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成功,也有說失敗,說成功的因為對交趾用兵勝利,說失敗的舉對西夏有永樂城之敗,所以新政到底算成功還是失敗嗎?小弟不懂但是水滸傳中宋兵感覺很弱,但偏偏戰敗後上山入寨的將領又很強。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有人說成功,也有說...(恕刪)
軍隊本身的戰鬥力是否提升 用戰役勝敗來看 恐怕把事情看的比較簡單
戰爭勝敗的因素不只有軍隊本身的戰鬥力,應該把很多戰場內外的影響因素都考慮到
中國皇帝給前線將領扯後腿的案例是有的,奸臣給政敵使絆子 讓政敵打敗仗 這檔事情在中國史上應該也是史不絕書
王安石的變法失敗其實嚴格說起來也是牽扯政治鬥爭
中國高度成熟的政治制度導致每個人 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可以不擇手段 即便傷害國家利益也在所不惜(我國應該很明顯)
周邊的小國邊患 游牧民族等等 通常是為了生存 所以劫掠中原,目標只有打贏戰役搶東西活下去
也許就是這樣 所以不再國家組織當中的個人 其實可以很強悍 但讓國家組織起來就是各種綁手綁腳
所以宋開國後能不用兵就不用兵,用完了兵就趕快打包收起來而且可以注意與北魏開始到後周這大約6百年間中國出了一坨又一坨的胡將(一大堆阿,罄竹難書.........)相比宋朝可以說高級將領中很在有胡人,最少也必須是非常漢化的胡人。
宋朝從開國就缺馬,因位主要的產馬地都不在手上(例如冀北與西涼、河套),當年北伐主要都是靠著步兵結成大方陣應戰,所以好幾次都被遼騎從側翼或是後方插入而戰敗。雖然宋軍搭11路公車擺方陣攻擊力不強但宋軍依然擅戰防禦力很可怕,所以後來幾次遼朝落人報仇也一樣被宋軍海扁,遼軍大頭目耶律休哥還曾差點被砍死,所以搞的雙方誰也打不倒誰..............。
尹繼倫<---砍人的是他


當年北宋缺馬缺到大量的去雲南買馬,但雲南馬比較接近馱馬,耐力強能吃苦但卻跑不快拿來北方當戰馬基本上跟騎驢子差異不大。而到了南宋更缺馬,整個南宋初期就只有岳飛的軍隊有騎兵集群,而且這些馬不是改革來的而是跟劉齊軍交戰戰勝擄獲的。
史載岳飛12軍中踏白、游奕、背嵬三軍為騎兵編制總數大約兩萬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