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鳩尾榫機的設定

我看到那個正裝ROUTER
有時候手是在木板底下動做的
會不會有些危險呀?

不過他做榫的方式真的蠻直覺易懂得


凌晨兩點一刻 wrote:
其實多嘗試就會了而且...(恕刪)
涂拔瘋木工 https://www.facebook.com/tupawood/
各位大大好~小弟昨晚拿出 白天試做的榫 來研究
發現其實密合度已經可以了,
搭配網路找的說明書,有確定榫刀突出修邊機的高度了

圖中看起來榫頭沒有壓下去
是我動到另一個路達檔板的緣故,調到適當位置再修一次就好了
但密合度已經可以了

假日公寓不方便動工
下星期一等我有空再試做一次

我會整理一下心得再貼上來分享,
也感謝之前給我建議的大大~感謝






做木工真的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


涂拔瘋木工 https://www.facebook.com/tupawood/

chris0316 wrote:
老大~難不成你是從事...(恕刪)


不是喜歡木
不是愛玩木

當你恨木到冤仇結一世人
工系你結隊大失一名
7/24 增加心得
買來後要設定的有兩個部分,
1. 刀具高度(跟榫孔的鬆緊有關)
2. 修邊機靠邊的距離(跟公母榫結合後,公榫會太深入或突出邊緣有關)

1.刀具高度(跟榫孔的鬆緊有關)
1.1 說明書說是14.3mm,但我試到後來是13mm。應當是我的修邊機刀具不在正中央導致的誤差。
1.2 測試時,從較深的14.3mm深度開始測試,太緊,就降低刀具高度,直到找到鬆緊適合的高度。
1.3 測試時,覺得公母榫稍微可以卡進去了,就不要再降低刀具高度了,直接敲進去就好。因為再降低刀具高度,有可能就會太鬆。(修邊機高度不好微調....)




1.4 因為我的修邊機刀具不在正中央,所以每次測試時,套筒一定要固定同一方向,以免刀具偏左右導致母榫變寬,接合會過鬆。




2.修邊機靠邊(跟公母榫結合後,公榫會太深入或突出邊緣有關)






2.1 這張圖是母榫不夠長,導致公榫無法全進去。這時要將修邊機靠邊往後移動,往後多修一點,讓母榫的距離夠長,公榫就可以全進去。


2.2 這張有將靠邊往後移,母榫長一點,公榫就進的去了



還有用路達的,設定刀具深度應當就沒我這些問題。
還有這些都跟刀具有關,刀具不一樣,數字會不一樣喔。我只是提供我測試的方法


2.1 這張圖是母榫不夠長,導致公榫無法全進去。這時要將修邊機靠邊往後移動,往後多修一點,讓母榫的距離夠長,公榫就可以全進去。


2.2 這張有將靠邊往後移,母榫長一點,公榫就進的去了



還有用路達的,設定刀具深度應當就沒我這些問題。
還有這些都跟刀具有關,刀具不一樣,數字會不一樣喔。我只是提供我測試的方法
涂拔瘋木工 https://www.facebook.com/tupawood/
希望您只是隨便拿那兩片木板測試,因為它的組合,木紋方向是錯誤的。榫頭應該用力扳就斷掉了!
板大發照片紀錄過程且文字詳細說明

這篇要先收錄起來!! TKS!!






wsss wrote:
希望您只是隨便拿那兩...(恕刪)


這個提醒也很重要

免得辛苦完工後才發覺,那就...
請問大大,
松木是不是不適合用來做榫接?
感覺邊緣容易破?
wsss wrote:
希望您只是隨便拿那兩...(恕刪)
松木雖偏軟,但配合適當的結構設計,榫接也是沒問題的。
另,用鑿刀修松木,刀子一定要利(基本上,任何實木的鑿修,刀都要利),
不然,容易出現刀子不利切不斷松木粗纖維,而擠壓木料邊緣撕裂的情形。
又,任何木料的加工,無論機械或手工,木料受力方向的背端(面)最好都要有靠板,
如此,木料邊緣被靠板抵住,就不會受切削力撕裂。
上面有一位大哥所講的木紋,指的是直紋面,2塊木紋都是直紋面,這樣入刀才不易裂
另外,涂爸你在網路上找的說明書,在那找到的?求問一下?
阿~那是拿剩下的木料來試的沒錯~
試了好幾片~試了又鋸~試了又鋸~
才捉到寬鬆剛好的距離~


wsss wrote:
希望您只是隨便拿那兩片木板測試,因為它的組合,木紋方向是錯誤的。榫頭應該用力扳就斷掉了!
涂拔瘋木工 https://www.facebook.com/tupawood/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