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Mobile 01網站發文,文章疏漏、語意不明之處,請諸位先進不吝指導。

偶然有機會製作一個原木時鐘,參考許多網路及書籍資料並加以修改,最後做出的時鐘,其過程記錄如下:
大部分使用的工具

A:直尺 B:鉛筆 C:游標尺 D:扳手 E:鑿刀

F:刨刀 G:手鋸

H:8 mm鑽頭 I:薄板 G:調整為90度之電鑽架 (編號錯誤了


修邊機刀具
J:後紐圓鼻刀 K:9 mm刨花直刀 L:雙培林後紐刀(短) M:單培林後紐刀(長)

刻磨機刀具
N:砂紙輪 O:砂紙輪 P:傘狀滾磨刀 Q:圓形滾磨刀

R:修邊機及特製之加大底座

S:圓規

T:尖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製作過程:有些照片是漏掉後來補拍 所以看起來順序有點奇怪


從一段樹幹開始製作,上圖是它原本的狀況。
拿一片平整的薄板(使用密迪板),挖一個洞(洞的大小恰好可放入該樹幹),將樹幹放入後,以小木塊及熱溶膠固定好。這片平整的薄板的平面,將作為基準面整平樹幹橫斷面的表面。

樹幹被塞進薄板上的圓洞中,以修邊機裝上刨花直刀及加大底座,底座靠在薄板上,刀具恰好碰到樹幹最淺處,開啟修邊機電源,將刀具可以觸及的樹幹部分全部切削掉。關閉電源,將刀具再伸出1 mm,開啟電源將刀具可以觸及的樹幹部分全部切削掉。依此操作,直到樹幹整個面都是修邊機整平過的面為止。

被修整完成的面如上圖。 拆除背面固定的木塊,將樹幹翻面,以相同做法整平另一面。
如此整平的兩面,並不平行。

於正面以鉛筆標示鐘面欲凹進去的部分,並以刨花直刀切削之,為求安全,每次切削深度不超過1 mm。
切削深達5mm後,以砂紙及砂紙輪將凹陷處的邊緣整修圓滑。若徒手搪孔技術高超,可略過此步驟。
以刨花直刀往下挖,深度由欲裝置之機芯螺絲軸高度及秒針裝上後的高度而定,但注意這次刨花直刀切削的最外緣,需離鐘面下凹處最外緣6 mm以上。最後以後紐圓鼻刀,培林倚靠砂紙整修過的邊緣,將鐘面凹陷處外緣挖成圓角,其深度等於刨花直刀的深度,並以砂紙去除不平整處。若使用後紐圓角清底刀(底部有一平面),則可以一次完成向下挖及邊緣的圓角。

以電鑽配合電鑽架及薄板,自正面之樹心處挖到對面去,下面需墊廢木料以免挖到桌面或地面及損壞鑽頭。

將欲使用之機芯插入洞裡,畫出機芯之外側輪廓,以刻磨機大略向下挖,以鑿刀修出邊緣的直線,以砂紙輪修出圓角。

由於樹幹的兩面非平行,然而機芯被塞進去的洞的底部需與鐘面平行,故取數塊廢料,膠合成相同厚度之墊塊,其厚度略厚於樹幹最厚處。修邊機裝上後紐刀,修邊機底座放置於墊塊上,後紐刀依靠前一步驟的鑿刀直線及砂紙輪的圓角,向下挖。由於樹幹厚度不均,需時時注意培林是否能倚靠到鑿刀之直線,若不能,需調整深度,此步驟操作至機芯螺絲軸達到鐘面為止。

將機芯固定之金屬墊片放置於鐘面中心的圓洞處,其內側恰對準鑽頭挖出的圓洞。以鉛筆畫出其外緣,並以傘狀滾磨刀向下切削至墊片及螺母恰可鎖住為止。此照片為後來補拍,為已塗裝之半成品。

在鐘面上貼上十二等分作圖之標示紙(後述),並以尖刀刺破紙張於鐘面留下記號,並以刻磨機圓球刀向下挖出11個位置的凹洞(十二點鐘方向留待燒烙創作)。

最後以蟲膠漆兩道、生亞麻仁油兩道、含有約2/3亞麻仁油之蜂臘一道塗裝,以臘補滿背面的死節的空洞。

以手鋸鋸出一薄薄松木片,並以刨刀刨成非常薄的薄片,以鑿刀切出指針長短針,以尖刀挖出裝置於機芯的洞,並以砂紙修整成適當的大小,以氰丙烯酸酯樹脂塗佈表面。


組合時鐘本體、機芯及指針即完成。
組合時,應該時針及分針均位於十二點鐘方向固定好,再調至正確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等分作圖之方法記錄如下

先畫一條直線

圓規兩腳開開,取直線兩端處任兩點為圓心畫圓,其直徑需大於兩點間距的一半。
連線兩圓交點,即得一垂直線。

以該垂直線與原本直線之交點為圓心,鐘面12個欲標示之位置離中心點之距離為半徑畫圓。
該圓與兩直線之四交點分別標示ABCD

以相同半徑分別以ABCD為圓心畫圓,獲得四個圓與原本的圓的八個交點

前步驟的八個交點與ABCD即為鐘面上標示的十二個位置。

將機芯墊片置於兩直線交點處

以尖刀割去墊片內緣的紙

穿過機芯鎖上,兩直線之交點需恰位於機芯秒針軸處。至此,可開始標示鐘面上的十二個位置。
十二點方向的鐘面標示仍在製作中,若有進度,容後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