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部車是YC的最低階版本,
然而相對其他版本少了許多的新世代科技設備,
讓素來一直存在著「電子科技恐慌症」的老婆得以輕鬆駕馭。
唯獨對於YC行駛時的輪胎噪音頗有微詞,
特別是從行李廂傳來的胎噪已經嚴重干擾後座乘客,
以致於聽不到前座的說話聲音,前後座之間可說幾乎無法交談。
想解決這問題應該只有2個方法,一是加強行李廂的隔音,二是換裝靜音輪胎。
加強隔音雖然效果維持長久,然而所費不貲。
而且成果無法預期,怕是最後變成了無底洞、大錢坑。
換裝靜音輪胎雖然也要花上不少錢,但解決噪音來源,是釜底抽薪的辦法。
只是效果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當輪胎行駛個幾萬公里,老化後又要再花錢更換。
但是,老狗最近在找靜音胎時,
留意到普利司通(BRIDGESTONE)近幾個月上市的TURANZA 6,
有供應小型休旅車使用的尺寸。
而在網路分享文所看到的使用者「體感」回饋資訊中,
換上TURANZA 6之後,除了行駛時變安靜之外,
還外帶有舒適性提升與抓地力變好的描述。
既然有了這些「非量化」的資訊,讓老狗覺得不如就直接換胎吧!
最差狀況也就得到和TOYOTA原車配胎同樣的結果而已。
所以,就先來開箱TURANZA 6吧!
🛠️ 安裝BRIDGESTONE TURANZA 6 — 在鴻毅輪胎館
即然這次要換普利司通的輪胎,
老狗想起了位在秀朗橋頭的日本普利司通輪胎館-鴻毅店。

這家輪胎行的周老闆是老狗初出社會時,第一個任職單位的合作保養廠老闆。
也是老狗認識的第一家專業汽車輪胎行,到現在已經30年,算是舊識。
周老闆從2000年1月,從原本的信義路五段來到新店的秀朗橋頭開新店面。
老闆收費合理、不會用有的沒的話術讓客人更換不必要的零件。
因為誠信經營,於是生意蒸蒸日上。
在開店幾年之後,老狗每次路過此地就見到門庭若市,
店中的頂高機一台接著一台增設,而且常常是座無虛席。
近幾年又買下相隔一間的店面,繼續擴充服務能量。
因為生意實在太興旺,老狗已經好長一段時間沒機會來光顧。
這次只能在一個多星期之前預約更換輪胎的時間。
果然有點交情還是有用的,到場的時候是全店淨空呀……


這部四輪定位機的這個時段,就是專程留給老狗家YC使用的…


開上頂高機撐高車體。
但是受限於頂高機的型式,以及車高及天花板高度,難以像在原廠可以拍下底盤的外觀。

因為YC才到老狗家半年,老婆大部分時間開上下班,所以才走了五千多公里。
後輪的磨耗用肉眼幾乎看不出來,雖然如此,後座的胎噪真的挺大聲。

前輪看起來磨損稍多一點點,但頂多是1mm的差距。

鴻毅輪胎的生意真的非常好,店裡技師的動作當然也非常快。
老狗才一轉眼就發現後輪被技師拆下來,上機器拆胎去。
現在的拆胎機都有像這樣的輔助裝置,
技師不需要使出腰力,只要把輪胎滾到定位就自動上機。
從前技師必須用人力抬上機器,如果遇上鋁圈尺寸大一點的就很吃力。
長期工作下來真的會造成職業傷害。

現在有像這樣的拆胎機,自動拆胎不傷鋁圈。
在周老闆年輕時可是手工拿兩支拆胎棒慢慢拆,鋁圈和技師不小心就受傷了。

有機器還是比較方便,只要30秒左右胎和圈就分離了。
基本上,直徑越大、扁平比越低的胎,用手工越難拆,但用機器就沒什麼差別。

有了好的機器,拆一條胎大概只要2分鐘。
YC的原廠配車胎也是普利司通的輪胎,型號為DuelerH/P SPORT。
是普利司通專為休旅車原廠配胎所設計。
這款配胎最大的優勢,
就是在操控性、靜肅性、適乘性、油耗與使用壽命之間,在經濟許可範圍內達到均衡。
換句話說,如果是經濟導向的車主,需要換胎時直接換原廠配胎就可以。
但如果像老狗一樣,想要更好的靜肅性與適乘性,提高一些預算來另作打算吧!

拿出量尺量一量拆下來的後輪,胎紋深度8mm,和新胎幾乎一樣。
老狗猜測原廠配胎要磨到尺上的建議更換深度,
在每萬公里前後調胎的情況下,行駛里程應該介於7~8萬公里之間。

接下來當然是換這次換胎的主角上場,就是同屬普利司通公司的TURANZA 6。
就普利司通官網上的說明,這款胎著重在靜肅性與適乘性。
口語來說就是「開起來比較安靜,坐起來比較舒服」,
基本上會在原廠配胎才開5,000公里就換輪胎,
可是衝著「開起來比較安靜」來的,因為已經被吵的受不了…

至於略有加強的乾、溼地操控性、磨耗壽命與油耗,就當作附加價值吧!

輪胎安裝前,當然需要驗明正身。
核對產品標籤上的內容,看看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然後看看胎紋,確認外觀沒有損傷。
仔細看TURANZA 6的胎紋設計會發現有個很大的特色,
就是橫向溝槽除了呈現斜向S形外,每個胎塊大小並不一樣。
這似乎是現今標榜靜音的輪胎共通的特色。

TURANZA 6屬於非對稱胎,輪胎內外側胎紋不同,胎壁上的圖案也不同。
外側刻痕較深,標示許多產品訊息。

內側的刻痕淺,看起來像是把字隱藏在圖案裡,傳遞的訊息少了許多。

先看看外側,輪胎的品牌與型號清晰的表示在胎壁上。

品牌下方可以看到輪胎尺寸、負重指數及速限。
輪胎尺寸中,
「215」表示胎面寬215mm,
「60」表示胎壁高/胎寬=60%,
「R17」表示輪框(鋁圈)直徑17英吋。
「100」是負重指數,對應到規範是800公斤。
「H」是速限,對應到規範是時速210公里。
換輪胎時必須留意這幾點,不然小則時速表失真、穩定性變差,
大則輪胎根本裝不上去,或是磨到輪弧。

這裡標示著產地—印尼,高性能胎來自橡膠原產地,十分合理。

另外可以見到OUTSIDE打印在這一面,表示這面是外側。
輪胎裝上去後沒看到這個標記,表示技師裝反了,要拆下重裝…


還可以看到批號和製造週數。
「DDK」是批號,「0525」表示2025年第5週製造,距今5個月,是相當適齡的輪胎。

內側相對之下樸素許多,型號藏在胎壁的花紋裡。
輪胎尺寸、負重指數及速限一樣看的到。

連【INSIDE】都藏在胎壁的花紋中,可真是低調呀。

只有在某個靠近胎唇的位置可以見到小小的【INSIDE】。
也因為這樣的設計,讓內、外側有著明顯的差別,一但裝錯很容易就發現。

拿出胎紋量尺來量一量新胎的深度,大約8mm,和拆下的舊胎差不多。

技師等老狗驗完「貨」,確認沒問題後,開始裝胎。

先用機器把輪胎套上鋁圈。
這在古時候是手工拿撬胎棒處理,那時的技師真的很辛苦,一不小心會夾到手指。
現在有機器,不用1分鐘就可以把輪胎套進去輪框。

然後打氣至相當的胎壓。
一般在套上輪胎之前,輪胎行都會把輪框上的氣嘴更新。
不過YC才剛開半年左右,氣嘴還很新就不換了。

很快的,換好了一條輪胎。

接下來換第2條,同樣是後輪上場。

動作重覆就不再贅述。

兩條輪胎換好了,接下來換另一位技師接手做平衡。

平衡是輪胎安裝很重要的一環,讓整個胎與圈配重平均分配在週邊。
輪胎在不平衡的狀況下行駛會造成抖動,在高轉速下會如何可想而知。
如果是前輪不平衡的話,會連帶使方向盤抖動。
進行平衡時,技師先將裝好的圈和胎架上軸心。

放到平衡機上低速轉動。

老婆沒看過平衡機的運作,錄了一小段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老狗來到平衡機的另一邊,可以看到輪圈轉動中。

這張照片是已經上好平衡鉛塊,經過機器確認已達平衡狀態。

剛剛裝好的另一輪,開始上機進行平衡。
技師先把鋁圈裡舊的鉛塊去除,然後用清潔劑清潔鋁圈內側。

處理好後啟動機器,讓機器讀取數值。

機器會告知應該在那個位置加上多重的鉛塊。
螢幕左邊的配重塊要釘在鋁圈外圈內側,右邊的配重塊則是貼在鋁圈內側。

貼好後再啟動一次機器,看看是否已經達到配重平衡。

完成後,顯示數值還是有一點點差距,再增加配重塊。

這次就達到平衡了,完工!

接下來當然是把圈和胎裝回去了! 先手動上螺絲帽。

然後用電動扳手,設定好扭力,上緊螺絲。

換後輪。從前的保養廠是用氣動扳手,常常把螺絲打的過緊,日後拆不下來。
後來有的保養廠改用人工上螺絲加上扭力扳手,但是施工費時。
以鴻毅的來客量,手工上螺絲的話,客人可能要等到天荒地老。
改用可以調整扭力的電動扳手是個不錯的主意。

電動扳手上好螺絲就完工了,節省時間。

紀錄四條輪胎都完工後的外觀。
至於檢查的方式,當然是目視檢查技師們有沒有把輪胎內外側裝反了,
其他的,用眼睛怎麼可能看的出來…

- 左後
- 右後
- 右前
- 左前
接下來就該四輪定位機上場了,這可是說是專業輪胎行必備的生財工具。
早期這算是輪胎行最昂貴的設備,現在價格降了不少,不過一樣是一筆投資。
老狗現在換輪胎時,都一定找有定位機的輪胎行。
話說回來,很多原廠的保養廠沒有這項設備,在原廠換完輪胎還要再找輪胎行定位。

定位時,四組圈胎都必須架上機器。

裝好後像這個樣子。

然後啟動機器,跑一跑數值。

老狗家的YC在出廠後第一次上定位機,數值十分漂亮,無須技師調整。
據說從前新車出廠時,只有部分新車抽檢到時,才會上定位機調整定位。
也就是並非每部新車定位都是正的,有的新車一出廠就因定位不正而吃胎。
現在不知道是不是還是一樣?

雖然定位機顯示定位沒問題,
可是技師還是會在安裝完成後,在附近小繞一圈,觀察底盤有沒有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就完成全部的新胎安裝作業了!
紀錄一下這組TURANZA 6開始使用的里程數,日後每10,000公里再回來調胎。
所謂調胎是指前後輪對調,讓四條輪胎可以平均磨耗。
除了延長整組胎的使用里程外,還可以避免前輪過度磨耗而造成的變形、跳花等狀況,
以確保延長輪胎的靜肅性、舒適性與抓地力。

至於原來的隨車配胎DuelerH/P SPORT呢? 當然是把它們送給親友了。

老婆娘家有一部油電版COROLLA CROSS,蠻常南北奔波,輪胎耗損快。
因為CC和YC的原廠配胎尺寸相同,所以打算送給他們使用。
四條輪胎放進行李箱剛剛好,由此可見YC的行李廂空間有多大…


如果有興趣了解YC從進廠上架到換好輪胎的整個過程,可以看一看這段縮時影片:
🚙 安裝TURANZA 6的YARiS CROSS之實際行駛狀況
在還沒分享安裝完TURANZA 6的行駛狀況前,先來看看YC原配胎Dueler H/P SPORT 行駛噪音紀錄。
在換胎的這天早上,因為要從住家前往青年公園游泳,所以經過水源快速道路。
在水源快速道路從公館到師大路出口這一大段的北上路面,
柏油路面的顆粒較大、較粗糙,所以以正常速率行駛時的胎噪頗為明顯。
下面的影片就是換胎當天早上,坐在前座時錄下的影像與車內的噪音。
第一段影片是行駛於水快公館路段北上方向之車內前座噪音數值。
第二段影片是行駛於水快北上方向往師大路出口下坡段之車內前座噪音數值。
用手機下載的分貝計App來測量的話,大致上在65~67dB上下。
- 第一段
- 第二段
因為鴻毅輪胎的位置就在水源快速道路新店端出口附近。
所以在下午換好TURANZA 6之後,
老狗就和老婆一起開著裝了新胎的YC走了和早上相同的一段路。
目的當然是想要了解YC裝上TURANZA 6輪胎之後,胎噪改善是否真的令人有感。
下面的影片中,
第一段同樣是行駛於水快公館路段北上方向之車內前座噪音數值。
第二段同樣是行駛於水快北上方向往師大路出口下坡段之車內前座噪音數值。
第三段則是行駛於高速公路(國3甲)的前座噪音數值紀錄。
在同樣的第一、二段路程中,手機分貝計App顯示大約在63~65dB上下。
雖然只差2分貝,但體感可是真的有感,輪胎的滾動噪音變小,讓引擎聲變的更明顯。
至於行駛國3甲的第三段,因為時速較高(80~90km/Hr),
所以噪音略高一些(64~67dB)也是合理的。
-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回家載了家中的2個小子出門去吃晚餐。
老狗這時換到後座去,紀錄2段在市區及高速公路行駛時的後座噪音情況。
這一段是行駛於市區道路之車內後座噪音,數值在53~55dB左右。
這段是行駛於高速公路(國3甲)隧道內的後座噪音數值紀錄。
可以發現噪音偏高一些(64~67dB),但和前面隧道外數值很接近。
幾天之後,有機會南下跑一跑國道3號南下路段。
錄了幾段在國3上的行駛紀錄,順便記錄了胎噪與行駛速度。
這一段是在國道3號南下龍潭路段,記得是路面剛性比較強的路段。
行駛時速大約表速100km/Hr左右。
[
這一段是在國道3號南下舊大甲收費站路段,路面狀況一般。
行駛時速大約表速105km/Hr左右
另外還錄了一段在臺南的鄉間平面道路行駛時的狀況。
行駛時速大約表速60km/Hr左右
整體而言,就體感上的感受,是真的比原配胎Dueler H/P SPORT安靜了一些。
後座感受到左右搖晃的發生頻率變少,搖晃的程度也變小。
📓 實際駕駛與乘坐體感
對於TURANZA 6,老狗與老婆寄予它改善行駛中胎噪過大的期望。所以主要是分享實際駕駛與乘坐時的靜肅性。
而舒適性則是BRIDGESTONE對於TURANZA 6主打的另一項優勢,一併分享。
【高/快速道路行駛噪音】
相較於原廠配車的Dueler H/P SPORT輪胎,
裝上TURANZA 6後在高快速道路上行駛,
就體感上會明顯的感受到胎噪降低,特別是後座的感受更是明顯。
在行經如國道3號大溪—龍潭—關西等剛性路面時,
後座乘員不會因為行駛噪音而難以交談。
【高/快速道路舒適性】
YARiS CROSS有著休旅車先天重心較高的特性,
原本使用Dueler H/P SPORT輪胎時,偶而會在行駛中感受到左右搖晃的感覺。
但換裝TURANZA 6後,在行車時很明顯的感受到左右搖晃的發生頻率變少,
而搖晃的程度也變小,在後座的體感更是明顯。
也因此,在換裝TURANZA 6後,在在高速過彎時可少減一些速度,
相對出彎後就可少踩一些油門來加速,可說是一種變相的節能。
【平面道路行駛噪音】
平面道路行駛速度通常在時速50km以下,
不論是Dueler H/P SPORT或TURANZA 6都不會發生大到難以接受的胎噪。
換句話說,如果行駛路線以市區為主,或是駕車速度慢的駕駛人,
換胎時不用付出更高的費用來更換如TURANZA 6這一等級的靜音胎。
原廠配胎Dueler H/P SPORT就已經足敷使用。
【平面道路舒適性】
承前所述,在平面道路行駛時速不高,
所以不論是Dueler H/P SPORT或TURANZA 6,
在體感舒適度上感受不到明顯差異。
所以若原廠配胎壽命已盡,
繼續換上一組新的Dueler H/P SPORT就足敷使用。
不用額外多花費用
【抓地力】
這一點從換上TURANZA 6就已經相當有感,
而且是從踩油門當下車子的加速反應所感受到。
換上TURANZA 6後,起步時油門一踩,車子馬上前行,不會有那零點幾秒的遲疑。
而還沒換裝之前,起步時油門一踩時總會那零點幾秒的時間差。
然而Dueler H/P SPORT也才行駛五千多公里而已,並非是壽命將盡的舊胎。
會有這麼直觀的感受差異,應該是TURANZA 6的抓地力相對好很多。
至於乾/溼地操控性與油耗的差距, 日後在較長時間/距離使用後,再來比較與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