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什麼現在都沒有國家在開發可變翼式飛機?

上世紀流行可變翼式飛機,美國的F-14雄貓式,英國的龍捲風式,前蘇聯的逆火式,
為什麼航太先進國家都不再開發新的可變翼式戰鬥機,是它很不實用嗎?
2011-08-14 21:0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國家 飛機

PSIR wrote:
上世紀流行可變翼式飛...(恕刪)


因為過時了~~

PSIR wrote:
上世紀流行可變翼式飛...(恕刪)


怕被鄉民當成翼龍

Elkid wrote:
因為過時了~~...(恕刪)


現在流行變成機器人....

PSIR wrote:
上世紀流行可變翼式飛...(恕刪)


將飛機設計成可變翼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飛機在追求高速度時,能夠兼顧低速穩定性的一種做法!
當飛機起飛降落或低速運動時,將機翼往前展開,減少後掠角以提供兩好的操控性!
當飛機要追求高速時,則將機翼往後收合,形成類似三角翼的結構已減少高速時對機翼產生的震動!
但是可變翼機,在機翼的部分需要用到大量高強度的可動部件,就必然造成重量及造價都偏高,F-14重達三十噸不是沒有原因的!

再看最近二十年戰機設計上的重點,逐漸由追逐高速度,慢慢轉為匿蹤方面的需求,可變翼機構的設計就不再被考慮了,畢竟看可變翼的結構,應該是很難設計成符合匿蹤的要求吧!

另外一方面,空氣動力學的進步,也能夠利用新的技術來解決高低速時不同的流體特性,又貴又重的可變翼機構就不再是大家會考慮的解決方案了!

PSIR wrote:
上世紀流行可變翼式飛...(恕刪)


有阿 F-35阿..只是是肚子可變
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 gun gi by fa bu qi lai
戰術要求變了
以前害怕逆火掛載核子炸彈突破種香菇
所以要高速攔截機
兩邊都是比音速的
像是蘇聯設計就是把戰績當作空中飛彈砲台
所以掛點很多
又以量取勝
不需要多目標鎖定攻擊
每架對一架敵機射一發
USAF知道數量輸人
所以重點在同時多目標攻擊
追求短時間發揮最大火力
現在追求的是多功能
連戰轟機都要有一定的空戰能力
所以有EF-15
之後的戰機不用加掛電戰莢艙都有轟炸能力
也所以F14會被F18取代
另外為了簡化後勤補給訓練
部隊越簡單越好
單一功能的高速攔截機自然就被捨去了
那為了追求高速的三角翼、可變翼的飛機自然不會有新的機種
fujimy wrote:
將飛機設計成可變翼最...(恕刪)...F-14重達三十噸不是沒有原因的...(恕刪)

F14D
# 空重: 43,735磅(19,838 kg)
# 一般起飛重量: 61,000 磅(27,700 kg)
# 最大起飛重量: 74,350 磅(33,720 kg)
~No Pain; No Gain~ ~No Cross; No Crown~ ~No Change; No Chance~
PSIR wrote:
上世紀流行可變翼式飛機,美國的F-14雄貓式,英國的龍捲風式,前蘇聯的逆火式,
為什麼航太先進國家都不再開發新的可變翼式戰鬥機,是它很不實用嗎?

可變後掠翼(variable-sweep wing)構型在上世紀六、七〇年代一度成為軍用飛機設計上選,卻在八〇年代逐漸消聲匿跡,原因就是線傳飛控(fly-by-wire)在七〇年代後葉進入技術成熟期。線傳飛控將飛行狀態與飛行員操控指令饋入微處理器運算,直接以微處理器操控飛機的各式控制面,使不穩定(即極度靈敏)氣動構型得以維持在飛行包絡線內運作,達成人所不能企及的操控能力。線傳飛控與附加控制面可多少涵蓋可變後掠翼的功能,而固定翼形也可在預期飛行狀態範圍進行最佳化空氣動力特性設計,因此可變後掠翼構型的複雜機械結構與重量就顯得累贅無意義,自然步下了歷史舞台。
WIKI


70年代後再沒有新設計的戰機使用可變後掠翼,這有多方原因
1.第四代戰機追求機動性,對速度的要求下降
2.應對低速時的可控性、升力需要可以用幾何可變機翼,例如翼面擾流板、前緣機動襟翼等,不一定要用可變後掠翼
3. 降低阻力並不再像以往那麼重要,因為,引擎技術改進,推力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4.隱身性能成了必要

因為 TOP GUN 又讓人想起 F14 ..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6603138&p=2#85024350



不過 MACROSS VF1 也是 可變後掠翼 還能變機器人.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