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edatsun wrote:
原廠換完胎后幫我打前32后36的胎壓,說他們只能照BMW原廠指定的胎壓打
看了一堆人回覆 才發現台灣人對胎壓真的很陌生
事實上連保養廠 底盤店技師很多也是一知半解
在台灣 每個車廠管你是什麼車 都是給你打32-36psi
消費者又不懂 結果一堆變形胎 吃胎
影響胎壓最主要有三個因素
1. 車重
2. 溫度
3. 輪胎材質設定
所以胎壓該打多少 跟進口車國產車沒有關係 跟日本車歐洲車沒有關係
跟Michelin Bridgestone Pirelli Goodyer 沒有關係
車重 正確的講應該說 前後軸承重 胎壓怎麼打 要看車身配重
軸承重的打高 軸承輕的打低一點
一個人開車 前面高後面低 常常載滿人加行李 後面高前面低 通通不一樣
溫度 原則上都是用冷胎值做標準是最客觀的
熱帶地區可以打高一點 長跑高速打高一點
但事實上 以台灣的環境 不用特別調整 頂多高個1-2psi就可以了
輪胎材質不是消費者看的出來的 所以輪胎出廠上面會標示
要注意的主要是Extra load 最高胎壓 承重 和 速度標示
Extra load 顧名思義就是高負荷 房車上就是用在競技車 胎壓要打的比建議值高
最高胎壓不用解釋 打超過可能會GG
承重跟速度標示基本上不太會有問題 輪胎直徑越大 速度極限就越高
說了那麼多 那一般消費者到底怎麼打胎壓
其實 最好的胎壓值就在車門邊的胎壓建議表
這個表是針對這輛車的前後負荷設計的 你可以看到上面有一些標示
根據不同尺寸扁平比 不同速度標示 乘載人數 建議前後輪的冷胎胎壓值
有的車型 有XL的還會特別標示胎壓
上面的數字絕對比技師用眼睛看 猜出來的胎壓值准多了
打胎壓時 你有看過技師去看你的車重多少嗎 前軸重還是後軸重 有問你的駕駛習慣嗎
那他怎麼會知道該打多少?!
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 胎壓過高 胎壓正常 跟胎壓不足 這三條胎的抓地力是=>
胎壓正常 > 胎壓過高 > 胎壓不足
輪胎支撐力最好的地方是在胎壁
打氣作用在胎面 當胎壓過高 雖然接觸面積減少 但是正向力是正常或增加的 兩相抵銷不會差太多
但是當胎壓不足時 胎面失去正向力 甚至往內凹 接觸面積正常或減少 抓地力最差
回到樓主的情況 說簡單 就是胎壓不足
可能是用到 XL的胎 卻沒有適當的增加胎壓
當胎壓打到正常值或過高 抓地力上升 恢復操控
至於舒適度也一樣阿 失壓的輪胎失去緩衝 路面的衝擊透過胎壁直接傳到避震器 舒適度下降
所以如果車門標示沒有你車上輪胎的建議值
那胎壓就是打在該尺寸原廠建議值到最大胎壓之間 不要低於原廠建議值
可以從該值逐步往上增加到回復抓地力當最低值 然後打到開始彈跳當最高值
這兩個值中間就是最佳的胎壓值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