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輪內外胎肩接地厚度平衡。
2. 控制胎肩接地面積來平衡接地厚度, 三種胎面:
內頂外縮的防跳花胎面(內>肩) 一般的貼地胎面(肩>=內) 內縮外擴的貼地強化胎面(肩-內>0.3mm) ,單輪可以調整接地厚度超過0.5mm,應該有很不錯的防跳花能力。
3. 胎肩的3D峽谷花紋,容易鎖住胎肩厚度,也就是說胎肩會厚的比胎中快。
越跑越貼的基本運作原理,一輪胎肩變厚,其他輪增加胎肩接地面積跟上。只要不要受制於防跳花胎面,它就會無限循環一直貼下去。
如果四輪厚度差不多,從冷胎到熱胎,四輪越跑越貼的過程如下:
二輪貼地(二輪防跳花)=> 三輪貼地(一輪防跳花) => 四輪貼地 => 四輪貼地強化
四輪貼地狀態就很安靜,進入四輪貼地30分鐘後,有機會慢慢進入本胎最佳狀態。四輪貼地強化狀態,整個貼到不行,聽不到輪胎聲,像是開不同車。
真實狀況是四輪磨的有快有慢,某輪過厚,厚到始終維持在防跳花胎面,就無法進入四輪貼地。每一萬公里的調胎循環中,進入四輪貼地的比例越高,就越安靜胎面也磨得越漂亮。
幾個可以增加四輪貼地的觀察:
調胎方式差很大: 交叉前後調完全跑不進四輪貼地,改成單邊前後調最少50%里程能進入。後輪中磨得慢是左後輪,前輪磨得快是左前輪,要讓四輪厚度差異變化最小,我的車單邊前後調比較適合。如果你發現調胎後,明顯胎況變差,可能要改變調胎方式。
高速時前後輪接地面積近的胎壓: 我的車前輪要比後輪多2 psi。
胎壓不要過高: 即使四輪厚度差不多,磨得慢的後輪跑高速容易提早進入防跳花胎面
cnbruto wrote:
Tiguan 330 CT60 開了50000公里,9/16進原廠保養廠檢修,四輪胎紋深度都還有6mm
5萬公里胎況如新胎,胎紋只磨掉1/4。這體驗太逆天,cnbruto能否分享用車條件,車重/胎壓/調胎方式...等等。讓其他人能夠參考。
Tiguan 330和Kodiaq用的是同型底盤,建議這2種車型調胎單邊前後調。
交叉前後調 + (B柱胎壓+3psi)----------------前期變吵 中期很吵 後期很吵
交叉前後調 + (B柱胎壓)-----------------------前期安靜 中期安靜 後期不吵
單邊前後調 + (B柱胎壓+3psi)----------------前期安靜 中期安靜 後期不吵
單邊前後調 + (B柱胎壓)-----------------------前期安靜 中期安靜 後期安靜
建議參考同型車有好體驗的調胎方式。另外,變吵回到較安靜條件,是可以慢慢拉回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