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見九犬 wrote:有些輪胎一條一萬有的...(恕刪) 日系本來就比較晃,但比較舒適(緩和駕駛的話)建議您下臺考慮米漿另外輪胎絕對有差,撇除抓地、排水及支撐之外胎噪的大小不同輪胎嘰嘰叫的點也不同軟Q度也不同極限的點也不同這需要去體會(當然有些人會感受不出來)最後幾句話同一條好輪胎底子不好的怪鞋子底子好的稱讚鞋子
我個人覺得,3000一條,跟5000一條的,幾乎感覺不到差別,但3000跟10000一條的, 有一些差異!因為輪胎的發展有其極限性,噪音,抓地力,濕地剎車距離.....,很難因兩三倍的輪胎價差,有兩三倍的剎車距離精進!到不如用價差,換一副摩擦係數高的來令片,GF級or GG 級,那個剎車距離會縮短得比較明顯!因我以前在正新輪胎工作過一陣子,我們內部工程師大家都了解"輪胎" 這個產品的特性,所以僅提供個人淺見!ps.純正越野車(非現在家庭載客用的SUV,ex.CRV,RAV4,RX200T even Macan or Cayanne...,其實它們還是乘用車,不適合下大甲溪去玩溯溪走鵝卵石)用的顆粒胎跟轎車或轎跑車用的扁平胎,噪音及側變形量當然會有明顯不同,就不在此討論!
歐盟輪胎標籤的濕抓認證,標示A到G等級之間的差異,時速80公里剎車距離差了將近18公尺,等級低的輪胎都可以讓您多撞4台車了~濕抓的好壞, 歐、日、韓方式相近,皆可由輪胎上所貼的標示級別來判斷,美國採平均值, 差異性比較模糊...台灣的標籤呢? 不要怕! 耐心等, 總有見到光明的那一天~
差在哪裡?下雨天跑在高速公路上需要緊急變換車道或緊急煞車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差在哪裡是繼續開回家呢?還是直接上新聞除了車子本身的控制系統之外,就是輪胎在決定雖然現在一堆控制系統車輛動態循跡系統防濕地打滑系統車身動態穩定系統主動過彎輔助系統煞車力道分配系統主動煞車輔助系統搞得原廠胎好像煞車性能好棒棒一樣連化石胎MA307也是煞停喝利利但只要超出這些系統的極限或是碰到這些系統無法介入或無法作動的情況你和車子的命運,就是交給底盤和輪胎了況且去除了4顆輪胎你的車子根本就是浮在半空中的輪胎就是整台車唯一能和地面接觸的地方所以輪胎是最不該省的零配件
大多數正常使用下基本上沒多大差異 其中最重要的就兩點煞停距離 濕地的抓地能力煞停距離基本上大多數廠牌都差不多在40公尺上下 差的有45~7 好的有42~3 (時速100到0)濕地抓地能力牽扯到輪胎配方跟花紋 好的輪胎破水較佳 差的在斑馬線上急煞易打滑剩下不重要的才是寧靜度 經濟性 價錢 舒適性另外有些胎要試了才知道 在輪胎叫的時候 有些是離極限還有些距離有些是在叫時再多一點點馬上就要失控 且失控沒有預兆的這種通常都是節能胎居多 建議輪胎還是盡量用大牌子 且中上等級的輪胎煞車好配爛胎會鎖死 抓不住 煞不住原廠煞車配好胎 煞車性能會更好 且行車舒適度會更比原廠好多能用更小的煞車力度 車一樣能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