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您的問題也是本人最想了解的。前面有很多專業車友提到諸如:胎壓不對,原廠定位不適合,進彎過快(多快算快?),操駕不夠溫柔(溫柔數據怎麼量化?)......等,即使設定條件完全錯誤,按理說對照組的結果不應相差甚遠。2.或許有極少部份的人見到此篇發文,會想借題發揮。就個人立場而言只是狀況呈現,在還沒了解原因前,不會一下子就下主觀評論。對於F1A3個人也是覺得不錯才會於7月中進行更換(4條),在與原廠人員討論後,對於此胎的原始設計訴求,與個人實際操駕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至於能不能下賽道,以目前所知條件及特性看來,似乎是需進行車輛定位調整後才能發揮應有性能,也就是說對應不同輪胎屬性,進行適切性調整。打個比方(若不合適聽聽就算),同量級的舉重選手,抓舉和挺舉的總合重量都一樣,但有些擅長抓舉,有些擅長挺舉,如果只比較其中一種舉重方式,可能結果就會不同。3.製程面上的問題,個人認為應該不會有什麼結論,因為生產地數據取得與否是個問題,有了數據採不採信又是另一回事。4.另外~個人認為,經驗不等同於專業,舉大家最常提到的胎壓設定,有說要打低的,打高的,都是所謂專業說的,哪個專業說的才是正確?!前置條件沒弄清楚前,就斬釘截鐵的說一定是什麼沒設定好,什麼設定(值)錯誤,然後拋出一個所謂專業數據(或只是經驗值?)。anyway~我認為tuning這件事情比較沒有一個絕對性,只是在現有條件下,進行適切性的調整,以盡量滿足需求性能的最佳化。自然進氣 wrote:我是不知道其他人的看...(恕刪)
Civic331 wrote:1.您的問題也是本...(恕刪) 請問板大經銷商有跟你壓定日期回覆研究結果嗎?我想大家都等著經銷商的後續處置吧~~~也想聽聽原廠的說法~很怕風頭一過~這篇文就石沉大海~~又變羅生門一場
ferrari0823 wrote:請問板大經銷商有跟你...(恕刪) 相信有很多車友關切原廠對於此事件的說法。我目前也尚在等待原廠具體回覆(原設定9/1前回覆)。後續如果有進一步消息,再向各位車友說明。
看照片,直覺反應是輪胎製造的問題生產時分層疊放的膠料在加熱硫化成形時出了問題,各層間沒有完全貼合。從以前跑賽道的經驗,不管設定是否適合,就算跑累後不正經亂開硬操過熱滑滑樂,還幾乎沒看過整層剝離的,表面出現胎屑、融化、鼻涕,少數胎塊被削缺角倒是正常一定會發生。(TIS關了,大鵬遠了,年紀大了,最近不跑了~~~~個人用來跑過賽道的街胎 tw100級:d98j,A048r,200以下級RE71,RE710,RE710kai,RE711(我是BS控??),200以上 eagleF1,ER30)
darkness96 wrote:同上,請問樓主與原廠...(恕刪) 一.原廠檢查報告內容如下(非第三方單位鑑定報告)1.無產品製造上故障(defect free tire)。2.因非正常駕駛行為導致胎肩膠撕裂,剝落(shoulder tearing,peeling)。原廠口頭表示:第二點(圖一)判定依據是採用"不適用保固範圍條件中的第4點>>不適當的輪胎使用,路面不良或其他外力因素造成之損傷"(圖二)。以上是目前原廠的書面及口頭回覆,提供各位車友參考。二.看完原廠檢查報告,站在消費者立場,個人認為相關的判定依據有必要具體及明確!!這關乎原廠專業和消費者權益!!1.如何判定輪胎"無產品製造上故障(defect free tire)"?依據產品檢測數據??或是...??(前回有提到沒有品檢數據,不知本次是如何判定輪胎沒有問題?)2.何謂非正常駕駛行為?何謂不適當的輪胎使用?何謂路面不良?(是指進入大鵬灣賽道行駛就是屬於非正常駕駛?不適當的輪胎使用及賽道路面不良嗎?)3.報告書上載明的故障原因,英文為:shoulder tearing,peeling(胎肩撕裂,剝落),中文描述為何可以譯成:"因非正常駕駛"導致胎肩撕裂,剝落?(非正常駕駛的英文字義在哪裡?)4.此輪胎故障檢查報告書由台灣固特異原廠所提供的,應有義務完善且具體說明各項判定的基準(值),以利消費者(使用者)在使用上有所標準可依循。(我想沒有人只是跑個大鵬灣賽道,就獲得"非正常駕駛"的殊榮獎狀吧!)PS:本人7月份更換F1A3時,也有跟店家聊到換胎後會去跑大鵬灣賽道,假若此項行為被原廠認定屬非正常駕駛/不適當使用輪胎/道路不良......範疇,當下是否也應口頭提醒告知這樣不保固呢?!
Civic331 wrote:一.原廠檢查報告內...(恕刪) 有其他車用F1A3跑大鵬嗎?應該也不少,但沒報告出現狀況!是板大不幸的遇上不良品嗎?不敢說沒可能!如此狀況,代理不作保固也是可預期的,就是板大有點啞子吃黃蓮的感覺!讓希望知道真相的板友,籌款給板大換兩輪新的F1A3再到大鵬跑一趟!來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