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美國人為何不愛鴨翼?(深度文)

瞬間轉彎性能(Instantaneous Turn Performance,中國稱為「瞬間盤旋性能」) 與 持續轉彎性能(Sustained Turn Performance,中國稱為「穩定盤旋性能」)是戰機機動性(Maneuverability,機動性在大多數時候與轉彎性能是同義詞,以下就都用機動性一詞因為念起來比較短也比較酷)的兩大指標,不管你是就讀航空工程還是飛行訓練都一定會包含在基礎課程中,甚至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很多免費的教學資源。但很可惜的是,兩岸軍迷願意花在唸「正確的書」時間都太少,對於基礎觀念還有許多以訛傳訛的說法,甚至會拿不成熟的概念不客氣地糾正正確的理論。以下簡單整理一下這兩種概念,以及在戰機設計上的脈絡。……

……因此,前翼雖然因為渦流效果對升力有所提升,但尾翼也可以透過翼前緣延伸面來提高升力。但綜合所有技術因子後就會發現尾翼的機動性反而更好,也說明為何美國人總是不愛裝前翼在自己的戰機上。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flak%E8%81%8A%E8%BB%8D%E4%BA%8B/%E7%9E%AC%E9%96%93%E6%A9%9F%E5%8B%95%E6%80%A7-vs-%E6%8C%81%E7%BA%8C%E6%A9%9F%E5%8B%95%E6%80%A7/550102368511835
2016-11-13 23: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美國 深度文
一個是雞頭轉,一個是雞尾轉

是雞頭轉很快比較好瞄嗎!然後雞尾再裝個向量噴。。。

那要瞄什麼鬼,或許逃跑是最強項!

可能美國人比較不愛那麼激動,中國人比較愛吧。。。
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何樓主特別喜愛討論“鴨翼”?
歐洲戰機有鴨翼樓主不去批評討論,反而專門針對對岸的J20,J10的鴨翼大肆批評,對岸那麼喜愛鴨翼就讓他們去大搞特搞就好了,反正是他們爽就好了,真不瞭解對岸 J20,J10的鴨翼到底犯了樓主什麼大忌不成?
千萬別介意,我只是想來篇深度文而已。
盤旋性能高
直線飛行性能就差

直線飛行性能高
盤旋性能就差

盤旋性能高
飛行距離較低

直線飛行性能高
飛行距離較遠

老美不愛的原因明白了嗎

ykd521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何...(恕刪)


大概是樓主對某國特別"沒興趣", 透過對戰機的評論表達這一觀點.

戰鬥機設計不是一般論文所表達的那麼簡單!否則就不需要高昂費用研發,更不需要列為國家機密了.

個人認為,戰鬥機設計也展現一個國家的思維,從法國/歐洲與中俄戰機近似的鴨翼設計邏輯,到美國強調單一性能突出到全面壓制.兩者之間對於戰場致勝的策略差異,可略見一二.歐亞大陸有著明顯的實用主義路線,而美國具有突破高科技天際線的野心.這就像是年輕人與中老年的對比.而這一點也反映在每位喜愛各國武器的愛好者年齡上,比如樓主應為25-35歲的青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ykd521 wrote:
歐洲戰機有鴨翼樓主不去批評討論,反而專門針對對岸的J20,J10的鴨翼大肆批評,對岸那麼喜愛鴨翼就讓他們去大搞特搞就好了,反正是他們爽就好了,真不瞭解對岸 J20,J10的鴨翼到底犯了樓主什麼大忌不成?


我想不是對岸犯了樓主什麼大忌而是對岸軍盲睜眼說瞎話的能力讓人無力吧。

鴨翼+大三角翼這種歐陸思維的氣動設計,匿蹤版本的體現的就是對岸的J10,J20吧。剛好在軍版遇到對岸軍盲的民族自卑心作祟與國內騎牆投降派,於是不斷宣揚,PLA第四代機J-10屌打F-16、PLA第五代機J-22屌打F-22,樓主只是讓他們長長知識與戳破謊言罷了,免得義和團再興到時兵禍再起。
所謂鴨翼(或是叫前翼)不利於隱形科技 美國既然已經有向量噴嘴來增加機動性當然就不用這個設計

特別是F-22算是攻擊型的"戰鬥機" 高度機動性並非是首要考慮 隱形才是真正的考量

當初X系列的實驗機 美國的航太廠商對這個研究其實沒有少 只是在戰術考量與最佳化設計尋求妥協

當年看到YF-23與YF-22的設計時就已經有這些論辯了 30年前就是這樣 看來30年後還是這樣


joshpls wrote:
千萬別介意,我只是想來篇深度文而已。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