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2013/09/26夢想家57號說買一年以上的輪胎會比較好?

理論的東西版上有人提出說法了,但大家畢竟不是這方面的專才

或許應該由一些專職駕駛職業的網友來分享一下心得,也許會更貼近現實吧?

由開貨車、計程車、經營出租車的朋友來說看看囉~~~~~
jerry359 wrote:
龐德這個人的話或許聽...(恕刪)


最後再回一篇理論性的,上面有說到過交聯密度上的差異,會導致整體特性提升,一年胎跟新胎,存在的在於低溫硫化方面的交聯密度上升(負面老化不討論),這在新胎上並沒有。至於低溫硫化改變交聯密度這點或許很多人有疑問,如之前所說的紅酒一樣,我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例如一般烹調食物,一樣的食材,在大火烹煮下一樣能呈現美味的佳餚,但某些料理在大火烹煮過後再經過小火熬煮,會呈現更高層次的美味,儘管一樣的產品也有人僅用大火烹煮,但這中間還是存在著差異,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再來不考慮交聯密度上的差異,因以知道有部分的提升,現在單純考慮放久的硫化程度

硫化時一些的黏度老化什麼的就不討論了,單說比較普遍大眾在乎的性質的特性,硬度,定拉伸強度,彈性,配方物質析出

這些基本上環環相扣,但一般民眾要的是什麼?我想是耐用吧,耐用簡單來說就是抗磨損,抗磨損跟上面四點都有關。

普遍上來說,硫化程度越高,硬度越高,定拉伸強度越低,彈性越高,配方物質析出越多
(在此不考慮過硫化,導致某部分偏高引起副作用,以及常溫硫化不太會發生的硫化反原現象)

在抗磨損的前提下..
硬度越高耐磨這點應該不用解釋了

定拉伸強度也就字面上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擠壓變形的程度,這點在硬度提高跟彈性上升的情況下是成反比的應該不難想像,但他影響的就是拉伸程度導致輪胎跟地面的接觸面積,接觸面積小,磨損的面積相對變小,需要的動力相對較低,因此油耗也較低,你可以想像四輪胎壓不足的結果,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但相對的抓地力變差,煞車安全性變低,加速度也相對較差。

彈性也就差不多跟定拉伸強度概念一樣,但存在了緩衝的效果,以及減少變形導致大面積接觸地面的機會,及一些一般人不在乎的地方就不討論了。

配方物質析出這點就比較難以估計了,因為一般來說是盡量避免配方物質析出,但未了某些因素會刻意讓配方中的物質析出,但大部分刻意析出大多為潤滑產品,例如蠟、硅油、等等不一定是什麼產品,要看配方工藝,這些產品主要是提升耐磨性,當然也有為了脫模,有些是為了庫存時不互黏,但基本上就是一些潤滑產品,這也跟上方說的一樣,相對的降低的抓地力,所以基本上是有利有弊。

這就是為什麼後來出現了半熱融跟全熱融胎,讓針對性能以及安全性並且不在乎磨耗的用戶選擇不一樣的產品。

至於真實體驗,說真的,我在測試橡膠跟研究橡膠上確實證實了這些研究論點,但真實購買輪胎確實沒有記錄新胎跟一年胎的差異,但推測還是有差的(以研究結果推測,應該沒到很誇張的差異,非營業用車應該不用考慮),但如上所說,要付出相對的代價,不過在一般胎跟熱融胎上確實真實比較過,實際情況跟研究論點一致,至於普通胎的論點,還有待真實實驗的用戶發表。
每當你許願時,你是希望上天幫你實現?還是希望牠給你一個機會?
板上很多人認為[新鮮的輪胎不穩定,需要一段時間熟成]是錯誤觀念,是輪胎業界刻意誤導大眾,其目的是要將賣不掉的庫存品清倉賣給消費者。

如果是這樣,我倒是有個疑問。

如果消費者普遍相信這個說法,堅持購買出廠幾個月以上的產品,那麼輪胎製造工廠、經銷商、零售商不是反而要負擔輪胎庫存的各項倉儲囤貨成本嗎? 尤其輪胎的單價並不低,體積和重量也都不小,整體囤貨的成本也不算少(更何況輪胎不會隨時間而增值),精明的生意人這不是拿石頭在砸自己的腳嗎?

反之,如果消費者要求購買最新鮮的輪胎,工廠出廠的輪胎(尤其是台灣島內製造)能在三五天內就裝到消費者的車上,製造商、經銷商和零售商能貨暢其流,零庫存,速速賺到消費者口袋裡掏出來的現金,皆大歡喜,這不是很好嗎?

抑或是,輪胎業界有什麼眉眉角角,是小的我有所不知?

(小的我去過的輪胎行,也看過牆上貼一張報導剪報,寫說出廠半年左右的輪胎橡膠才會穩定,上路後才不會磨損消耗過快)

eric0610 wrote:
板上很多人認為[新鮮...(恕刪)


新生產的輪胎要立即轉到消費者的手上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 因為做好後還有後序品管以及配銷的問題. 我曾拿過進口的胎最新的也已經是 2-3 個月前生產的了. 你看到的海報上所寫的半年後達到最穩定的材質這是有可能的. 至於你所講的問題不會發生就如上面我所說的生管及配銷流程一樣. 不可能會有這麼完美的流程出來所以也就不用去想太多. (況且以正常的盤商來說, 應該也會有先進先出的關念,所以現在固然進了新貨, 但出的貨可能還是上一批進來的貨, 這一來一往很容易就會超出半年.)
輪胎加硫後必須是全熟才能出廠,生膠滾動後會脫層、散開、爆破,結構體廉布、鋼絲等等是壓力包覆的骨架,骨架與橡膠必須完全密合。
以化學纖維材質結構輪胎在使用後會因為壓力致使輪胎結構脹大,長時間使用後的輪胎會比新輪胎還要寬大,胎面因為有鋼絲與結構性纖維包覆故外徑結構變化較小。

結構體經過輪胎內壓與行駛滾動後會延展。存放太久的輪胎會因為橡膠硬化使充氣使用後延展性劣化造成結構脫層。


輪胎製造商於商品標示如下:
輪胎使用期限........出廠超過10年。
自使用日起超過五年需要專業檢查判斷是否能繼續使用。


chouyuen wrote:
最後再回一篇理論性的...(恕刪)


沒有所謂半熱融、全熱融輪胎,只因向交配方不同而已,輪胎會因為胎面橡膠配方不同於行駛滾動時橡膠分子摩差產生的熱讓特定配方橡膠產生微小液化現象,又與地面摩擦熱能達到一定程度時胎面即可產生一層黏膠狀。
某些性能胎雨天經高速或長時間行使後沒有沾黏灰塵狀況下用手指就可以感覺出黏黏的胎面。

專業的賽車輪胎必須要顧慮路面溫度來採用不同溫度等級的輪胎,因為溫差會使橡膠接地面液化程度不同,使用上也會有較大的差異。
葛瑪蘭之熊 wrote:
沒有所謂半熱融、全熱...(恕刪)



確實是配方不同,但樓上網友表示不需要詳細解說,要說明大家聽的懂的

不過半熱熔胎跟全熱熔胎不是台灣商品名稱嗎?我到也沒認真去看商品名稱,還是這是商家自行使用的名稱?如果沒有這名稱,那應該是我記錯了,誤導了名稱不好意思
每當你許願時,你是希望上天幫你實現?還是希望牠給你一個機會?
的確是有輪胎需要熟成這個說法
不過是在單車界
單車用胎因為內部支撐有分絲綢或是棉質
所以會有放一陣子改變其性能的做法
高檔公路車胎,採用絲綢,放越久越軟,胎的路感越好
一般低階公路車胎,採用棉線,放越久越硬,胎路感變差
如果是職業車隊
甚至會準備一個地窖來專門儲存他們比賽要用的胎
但這都是指人力引擎的東西
用在汽車?別逗了!
四根避震器就解決大部分路感了
chouyuen wrote:
至於真實體驗,說真的,我在測試橡膠跟研究橡膠上確實證實了這些研究論點,但真實購買輪胎確實沒有記錄新胎跟一年胎的差異,但推測還是有差的(以研究結果推測,應該沒到很誇張的差異,非營業用車應該不用考慮),但如上所說,要付出相對的代價,不過在一般胎跟熱融胎上確實真實比較過,實際情況跟研究論點一致,至於普通胎的論點,還有待真實實驗的用戶發表。...(恕刪)


理性永遠也不可能脫離人性
不是針對你,而是在01的大多數人對你把放在論文的東西,或實驗室的東西打在這,我敢保證,沒人看得懂或想看,這樣累了你自己,又沒效果,等於白打了

其實如果你也那副總的結論同意,就結束了,其他除非有上路的實驗或實證可以給大家知

不然看到副總的結論相信就夠了,大家沒那閒功夫為了用輪胎而去了解怎麼做輪胎.

就跟我們想知道吃喝什麼有毒,聽林杰梁醫師說就對了,總不可能再自己去實驗或去讀個論文
有醫生執照的人,負被告的風險,再加上他的公信力,大家就可以聽,可以相信,非常簡單

所以我前面雖直接點但也沒講錯,要大家會相信你就是除非你有公信力,是政府認證人員或是大廠有商譽的
不然在01任何人都可以發言誰知你是誰,我講可能有冒犯,但這是最直接有效的判斷法






yyyfu wrote:
理性永遠也不可能脫離...(恕刪)


嗯!如果大家只要一個結果去跟隨,並不在乎原因是什麼,也不想了解這結果是真是假,那就這樣吧,是我把這當工業論壇了,不好意思

另外,我說的並不是論文也不是單純實驗室的結果,不過我倒是真沒把兩種輪胎拿來裝在車上實際試跑比較過

既然以有公信力的結論,我想大家也知道怎麼挑選輪胎了,祝大家選到適合的輪胎
每當你許願時,你是希望上天幫你實現?還是希望牠給你一個機會?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