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0. 完工! 這是做好的樣子

我先PO完工的成品與各角度的圖片. 因為圖非常多, 若有興趣看木工製作過程的再往下看.

基本上這是一台時計兼D類擴大器的木作裝箱工序記錄. 有一些細節, 分享給喜歡DIY的朋友們.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1. LXA-OT3 與 時計機心

被裝箱的主体是一片 LUXMAN 出的 D類擴大器, 2014. JAN 跟著Stereo 雜誌一起出刊, 網上風評極佳. 於是我跟德川買了兩套回來.
照片中的 LXA-OT3 已移除原來板子上的一些接頭, 因為這些最後會跟木作後背板一起.
這片擴大器, 網上有不少加強型的改裝, 比如換掉 OP Amp, 比如換掉電解電容, 或是更換輸出電感.
我是都沒動這些, 因為試聽的聲音我已很滿意了.
最終我加了兩個1000uF/35V 的電容在電源端, 以保其電力活水源源不絶.

時計機心, SEIKO 機芯, 中管16mm, 木作面板有18mm厚, 所以軸心要選長一些.
一般機心會用標配的六角螺母鎖在面板上. 對做細木作的人來說, 這個露出的螺母是個問題.
於是在木料都還沒備便前, 就先銑了這個螺母木套. 這樣一來, 這個露出的零件就不會太突兀了.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2. 材料與工具, 定位與挾持

手上還有一些松木, 就先用了, 當然木紋花色, 長度尺寸可以事先做工程的模擬想像.
主要的工具還是這台小型CNC, 之前在松木3"喇叭製作那篇已有介紹.

使用CNC做工, 最重要的兩件事, 就是定位與挾持了, 這兩件事想好了方法, 其它沒什麼太難的事.
於是先打定位孔, 工作台面上要打, 木料上也要打, 我用了 6mm 的木塞釘來連結台面與木料.
比如照片上台面的 9cm 長的五個定位孔, 就用來處理這個機箱的側板與上下板的所有加工程序.
另外還有 12cm 的四個定位孔處理面板與後背板.

記住一個好的習慣, 永遠保持CNC轉軸在 (x,y)=(0,0) 的位置關機. 下次開機續工, 就不必再定位.

挾持, 聽起來很簡單, 就挾住啊. 實際做下去, 才發現要挾住一個工件, 不與加工刀的路徑衝突, 有時真不容易.
基本的原則是, 挾具不得擋住銑刀路徑, 所以當你只能左右挾時, 通常進刀只能走直線.
那要走橫的怎辦, 俗話說, 山不轉路轉, 我們就轉工件(木料). 這時90度的定位孔就很重要了.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3. 導鋸治具與一把好鋸子依然是重要的工具

下面的照片, 解說機箱上下板與側板的製作, 就不用多加說明.
唯一要提的一點是, 在處理側板時, 我嘗試用CNC 1mm 刀具, 正反兩面各銑 7mm 來斷開14mm 厚的板材, 其結果不如單面銑 2mm 鋸溝, 再以導鋸與鋸子做切割來的好.
結論, 做斷開切割, 依然是傳統的雙面鋸好用, 切割剖面較為平順自然.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4. 後背板, 基本組合, 可以先聽聽音樂

RCA接頭, 香蕉插, 2.1mm 電源, 後背板上的料件基本上是 LXA-OT3 原來背板信號的延伸. 銲完所有的接線就可以先上電聽聽音樂了.
先確認功能無誤, 因為接下來就要上膠組合了. 要是都黏起來了才發現沒聲音, 就腫了.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5. 這個音量旋鈕有點煩, 借機學習 SketchUp & PyCAM

音量旋鈕, 其實在整個過程當中是早早做好的, 一個很單純的圓柱体. 也試著與 LXA-OT3 結合.
在做完後背板基本組合之後我心就變大了. 我想我應該用CAD/CAM來玩一下這一個單純的旋鈕. 決定了, 用SketchUp 跟 PyCAM.
這兩個軟体的特色就是簡單, 且可免費取得. SketchUp 我以前做桌子時就使用過, 很直覺的操作, 很有好感. 不過這次我必需學會把3D model輸出給PyCAM.
我先做了一個滴水ripple的型狀在SketchUp上. 然後重點來了, 我們需要一個能輸出 STL 檔的 plugin, 還好, 這在官方的擴充套件內可以找到.
有了STL 檔之後, 就可以用PyCAM來開啟. 選擇刀具, 選擇路徑策略, well, g-code 就出來了. (這裏簡化很多, 有機會再來談)
我用了兩種刀具 6mm 球頭刀, 2mm 球頭刀, PyCAM輸出了兩個 g-code file, 這兩個檔是可以原封不動的送給LinuxCNC直接run的.

開始上刀具, 我就發現一個挾持的大問題了, 沒地方挾!
最後我的解決方案是, 雙面膠加金鋼固力膠. 先黏在台面上再說, 完工再用美工刀切除之.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6. 時計面板與 G3 command

這個面板有帶機心, 要換裝電池, 所以必需是可拆卸式的, 於是有了圖片上 M3 的螺絲機構.
再來是面板上的處理, SketchUp+PyCAM, maybe!? 我最終發現我要的型狀只要 g3 command 就可以了. Simple & Elegant.
於是乎我又回到了土法練鋼, 用6mm 球頭刀, 一圈一圈刻下去....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7. 消失的時針與分針

各位應該也發現了, 這個時計怪怪的, 只有秒針, 沒有時分針.
是的, 因為機心附的指針太大了, 我一時也還沒想到要裝什麼樣子的. 所以先這樣了.

細木作愛好者平台, 今年有個 木.時間 的展, 等等來填報名表(9/15截止).
如果有被接受去四四南村展, 那麼, 時針分針到時應該會出現吧.

Time & Amp : LXA-OT3 裝箱記

最後, 感謝各位耐心看完 ;)
2014-08-25 8:05 發佈

harry888chou wrote:
0. 完工! 這是做...(恕刪)

雖然我不懂音響
但,大大您真強
除了 手藝外,還真需要耐心作
讚...
CNC的特色大大已經開始摸索
也確實有他好玩的地方
不過傳統木工的趣味比方木片搭接,就稍微普通了點
木材松木紋理過於清晰 會有礙你曲面特色的視覺閱讀

期待您更多的作品
謝謝大大的恴見~~

我在木工這領域算是還在學習階段, 所以木料以簡易取得, 便宜為主.
所以手上有松木,樟木就一直用下去了. 用完了再來尋料.

最近幫家人做了一些樟木串珠, 正在試酒精融解蟲膠, 頗有趣味.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