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 wrote:歐洲雨胎之王 怎麼...(恕刪) http://www.tyrereviews.co.uk/Article/2014-Auto-Bild-50-Summer-Tyre-Shootout.htm 看完這個你就知道雨胎之王已經退位很久了。以UniRoyal RainSport2的表現,大概也就是一般縣長的表現,要稱王差太遠了。
juicemeloet wrote:性能來說T001跟CPC5...(恕刪) T001 沒有那麼神啦!我用過一次2.5萬公里就下課了抓地力在新胎時候,確實還不錯但沒有好到那麼好....因為不耐磨,所以新胎的蜜月期很快就過了我現在用的是 Dunlop ve303另一台車是 Dunlop R1個人覺得便宜,抓地力 排水還不錯尤其是R1 非常耐磨
馬牌CPC5, 每條大約四千多. 我習慣新車一萬保養時 前後輪胎對調 下次兩萬保養再對調回來,接近三萬在外廠更換前輪,然後四萬以前更換另外兩輪. 自己要掌握磨耗情況 必要時減低公里數 提早更換. 更換前輪是減少噪音與舒適性.
ccchou wrote:第一次聽到這種論點,...(恕刪) 嗯~這個觀念可能比較難以接受不過你看看拉力的影片可能大概可以感受拉力他們進一個灣都會先把車頭擺進去再去反打修正,此時屁股是轉向過度的狀態,用車頭當指向,屁股當轉向。如果一開始進灣車頭擺不夠,屁股滑動不夠多,當你還想要轉打方向盤再貼近灣心時,此時若速度夠快,四輪同時會沒有抓地力,產生嚴重的推頭,車子整個被甩出去,沒辦法救車。一般汽車廠家會做轉向不足和駕駛者遇到緊急狀況時當下的反應有關。如果一台車會spin,對一般人來說會比轉向不足可怕,怎麼我的車開始呈90度好可怕。而轉向不足時,一般人就直直的抓著方向盤並煞車踹到死,什麼事都不能做,就是等待撞山壁。但對於比較能控制車子動態的人可藉由方向盤反打和補油門這兩個手段去救車,當然這有兩個條件,第一時速太快救不回來,第二trc的干擾所帶來不預期的夾煞碟盤,導致車身動態無法隨心掌握
frederic800605 wrote:嗯~這個觀念可能比...(恕刪) 我懂你的意思,但是在路上並非大家都是rally driver,或是這樣說,99.9%以上都不是rally driver。 因此車廠/輪胎廠才會以under steering都方向去設定一台車的動態特性,畢竟對於絕大多數的駕駛而言,一台轉向不足的車比轉向過度的車來的好處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