像人的七竅通了六竅
Edison
我們現在來看一下隱形戰機這件事

隱形戰機是如何做到隱形的?它可以從幾個方向去做,我在別的地方已經提過就不在重複。
造一個這種微波實驗室並沒有這位大陸網工說的那麼貴,老美當初為B-1造的時候,測試的儀器的成本與現在這種儀器的成本差別超過15-50倍,再來是戰機與轟炸機的尺寸相差太大了,整個廠房大小的成本也會差很多,因為現代的吸波材價格相對便宜許多所以根本不會需要這麼多錢,他們根本是危言聳聽,這種微波測試實驗室對工業非常重要,所有要賣到民間的電子器材都需要進微波隔離實驗室做測試,一定要符合FCC CE UL...等等的標準才能打上CE,FCC標誌外銷,台灣還有公司專門打造這類型的實驗室還出口到大陸去,將來造出這麼大的實驗室還可以供民間測試,比方說過去台灣造的汽車要很大的實驗室才能做這些測試,將來這個實驗室造好以後除了給飛機用以外還可以給車子與卡車用!
另外再告訴各位,下一代戰機為了匿蹤的效果,一定須要有很多構型去比較,所以在概念設計的時候都是用模型去實驗室中實驗的,如果只是給一兩公尺模型用的實驗室,中科院本來就有,不用花錢,微波的發射與接收測試設備在組件雷達實驗室時就已經買了很多儀器了需要加買一些把頻譜搞齊就好了。做隱形戰機要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再測試上面,測試,修改,然後再測,再修改,反覆實驗到好為止!

我並不是要告訴各位造一架隱形戰機很簡單,以整架隱形戰機上使用的各種新科技來比,將隱形科技應用到飛機設計上的困難度比開發新一代的飛行控制電腦+武器控制與導引+電戰系統+網路作戰的連線架構與設備要簡單,我們將來會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探測隱形飛機的雷達會不會在10內開發出來,如果是這樣,所有的匿蹤設計的戰機部都白做了,如果纏鬥性能還不佳,像F-35這樣的話F-16都打不過的話,那就直接報廢了! 據說 E2D是可以探測匿蹤戰機的,不知是真是假?

各位同好您覺得呢?




je suis chinoise wrote:
台灣想研製下一代戰機嗎?先砸50億美金將這些設備搞出來吧


弄J-20時候有搞出來嗎...
還是因為大陸也沒有,所以發動機項目才弄那麼久
才講隱形戰機而已,一堆高標準的都出來了!

台灣人就算了,大陸人還用美國標準!
大陸人就列J-20、J-31的製作標準嘛,
還是你們其實也搞不清楚那到底怎麼弄出來的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