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象嵌小盒

在上次免運買了The Craft of Veneering之後開始嘗試書裡面的內容

利用過年連假終於收尾

假日木工果然還是逃不出寄木細工、組子、木象嵌

由於寄木細工需要的場地比較大

所以我從木象嵌開始起手,下次可能作組子吧

這三種細工除了寄木細工以外都算是高中美術程度的技術

非常適合假日木工

現在木象嵌的部分以浮世繪的樣式最流行

但是就我個人感覺的話法式鑲嵌技術層級比較高一點

木象嵌小盒

首先先用描圖紙畫好切好在上面貼雙面膠拼上木皮

木象嵌小盒
木象嵌小盒

我隨便找了塊雲杉貼上

木象嵌小盒

用熱風槍把描圖紙跟雙面膠吹掉

木象嵌小盒

把東非黑黃檀書籤貼在沃埃蘇木上準備作框

木象嵌小盒

有了框之後色差好看了一點

木象嵌小盒

切拉敏木作四邊五花大綁

木象嵌小盒
木象嵌小盒
木象嵌小盒

老配方亞麻仁油+桐油

下次也分享我的塗裝油配方好了
2021-01-04 8:47 發佈
白祈座 wrote:
在上次免運買了The(恕刪)



喔喔喔~~等配方~
驟眼看,有點像20世紀初美國胡士托的Byrdcliffe風格。
 
多謝介紹日式工藝,我是看西式文章自學,對日式的一無所知。
 
關於木皮黏貼,西式有種工法名為hammer veneering,也可參考
 
jjwares wrote:
hammer veneering


其實西方跟日本工藝有滿多重疊的地方

marquetry跟木象嵌到了現在製作過程相差無幾

都是用veneer cutter或是美工刀、手術刀來切割木皮的

hammer veneering這種工藝我倒是第一次看到

我一直好奇在木皮工藝上牛皮膠、魚膠這麼多人用

原來有這種方法

另外Byrdcliffe style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

我一直很好奇中國近期鑲嵌的方法是哪來的

原來中國工坊一直使用Byrdcliffe style

感覺很有茄苳入石柳的味道

我的木皮處裡是看james kernov的,但是手法是用木象嵌

我一直嘗試做一些《A Cabinetmaker's Notebook》裡的東西

也會用後繼者Finewoodworking的mike的plan

https://www.finewoodworking.com/videoworkshop/2019/12/hanging-wall-cabinet-with-mike-pekovich

我一直覺得最好的家具一定融合著james kernov的外型風格、mike改良的方形組子、george的自然邊處理,以及寄木細工、木象嵌的技術

其實書的作者Craig本身就有做一些類似的東西

https://ctfinefurniture.com/

但是我一直覺得他批量生產用雷射切割之後藝術性下降很多

雖然還有很多業者走在同樣的路上

像是
http://www.craigvandallstevens.com/
https://www.lostmountaindesign.com/marquetry/
http://www.matthewwernerfurniture.com/home.htm

但是感覺都少了一些東西

發展到最後也說不清是美國影響了日本還是日本影響了美國

https://www.sworder.co.uk/auction/lot/736-A-Japanese-parquetry-inlaid-cylinder-desk/?lot=355457&so=2&st=&sto=0&au=857&ef=&et=&ic=False&sd=2&pp=25&pn=1&g=-1
James Krenox對細節的追求,已近完美,1977的作品Playful Thing

 
難怪都是博物館收藏品,1962的No Glass

 
Byrdcliffe的東西,我覺得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這個是我一直想做的
jjwares wrote:
Byrdcliffe


我看了一下這個系列

感覺融合了mission、shaker、united的風格

漆藝有法式鄉村風的感覺,但是好像也有用氨處理過橡木的物件

不過顏色都很厚重,跟家具給人的感覺一樣

而且我現在才發現

台灣一般鑄鐵公園座椅就有使用Byrdcliffe的樣式

我也很喜歡這種開拓者的風格

一群人開墾一個地方,發展出自己的文化

很有美國精神

不過一個櫃子可以賣到24萬美元也太嚇人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