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lkoenig wrote:哇! 感謝大家的熱烈討論. 都快要可以寫成論文了.果然01是臥虎藏龍. 看來不容易有統一的答案. 因為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申請.真的受益良多.如果換一下題目:輪胎的胎紋是為了什麼目的?1. 增加磨擦力2. 排水這樣會不會比較有共識? 換一個問題,有胎紋的輪胎跟沒胎紋的輪胎, 在沙地或泥地那一個磨擦力較大?如果是一樣大, 那胎紋就沒有增加磨擦力的效果.
weasoew wrote:我不知道市面上有沒有...(恕刪) 可是我知道有胎紋的輪胎用久了會漸漸沒胎紋理論上這更接近沒胎紋的光頭胎可是抓地力只會變差這又跟橡膠壽命有關了. 賽車是用全新的 .用到沒胎紋雖然接觸面增加 .可是橡膠(材質)的摩擦力也減少了如果你半年內把胎紋跑完的話.有可能是增加
我的正解正常情況下有胎紋胎抓地力絕對比無胎紋胎差因為抓地力跟輪胎接地面積成正比但在路面積水或雨天的情況下就不是了這時排水性會影響到抓地力有胎紋胎反而佔便宜不過這都是假命題一般行車輪胎磨耗要到何種程度才會無胎紋?不太可能完全無胎紋所以不考慮新舊胎其實接地面積相同(抓地力也是相同的)但排水性就有所差別了!!所以在雨天或積水的環境下下胎紋磨耗較大的胎甚至快無胎紋的胎會影想到排水性進而減低抓地力這才是正解所以輪胎的胎紋是為了增加磨擦力?答:並不是,輪胎胎紋會降低摩擦力但輪胎胎紋有排水、降低滾動噪音甚至降低油耗等其他功能
一路看下來.... 都100多篇了.....似乎沒人貼這個???http://blog.xuite.net/protisrick/twblog/124186734這是一個玩重車的人....都會追的一個blog看完這篇....就會知道,為什麼有胎紋的磨成光頭胎後.... 抓地力反而不好....p.s 自己拿橡皮擦做實驗.... 真相立分....
A跟B的摩擦力應該一樣大,C則是齒跟齒之間已經轉成正向力在傳遞,要看齒輪的材質,由材質去計算剪力強度跟彎矩強度看那個先破壞就由那個控制.尖釘跟鈍釘理論上釘身摩擦係數一樣,入土後土壓力也一樣,但鈍釘的釘徑比較大,因所受之正向力為土壓力X面積,正向力變大所以摩擦力也跟著變大,另外鈍釘還需加上點承力!鈍釘當然遠大於尖釘!
可以參考http://wiki.answers.com/Q/Treads_on_tires_increase_or_decrease_friction?#slide=1翻譯部份(請指正):「有紋胎面(treads)增加或減少摩擦?取決於情況。若在堅硬表面,平胎面因為有更大的接觸表面積,可以產生比有紋的輪胎面有更大的摩擦力。但另一方面,沒有胎紋的平胎面在溼地,卻反而會容易出現打滑產生水漂(hydroplaning),反而有較低的摩擦。若在柔軟的表面,光滑平胎面卻比有胎紋胎面可產生摩擦力要少。在柔軟的表面上,胎紋可以咬柱地面提供更多接觸力,而光滑胎面只會從頂端滑過。如果你將整個輪子視為一體,而考慮其滾動阻力。那麼光滑胎可以比有胎紋的胎有滾動阻力較小的更輕滾動。很大一部分的滾動阻力,是因為滾動輪胎變形時所失去的能量。有胎紋的胎面會產生胎面蠕動,其中輪胎的不同塊在壓力下會擺動,每個傾斜和擺動就會有能量散失到橡膠變形。而能量損失增加就意謂滾動阻力增加。」在泥濘、雪地或沙地的柔軟表面有胎紋應可以增加摩擦係數因為胎塊可挖入軟地國外較少在管輪胎摩擦主要在討論t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