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菲爭議大國角力 台灣如何借力使力

 二○○九年美國宣布重返亞洲後,假若東海及南海是它的兩大戰場,而日本及菲律賓便是它的最佳傭兵,日菲兩國在前線固守,全力防止中國大陸海軍力量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雇用傭兵的代價總是特別高,美國在東海以強化美日同盟來增加日本的自信心,在南海則以重拾美菲軍事協議來加持菲律賓的國際地位,這也難怪近期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及菲律賓在前線搖旗吶喊,喊得殺聲震地,而美國卻有如老僧入定,異常的鎮定。

 但是外人無情,傭兵無義,近期日本與菲律賓卻因為個別國內政治利益的考量,在區域上不斷地升高主權爭議及海域衝突,這讓東亞安全的緊張情勢超出美國的預期與控制,也讓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長驅直入,這不但破壞美國的亞太戰略布局,更讓東亞權力政治平衡為之改觀。

 以中日釣魚台主權爭議來看,美國雖然要重返亞洲,但它卻強調一種權力鬥而不破的再平衡關係,以讓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還能維持著一定的平衡關係,但是去年日本右翼勢力為了選舉的考量,所引發的釣魚台主權爭議,卻讓中國大陸找到突破西太平洋缺口的正當性,因此當在中日釣魚台主權衝突升高之後,中國大陸海監船便可以堂而皇之的在釣魚台海域進行常態化的巡視,同時中共的海軍艦隊也找到經常性出入與那國島及石垣島之間東海門戶的藉口。

 就在中國大陸突破東海防線之後,美國退而求其之,自然要全力的防衛南海,而在東亞地區當小弟被吆喝已久的菲律賓,自然也要利用美國老大哥的撐腰來力求表現,中國大陸從東海找到進入太平洋的突破口之後,也想要從南海來尋求進入印度洋的通道,而這次台灣與菲律賓因為射殺漁民事件引發的台菲兩國的緊張關係,自然成為美國、中國大陸及菲律賓三國相互競逐的最佳舞台。

 這也難怪在這次的台菲漁權糾紛當中,我們看到一個態度曖昧的美國、積極表態的中國大陸以及異常強硬的菲律賓。

 首先是為何美國的態度要如此曖昧?從這次的台菲事件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與釣魚台主權爭議相比較,這次美國政府給台灣的政治壓力變大,這讓台灣對菲律賓進行經濟制裁及軍事行動顯得格外小心翼翼,深怕踩到美國的紅線,因為美國在失去東海的防守圈後,當然要積極防衛南海,避免中國大陸見縫插針,將軍事實力再度進入南海海域,對美國來說,南海的戰略地位遠大於東海,因為南海涉及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越洋航道以及航行自由,這是美國在台菲漁權爭議上特別關注兩岸是否聯手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為何中國大陸要如此積極表態?中國大陸在釣魚台主權爭議當中,以軍事常態化找到突破西太平洋島鏈的缺口之後,當然希望能夠趁勝追擊,將軍事力量進入南海海域,將東海、南海海域連結一氣,特別是原本想要部署在南海艦隊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在成軍之後,還找不到進入南海海域的正當理由,而這次的台菲漁權爭議,正好讓中國大陸找到了進入南海的藉口,這是中國大陸對台菲漁權爭議的迅速表態,同時並派遣遼寧號從巴士海峽進南海海域,以製造兩岸聯手假象的主要原因。

 最後是菲律賓政府的態度為何要如此強硬?自從美國撤離蘇比克灣與克拉克基地之後,美菲的軍事合作關係便越來越疏遠,特別是在過去十年,美國的戰略重心一直放在中東地區,因此這次美國利用重返亞洲的時機,重新與菲律賓建立軍事合作關係之後,雙方雖然進行數次的聯合軍事演習,但是美菲之間的信任感仍然相當薄弱,小艾奎諾自然便想以升高這次的台菲漁業爭議,來測試美國對菲律賓的支持力度,這是菲律賓政府態度反覆不定的主要原因。

 在面對美中等大國利用這次台菲爭議事件來相互進行政治角力,而身處在夾縫當中的台灣又要如何自處呢?

 首先是穩定南方海域,避免南方有事:台灣過去大多重視與日本的漁權糾紛,而忽視南方海域長期以來與越南及菲律賓的漁權爭議,日本講求法紀,而越南及菲律賓其實對我漁民的傷害遠大於日本,而這次的台菲爭議,正好讓台灣政府可以全面審視與菲律賓、越南及印尼等南海諸國的漁權協定,以保護我國漁民在南海的經濟利益。

 其次是將台灣的戰略縱深從巴士海峽延伸至太平島:台灣在南海擁有東沙島及太平島,但是在過去卻難以進行有效防守,在台菲海域衝突之後,台灣正好可以借力使力,對東沙島及太平島進行有效的軍事防禦,以將台灣的戰略縱深向南延伸,以保衛我國南疆海域的軍事安全。

 如何利用大國的政治角力,借力使力,來爭取中華民國的最大利益,這將考驗著政府高層的智慧。(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亞太所長、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2013-05-22 22:43 發佈
其次是將台灣的戰略縱深從巴士海峽延伸至太平島:台灣在南海擁有東沙島及太平島,但是在過去卻難以進行有效防守,在台菲海域衝突之後,台灣正好可以借力使力,對東沙島及太平島進行有效的軍事防禦,以將台灣的戰略縱深向南延伸,以保衛我國南疆海域的軍事安全。

很難台灣做不到 政府一堆親美的 凡事都要詢問美國 放個飛彈美國也以藉口來拒絕

如何利用大國的政治角力,借力使力,來爭取中華民國的最大利益,這將考驗著政府高層的智慧。

台灣政府因該沒這麼聰明會借力使力
若政府懂得借力使力、民氣可用之道理或許我們現在談的絕對是傾全力支持的吆喝聲

killy_chu wrote:
 二○○九年美國宣布...(恕刪)


舉例說一件事,習近平6月訪美這件事。我把中國學者和媒體的解讀和認知拿出來讓您看看

1.美國重返亞洲的目的並沒有實現,反而導致中美關係陷入危機螺旋式升級,立場對立互相抨擊越來越多。這很有可能摧毀長期以來亦敵亦友模糊不清的中美關係

2.白宮在昨天發布習近平訪美的新聞稿中轉彎抹角的承認奧巴馬過去四年的對華政策是失敗的。中美都在嘗試摸索建立新的關係,然而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不僅沒有撫平中國和周邊國家的矛盾衝突反而加劇了,甚至導致了中美關係越來越陷入對立

3.伯南克在昨天的國會聽證會上認為未來中國在美國經濟復甦中發揮的作用遠高於日本,為此必須加強中美關係

4.美國並沒有真正的能力實現重返亞洲的目的。伯南克在昨天聽證會證詞中特別強調,家庭和企業需求對沖了國防開支下降對經濟復甦的影響。既然削減國防開支調整財政結構和經濟復蘇是核心利益,何必當初高調玩重返亞太呢?蘇聯1979年入侵阿富汗,勃烈日涅夫到1982年才明白過來,發表了塔什幹談話。

5.由於是非正式訪問,沒有其他活動的安排,並且安排在私人莊園,中美兩國元首可以有充分的時間來討論兩國關係和關心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台灣媒體是怎麼解讀的

1.習近平訪問美國的後院,所以美國一定要請習近平來談談話

2.習近平訪美的同時,美國加緊重返亞洲,標誌是在日本部署F-35(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部署不是日本從美國採購的F-35,是美國自己的F-35,預測部署時間也不是今天是要等到2017年,台媒也沒說)

3.盯著莊園本身,要么是覺得奧巴馬在討好習近平,要么是覺得奧巴馬在冷落習近平,隨媒體態度解讀

我個人意見是完全贊同江丙坤和李安的看法,台灣媒體的全球視野太窄,全球認知太模糊,無論政府和民眾都容易情緒性誤判。想要借力用力,首先國際觀不能出錯。
小國就別信中美角力那套!

因為信了,只能當人家的棋子!

做自己就對了!

另外也謝謝您的大國看法,
歡迎隨時補充與提醒!
重點還是把大陸拉進來製造聯手合作的話題 做個搖擺人 美國對台灣不打算採購f16cd有點惱怒 但長遠看來 美國的太平洋戰略沒有台灣將全盤皆輸 1.美國的東海南海策略若台灣與大陸聯手 美國艦隊能進巴士海峽嗎?美國延伸式武力若沒運補點能對抗區域強權嗎?

崔哥 wrote:
重點還是把大陸拉進來...(恕刪)


買不買f16各有利弊

不過老是要買單引擎風險太高f-35也是, 還有台灣買的起? 造價是現有機種平均每架的三倍, 台錢太多但只能買20架就吃不完兜著走了

雙引擎機種頂著先f-18又適合海島型

這群武備官在想啥?


至於借力使力太平官能有哪些視野?領導人只會用自己的理想世界看全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