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懇請推薦輪胎(215/50/17)


hortin wrote:
在下一年內認賠試了非...(恕刪)



大大你好,想請問,如果三條胎都是215/45/17

哪一條比較舒適?
215/45/17,說真的,如果要舒適,就不應該選此規格!
前一篇不提,我避震已經是日本TEIN牌
換了幾條215/45/17,包括馬牌原本胎質就算Q,45上去,還是受不了!

如果你是礙於<尺寸>非得挑這規格,三條胎差異性,真的不大!
可能會是V551跟馬牌較舒適一些!
因為扁平性限制,已經無法讓胎的Q度有<空間>發揮了!

hortin wrote:
215/45/17,...(恕刪)

馬牌的胎壁應該是硬吧(胎壁薄,薄不等於軟),怎麼會覺得它Q?

馬牌裡最舒適的cc5,都還比ps3來得跳與不舒適!

Ps:cc5 195/55/15 30 psi

ps3 185/55/15 40 psi

怎樣看都是cc5要比較舒適,但卻是相反!

有些試過真的才會知道!
你另一篇我看過!
但個人覺得部份觀念來自錯誤的安裝及使用!

馬牌CSC3是胎壁薄沒錯!
但Q是來自馬牌的<胎質>特性
而不是因為胎壁薄就Q

CC5的特性是否講求<舒適>第一,個人並不確定! 但能確定的是馬牌<現在>最舒適並不是CC5!
一般CC5會較強調安靜,抓地力與耐磨次之!
但CC5跟後來的胎種比已經算是<平價>胎,至於價格是不是真的平價,是另外一回事!
他比較的對象應該是現在像GR90那一類型的胎
並非跟高階胎比較!

另外分享一下重要觀念>>胎壓
胎壓並非只看<車種建議值>決定
應該先確認每條胎,<原廠官方>建議胎壓
再比較自己車種原廠胎壓建議值,去拿捏適當胎壓

所以同規格,你覺得CC5的30Psi 不舒適,但米牌PS3 打到40PSI更不舒適
我的經驗,馬牌官方都建議最少最少35PSI以上,36~38則是最佳建議,才能有較好的輪胎訴求特性
當時與馬牌技術經理討論時
曾問過>>>原本32 Psi 現在打到36會不會舒適與噪音有差?
對方表示,曾測試34~38,在此數據內,並不會有明顯差別!
實際測試,我目前CSC5 從32打到36,真的差距微乎其微
但是當時V551 跟 S001 差1~2Psi 就感覺得出差別了!

另外奇怪的一點,米牌PS3為了抓地力應該建議32Psi左右就好,但你打到40Psi 確仍覺得舒適
這或許也是每個人感受差異不同之處!


hortin wrote:
你另一篇我看過!但個...(恕刪)



我個人胎壓從40到27都試過了~~這個就不必你說了


CC5是舊胎~???你真的有用過與看過?也不過出1 2年而已

你該不會CC5搞成CC1?

不然你說的是ECO5?這顆也只能說他環保胎而已~~你也要說他很舒適?

cc5 顧名思義就是舒適

不然comfort是代表啥??

就是comfortable你有看過嬤?


csc 系列也是用中間英文來定位~一樣contisportcontact

就是運動性能胎

你說psi 40一定不舒適~~這你也自相矛盾~~~

你也說過每牌子胎料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

這你要如何解釋???

說不定人家的胎料psi 40也很舒適~~~

同尺寸不同品牌的輪胎,特性就有差異
因各家胎質用料不太一樣,當然Q度、安靜度、抓地力等就會有差!
但差異不會比第一點來的那麼大及明顯***


馬牌經理???他賣馬牌當然要說他的好阿~~~公信力不夠~~~請找幾個消費者來問問八

低調的小孩~ wrote:
我個人胎壓從40到2...(恕刪)

另外一篇不想回就是因為你的態度
基於網路禮儀,你問了只好回
同樣的,你自己說過的話


並非誰都欠你
輪胎並沒有<絕對好>或<絕對壞>只有適合與不適合自己的問題
CC5可以參考國外網站看看它出幾年了

我想再多說,又會讓你氣壞身子!

分享的內容不愛看可以當廢話!

主要還是針對1F的問題,純個人經驗分享!畢竟像我這樣換胎真的很浪費$$
馬牌CSC5 裝不到一周,又準備認賠賣掉了!
一切都只恨台灣輪胎沒得體驗或試用,更別談什麼鑑賞期規則!

胎壓的學問,我想你都表明很清楚了,依然可以依照您的習慣使用!
也不再多談

你括弧的紅字是我的經驗分享,並不是馬牌人說的
我問他胎壓建議值,跟老王賣瓜有何關係?不太理解= ="

也沒什麼好矛盾,PS3打40你覺得舒適就打40唄!
所有的準則,都是以<自己>使用覺得適合為主!
不過,既然找到了PS3是自己非常喜愛的
也忘記過去的不愉快經驗吧!
會比較愉快度日~
hortin wrote:
另外一篇不想回就是因...(恕刪)


那些來找碴的~你也分辨不清?~我也沒法~因為你有使用過才問你~~不然與那些鍵盤手有啥差異!!!

明明一句話很清楚~~卻只看後半段~~~不知道是國文能力學不好還是裝盲!!!


看得懂都看得出來~~~要人好的態度對待~要先看那個人夠不夠資格!!

紅色字是針對你輪胎品牌的軟硬區分~~~你自己也說每個品牌的配方都不同~導致輪胎性能也不同~


我並沒有說是馬牌人說的~~~為啥都看不清楚阿?
已我用過的 CSC3 PS3 相比..
對於CSC3 評價 高於PS3 許多...

PS3 過灣太軟... 跟CSC3 比..
CSC3 比較Q... 跟PS3 比
CSC3 起步比較輕快..比較省油. 煞車力道比較靈敏.. 跟PS3 比
晢葦 wrote:
已我用過的 CSC3...(恕刪)


大大我沒別的意思,提出個人疑問!如有冒犯請見諒!


以大大來說csc3比較Q,轉彎更會軟吧!

你這樣說不就矛盾了?
低調的小孩~ wrote:
大大我沒別的意思,提...(恕刪)

Hi~
前面不愉快的部分就不去想了!
不過我還是想提一下幾個 胎質觀念

輪胎並不是軟就一定Q,胎壁也不一定薄就Q
這沒有矛盾問題
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馬牌、固特異、普利司通...等官網的設計影片說明(非台灣)

各家用料設計都不同,有些偏硬的胎質,但透過設計,仍可以感覺輪胎Q
有些覺得薄的胎壁,同樣經過設計,可以感覺很硬!

設計學問太多太廣,包括胎質、胎紋、甚至外側厚度、硬度、轉角切割法、內側厚薄度、弧度........等
這些都關係到輪胎<接觸>地面時,對駕駛者產生的路感!

所以,並不是用傳統思維去<判斷>輪胎怎樣硬怎樣軟怎樣Q?
只能試過才知道,再加上每台車的底盤設計、甚至改裝過避震、拉桿...等,不同條件下,會有不同的感受
且<人>的感覺,並無法統一標準! 用聽的或用看的並不準!
這也是我前面很嘮叨的抱怨,台灣輪胎均無體驗,要試得自己掏腰包 = ="

如果能接受,希望也能幫助你日後選胎的迷思
還是不這樣認為,那就當我嘮叨說廢話,一笑置之即可!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