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性能較好的輪胎,因應輪胎材料質地較軟,所以需要較高胎胎壓來支撐胎壁(增加胎壁厚度當然也可支撐,但增加胎重)﹐所以這些輪胎需要比傳統對輪胎胎壓(32或36PSI)更高壓力,如果仔細看同規格不同品牌或等級輪胎標示就可以見到不同胎壓標示,常見有36、41、44、46、50、51等等,這表示胎壓是隨著輪胎特性有不同需求。
仔細看看全新輪胎跟自己輪胎胎壁有何不同?胎壓太低時,胎壁幾乎都是嚴重變形,尤其標示需要51PSI輪胎。
當輪胎因磨耗需要更換時,中間紋路跟兩邊胎紋深度差很多?除了常連續高速過彎或住山上外,差太多的原因就是胎壓太低。
多數爆胎案例,幾乎少有冷胎壓太高因素,多數是胎壓胎壓太低導致胎壁變形產生裂紋,在經過高速行駛時,輪胎因摩擦力太大產生高溫導致爆胎,幾乎少有爆胎是在打完胎壓後,幾乎都是發生在很久沒有打氣的車。
左邊輪胎標示36,右邊51PSI....這時傷腦筋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