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探空十號升空 520秒達成任務

看起來台灣的彈道飛彈技術應該有很大的提升,許多飛彈自製率應該會更高

~~~~~~~~~~~~~~~~~~~~~~~~~~~~~~~~~~~~~~~~~~~~~~~~~~~~~~~~~~~~~~~~~~~~~~~~
國研院太空中心7日上午在屏東九鵬基地成功發射探空十號火箭,歷經520秒後落入海中,完成台灣南部上空90到286公里間大氣電離層與熱氣層的動態量測。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次軌道科學實驗計畫在探空十號成功發射後,完成階段任務,除執行太空科學研究、驗證自主衛星元件、建構火箭科技外,並為台灣培育出碩博生650人及科普計畫高中生300人。

國研院院長羅清華表示,下一階段計畫還在研議中,等政策成熟後,就會對外公布。

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談永頤說,太空工業是國家工業強盛的基石之一,如美日等國家都積極投入,不可能由私人企業獨力發展,一定要由國家政策支援。

從1998年至2014年,太空中心次軌道科學實驗計畫共執行10次固態(中科院)及4次混合式探空火箭(學術界)發射。

太空中心表示,探空火箭主要任務之一,為搭載我國自主發展的科學酬載,驗證其在太空環境下的可靠性及準確度。目前已有多項電離層量測儀器通過驗證,未來將搭載於福衛五號及七號。

另外,我國自主發展的衛星關鍵元件須通過太空環境驗證,福衛七號將使用的GPS接收機、光纖陀螺儀及過氧化氫綠能環保推進器,均在探空火箭上獲得驗證。

探空十號火箭 7日上午11時10在屏東九鵬基地成功發射,搭載先進電離層相關科學儀器升空,歷經520秒後落入海中,在台灣南部上空90到286公里間完成大氣電離層與熱氣層的動態量測,並傳回數據。

太空中心資深研究員陳彥升說,探空十號搭載6項先進的電離層科學酬載,除磁閥磁力計、太陽姿態計是由日本合作團隊提供外,另外電漿藍摩爾探針、離子能量分析儀、中性粒子分析儀及磁阻磁力針都是由成功大學發展。

他表示,這些科學酬載可量測三維磁場、電子與離子的溫度和密度、中性氣體粒子的溫度及火箭飛行姿態,希望探測里氏規模5級以上大地震發生前電離層的前兆現象,及了解電離層電漿的不規則體與不穩定性對地面與衛星間無線電、GPS通訊的影響。

陳彥升指出,火箭的減滾動作是採用溜溜球式的機構設計,用兩個以繩索連結的質量球改變轉動慣量,探空十號的滾轉控制機制,將探空火箭由每秒4轉降為每秒1轉,可減少儀器量測失真,避免鼻錐整流罩分離時與儀器碰撞。
2014-10-14 0:2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任務 520
比南朝鮮的羅老號好多了,真該為背後的英雄們致敬
pk-king- wrote:
看起來台灣的彈道飛彈...(恕刪)



台灣搞彈道飛彈是最不划算的。假設搞出來了一款中程飛彈,首先生產多少?如果在500枚以下的話就沒有威懾力。對岸打台灣這個3萬多平方公里的島1800枚還嫌不夠,台灣生產50枚打大陸豈不是和扔在大海里一樣?況且對岸還有極為完備的反飛彈系統,對於中程飛彈來說,因為台灣技術極為原始,所以被大陸的高層防禦系統(類似THAAD)和紅旗9末段防禦系統攔截的概率極高。
跟彈道飛彈差遠了吧
台灣探空火箭不是從天弓飛彈發展出來的嗎
防空飛彈的載彈量那麼小要改成彈道飛彈還有很長一段路

lab2010 wrote:
台灣搞彈道飛彈是最不...(恕刪)


要看打哪裡

據說天馬都瞄某個水力設施


水利设施?三峡大坝吗?那么强?
大陸的系統攔截過哪些目標啊(紅旗9是否有實際成功攔截自家東風SRBM??????)?
左岸有任何公開的實彈攔截測試資料數據, 來證明左岸系統跟米國已經實戰洗鍊過/改良的PAC3在技術上差距嗎?

話說米國的PAC2+在技術質量上跟俄製S-300(中國的主力防空系統)同一級的, 而PAC2+在實戰中攔截50年代技術製造的飛雲SRBM也才剛剛好而已, 考量到台灣是能自製精準巡弋飛彈的國家之一,以台灣工業/電子技術製造的SRBM等級比飛雲SRBM不知高出多少Level呢~

lab2010 wrote:
台灣搞彈道飛彈是最不...(恕刪)

lansk wrote:
水利设施?三峡大坝吗...(恕刪)

三峽大壩壩體寬128米,
相當與400米環形跑道的長邊尺寸。
常規武器對它只能瘙癢。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無人,漢道昌。 陛下之壽三千霜, 但歌大風雲飛揚, 安用猛士兮守四方。 胡無人,漢道昌。
1.首先要能夠打到。
2.那是重力壩,能承受百萬當量TNT的攻擊。
3.炸了等同於核戰爭開啟,寫進法案了的。
先把太空中心升級成太空研究院吧.......

話說台灣有辦法自製大型運載火箭嗎 這樣以後衛星就可以自行發射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