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誰持長劍倚太行:FWS-10A“太行”渦扇發動機

在中國航空工業歷史上,從未有哪一款發動機曾有過如此之高的期待,也從未有哪一款發動機設計定型近10年來依舊爭議不斷。如今的它裝備數量已達300台以上,仍舊在歷練中不斷砥礪成熟著
空氣進量 118kg/sec,
渦輪前溫度為1747k,
渦扇10加力風扇的性能的一些主要數據為如下:
高、低轉子的轉速分轉別是16.2 kr/min,13 kr/min,
涵道比0.78,
增壓比32,323 m/s和334 m/s,
空流量M=100 kg/s,
主燃燒室及加力燃燒室供油量分別為2.6 kg/s,2.85 kg/s,
最大推力76.2kn,
加力最大推力132kn,
渦扇10裝有無錫航空發動機研究所研製的FADEC。

殲-11B/BS裝備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已經裝備6個旅/團,另有2個單位正在換裝),“太行”的裝機數量如今已經突破300大關

以下圖片是裝備太行的J11B BS J15 J10. 太行噴口跟AL31有明顯不同,很容易區別











J15裝備太行仍在試飛




J10裝備太行







2016-02-15 17:5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渦扇發動機 10
AL31不耐用

WS10更不耐用


維修大災難
俄羅斯戰機發動機,平均壽命只有美系戰機的一半。

仿自俄羅斯的太行,個人認為可能更慘。(央視還有專題報導部分零件手工製,精密度是大疑問了。)

維修大災難+1
太行不太行啊aaa
andanlandiandm wrote:
在中國航空工業歷史...(恕刪)
阿豪! wrote:
最新型J10和最新型...(恕刪)


別急,我們的F16V還沒好
lifejoy wrote:
太行发动的机的核心机...(恕刪)


如果真的是仿自通用動力F100,弄很坑也不意外了,材料科學跟不上的。

烏克蘭能幫的,也很有限了。很少有國家的材料科學跟美帝處在同一水平上。
1987年,太行作為剛剛在1985年開始研製的“新殲”的配套動力正式立項,其正式型號被稱作FWS-10,後來隨著研製工作的深入,型號技術狀態改變後正式裝備部隊的型號是FWS-10A,內部經常簡稱為10A。
中國在80年代獲得了當時非常先進的CFM56-3型民用渦扇發動機,“太行”對其核心機(也是F-15/16使用的F110發動機的核心機)進行了測繪仿製,並確定了3級風扇+9級高壓壓氣機+1級高壓渦輪+2級低壓渦輪的總體佈局,和F110完全相同(作為對比,AL-31F為4-9-1-1,總級數均為15級) 。


這種做法在80年代軍費緊張的時候似乎是“花小錢,辦大事”的典範,但今天看來當時嚴重低估把CFM56先“還原”成核心機並再將其發展成軍用發動機的難度,而由於對先進航發研製難度認識不足(片面認為渦扇-6的失利完全是“文革”影響),“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直影響著“太行”


雖然“太行”幾乎應用了當時國內航發領域掌握的最先進技術,加上核心機技術先進,具備相當不錯的技術指標,不僅領先於AL-31F,和90年代美國的F100/110改進型相比都不遜色。但在整個定型試驗期間,困擾型號研製的大小問題幾乎從未斷絕,這有設計上的缺乏經驗,也有生產上的問題。

90年代蘇-27生產技術的引進對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是一件大事兒,而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引進AL-31F的生產線,這客觀產生了三個結果:1.“太行”的生存空間有了保證;2.研究所只能通過逆向摸索吃透AL-31F的相關技術幫助“太行”研發;3. 廠家無法獲得先進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生產經驗。


andanlandiandm wrote:
在中國航空工業歷史...(恕刪)
lifejoy wrote:
太行发动的机的核心机为F100,根本不是俄系发动机,是纯正的美系发动机,与F-16.F18,F15,F14等发动机一样都是F101系列,...(恕刪)


麻煩說清楚一下,到底是F100還是F101?
這完全是不同廠商的產品
F100-P&W
F101-GE
CFM56是從GE的F101發展而來.
最初的WS10發展計畫是源自早期的WS6,其初期的模型是CFM56.
後來因為推力控制裝置上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才COPYAL31F上的機械式控制裝置才得以解決

萊登 wrote:
麻煩說清楚一下,到...(恕刪)


進入空中試驗的“太行”暴露出了諸多在地面測試時沒有發現的問題,這涉及多個方面。僅以控制系統為例,由於CFM56的控制系統難以滿足軍用航發的控制需求,因此研製人員選擇直接移植技術成熟的AL-31F的機械調節系統(而且多項參數不加修改)照搬到“太行”上。


這是航空工業長期重視主機而輕視子系統的惡果,“太行”研製時竟然連研製數字電調(FADEC)的技術儲備都接近為0(直到2002年才在一架殲-8II上驗證渦噴的FADEC技術),只得出此下策,所以地面試驗還過得去,在條件複雜的空中就露了餡;“太行”也因此長期“四肢發達,反應遲鈍”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