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 V250D X 2025 Bridgestone Turanza 6
已經8年多的車輛,接連用過幾套胎,從配車胎Hankook、Dunlop、Michelin到這次的Bridgestone,本身就是一個喜歡多方嘗試的使用者,輪胎屬於一種耗材,根據里程換算周期短則2年多至3年。
不過這種換胎方式確實也帶點風險,畢竟每一次換胎沒意外通常不太會突然更換,真踩雷了到底該忍下去還是認賠殺出都是一種糾結!

這裡先跟大家分享個經歷,在換胎前幾週曾經在快速道路上突然胎壓快速失壓,下意識判斷大概是扎到大釘子之類的情況,趕緊下最近的交流道找輪胎店家。

由於胎壓過低,輪胎轉動時多少還是會磨損到胎壁面,下了匝道後也都靠外側低速前進直到輪胎店家,胎壓後續則維持在10多沒有再下降的狀況。

不過比較意外的結果是漏氣點不在於輪胎本身,而是在橡膠氣嘴上...
事發突然,當下則是跟店家買了四個金屬氣嘴並且請他將漏氣的單顆先換上金屬氣嘴,我則是盤算著換胎的時候剛好順勢一併更換。

雖然我喜歡不固定的換著輪胎試,但第一個原則我會先針對載重指數確認,尤其V這類廂型車本身空車重量就已經超過2頓,加上設定可達8人乘坐,最大滿載逼近3頓,輪胎的最大載重反而是我優先考慮的數據。


這是先前的胎款,米其林 Primacy 4,耐重為102,稱不到兩年快到安全線,靜音的部分表現不差,但也沒太驚豔就是! 或許跟原車的柴油引擎還有底盤隔音有很大關係。

這次選的胎款為Bridgestone Turanza 6 輪胎荷重一樣為 102W 不過多了一個 XL標示
意味著這款胎有再增加額外的強化,更大的耐壓跟荷重表現。
但印象這類的胎,通常意味著胎壁支撐性更好另外噪音可能也會偏高才是....

關於胎噪,很有趣的是Tyrereviews 2025年的測試報告卻是把Turanza 6在噪音表現上評價極高,列屬第一梯次,說實話這結果有顛覆我對Bridgestone的既定印象,因為我以往的經驗Bridgestone就是經濟、耐磨為導向,現在跟極優靜音扯上邊確實有點顛覆。
這也是這次換胎想嘗試看看的原因之一...

換胎選的是北區的 日本普利司通旗艦店2.0概念店,主要是車友反饋這家今年新開幕,店內用的都是HUNTER新設備較準確,重點是技師也是年輕人好溝通,樂於交流。

現在的車越來越講究車內空間,軸距尺碼越做越大,頂車機的長度跟乘載也很容易被忽略

之前車友就遇過頂車機長度不夠後方無法正確頂在膠塊上的,店家直接壓著側邊板件結果扭曲的情況,不熟的店家我都會習慣跟著技師,雖然我感覺他們應該很討厭這樣的車主




卸下胎其實沒有啥特別的技巧,以往遇到大多是先保留一顆螺絲,這店家是掛上兩根螺桿,而且是每輪都會預留好,除了好下胎之外,換完胎要裝回去也比較輕鬆。

拆胎區空間不算大,只有一套設備,所以流程要走順才不會塞車,但依照技師對細節龜毛的處理的態度要快很難
...
舊鉛塊拆除後除膠是基本步驟...



拆胎還有另外套法蘭盤,這個我個人比較少碰見! 大多都是中心固定為主!
拆完之後框邊也會刷過一圈,說是刷後比較平整密合減少漏氣還是啥的~



我原車就配有胎內式的胎壓偵測器,有鑑於之前的橡膠氣嘴事件,另外三顆自購的金屬氣嘴有帶來請店家安裝,不過因為是自購的,代換需要額外工資150,螺絲一樣會照磅數用扭力板手。如果是換胎時跟店家買金屬氣嘴更換則不需要這額外的更換工資費用。

關於氣嘴的事情我有問店家,因為網路有的資訊是說通常換胎氣嘴都會順便換,技師的解釋是因為歐系車的胎壓偵測器用的橡膠氣嘴各有不同,市面規格可能超過10種,如果是一般車輛他們在做換胎的時候都會免費更換通用的橡膠氣嘴,但如果特殊的氣嘴未必有對應的存貨。

在做輪胎平衡一樣會套法蘭盤,不過這階段我又發現了兩個有趣的事情!

鉛塊我以往都是這種銀白色的配色,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黑色的鉛塊


深色的鋁圈他們會就配黑色鉛塊,相較於傳統的銀色鉛塊,確實隱蔽不少!
這個細節值得點讚...


另外就是Hunter這個平衡機其實還有一個技術模式,在做平衡校正的時候會更準確一些,對比普通模式切換大概差5-10g,技師是說他們習慣是較大的圈才會特別切換這個模式。


對照一下換下的Primacy 4 跟 Turanza 6 ,同樣都是四條主排水溝,但明顯Turanza 6的排水槽寬度加大一些,就物理上應該排水效果會提升才是。
胎塊一樣是屬於經濟的轎車胎,感覺現在的設計各家都越來越相似,胎塊上的細紋或許是技術核心。

題外話:大家有觀察到新的輪胎為什麼都有幾條不同顏色的線條嗎!?
這也是那天我問技師他說這是為了輪胎生產線方便區分輪胎型號所以才會有的標註線色。



鎖上圈之後,四輪定位完成就可以收工了! 胎壓的部分我則是跟原先的 米其林Primacy 4相同,冷胎壓40 PSI的設定值


驗明正身一下~Bridgestone Turanza 6 245/45/R19 102W


四輪定位機同樣是 Hunter的設備,不過呢! 這裡我有看到了一個跟以前定位不同的配件


以往我做的四輪定位夾具都是扣在鋁圈上的,這次的則是扣在輪胎溝槽上,有沒有啥區別不了解,版上有懂的網友可以指導一下。




定位一樣可以載入車輛數據資料庫,不過我懸吊有改過避震器,加上後半拖曳臂結構,後輪的傾角Camber調整不了。 勢必無法符合資料庫的數據。

完成後上路試車,差不多就到尾聲了!



我另外請技師幫我量測大概的胎溝深度,粗估約為6.5mm左右 ,簡單記錄一下,打算等著後續前後輪調胎的時候再量測看看比對一下里程數。

最後的收尾其實也可以感覺出店家的用心,技師會把車頭朝外,待付款後取車就不用倒車出店門口增加風險,有時候說實話年輕一輩比較有想法,相對也存在更多的競爭力,這是我個人的感覺,當然前提還是要以技術本位為主。細節都是加分的項目,除了商品售價合理之外,附加的價值更是拉住回頭客的關鍵,或許這也是車友推薦的原因吧。


不過目前店家比較可惜的是還沒有刷卡的服務,只有現金跟綁定行動支付,大概要等到年底刷卡機才會送達。




店家的休息室是在二樓樓層,好處是寬敞舒適,還有一台觸控電視可以瀏覽輪胎資訊,但缺點是沒辦法看到技師的更換過程,站在車主的角度,如果能把現場影像投放到休息室方便了解即時進度跟狀況個人覺得更理想。


換胎前還豔陽高照的,一轉眼離開卻已經雨下不停,剛好可以感受一下雨天的狀態,在市區道路說實話真的滿安靜的,當然畢竟是新胎,胎塊飽滿要比原先舊胎安靜也是可以預期的。

雨天的駕駛感受沒有額外的不安定感,即便是輾過路面積水感覺還是滿穩定的。

說到這,那我標題提的 遠超預期的差異感 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裡我就要特別說一下開到現在
Bridgestone Turanza 6帶給我的反饋感,換胎後剛好驗車,剛好可以看到我們這款車的靜態配重是前重後輕,大約是60:40

我沒有預期到的是輪胎的胎壁支撐性對於操控跟路面回饋感受竟有如此大的反饋效果,同樣是熱胎後43-44的胎壓值,原先Primacy 4在低速彎的軟腳程度明顯更大,更換Turanza 6後有一種好像將後方的KW避震器的壓側阻尼加硬一段的那種感覺。


不過這車平日大多時間是只有前座有坐人,加上KW避震器我刻意將回彈伸側阻尼放慢,為了讓整體更平衡一些,所以選擇將後方的胎壓略為下放,我必須承認,輪胎對於整個路感跟操控反饋會有這麼明顯的差異確實是我換胎前沒有預期到的,因為我一直認為影響路感跟側傾基本都是懸吊系統,沒想到胎壁的支撐性也會如此有感的提升,後續暑假的長途出遊跟耐磨表現舊持續記錄跟觀察。
對了~要說Bridgestone Turanza 6還有什麼印象比較深刻的差異,我個人覺得放開油門後的滾動距離感覺有提升不少,熟悉的路段以往的習慣距離放開油門滑行已經不足以減到足夠速度,都需要再補上剎車輔助才行,這種感覺我相信習慣在前方紅燈提早放油門讓車輛滑行的車主應該能體會才是?


保固的部分,輪胎享有一個安心保固方案。 在店家裝後上傳車輛安裝照片跟結帳發票,大概一週的人工審查就會通知結果。


主要的保固條款就是一年內胎紋還有3.5mm以上,正常使用情況如果破胎無法修補可以更換同款全新胎一條,但需自費工資,以我19吋為例,就是只要自費900就能換一條新胎的概念。 希望是不要用到才好,我比較想要平順的磨耗完這四條胎



行車還是要安全,舒適性比較沒看到?是要再等後續車上坐滿跟長途下來的路感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