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最近應該在很多社群上看到小米13跟小米13 Pro的拍攝分享,知道與徠卡合作後,拍攝的強項或缺點了,除了相機,也別忘了小米13 Pro在其他方面也是旗艦規格,與性能相關的包括:
- 搭載台積電4nm製程Snapdragon 8 Gen 2處理器平台(非超頻版),處理性能、能效提升是一定的,這次在GPU,能效提升49%尤其突出。
- 手機也內建大面積VC均熱板散熱,來應付如邊充電邊使用等容易發熱的場景。
- 記憶體跟儲存容量則升級到12GB+512GB,且採用最新的LPDDR5X及UFS4.0標準。
- 以及內建4820mAh電量,並支援120W有線快充、50W無線快充。
- 介面是基於Android 13開發的MIUI 14,其中有優化系統記憶體佔用,把更多留給使用者的設計。
硬體資訊
以裝置資訊App來看一下細部的規格內容。點擊可看大圖。CPU最大頻率3.2GHz,未超頻的Snapdragon 8 Gen 2,不過SoC裡GPU及AI處理器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後面也有個別跑分來參考。
螢幕支援的HDR格式也包含Dolby Vision,在手機裡算蠻齊全的HDR支援度。

跑分們
小米13 Pro的螢幕預設是選在動態更新率,也就是視畫面自動在1~120Hz間切換,跑分時就維持在這個選項,並把解析度選到WQHD+,用較高的規格配置來跑分看看。簡單來看一下幾種指標的吧。
【安兔兔】
陸續跑了3次,得到的綜合性能最高分是127萬7203,GPU得分表現特別好,記憶體、儲存寫入讀取得分也不錯,但這是有把安兔兔搭配遊戲加速器的結果,若沒搭是跑出126萬分多。順帶一提,不管是127萬或126萬,小米13跟13 Pro多半在5~7名,前面有一加、紅米K60 Pro、vivo X90 Pro+...等。

【3D Mark】
再來單獨看GPU性能跑分,分別以有/ 無搭配遊戲加速來測,結果發現反而是沒搭遊戲加速器表現更好。
以4K解析度的WildLife Extreme來測試,得到3037,平均幀率為18.2fps, 與3DMark官網資料庫裡的3646分有一點差距,但都是前段班的分數。

20分鐘的壓力測試表現也很不錯,穩定度高(97%),幀率變化規律,最高可到22fps,可以穩定輸出,重度跑完正反面溫度大約都45度左右。

【AI Benchmark】
AI算力方面,以AI Benchmark來跑,結果是2065K,一樣得到野獸級的評價,目前AI Benchmark資料庫裡最高的也是S8 Gen 2晶片,但還沒有細分機種排名。

在這幾項不同重點的跑分裡,儘管在所有機種的排行上有高有低,但都是前段高性能的區間。搭載S8 Gen 2有這樣的結果應該不算意外,所以我想大家更關心的是溫度跟電力吧。
溫度記錄
小米13 Pro中框的散熱膜下方,內建3400mm平方大面積均熱板液冷散熱系統,以及智慧溫控,在重度使用時降低核心升溫的程度。看拆機也可以發現,從SoC延伸到無線充電線圈、相機周圍、揚聲器上方、螢幕背面...等,都有加散熱膜。手持玩遊戲時,若摸得出溫度,側邊是最明顯的,接著是螢幕面,背面反而不是溫度最高的地方,想來背面散熱效率不差。
這裡以幾種不同程度的情境,來記錄溫度。
首先玩《原神》。都選在最高畫質,60fps,操作時也以遊戲工具加速性能,並把GPU設為高品質。螢幕解析度選擇WQHD+,以及動態更新率,亮度固定在50%,總之規格可以怎麼高就怎麼開。

第一級是正常以高畫質玩一個小時,並記錄幀率。
過程中大概半小時後,手上就有感覺到熱度,不過畫面沒有什麼變化,玩滿一個小時後螢幕面最高的地方有46.5度, 背面46.2度。

溫度不低,但整個過程中的幀率是蠻穩定的(突然的V形下跌是過關後轉換場景的黑畫面),平均有59.84fps,抖動率也蠻低的(1.44%)。點擊可看大圖。

第二級把手機電量用到剩5%,然後一邊接120W充電器快充,一邊玩高畫質原神30分鐘,並開啟遊戲加速,這是最容易讓手機迅速升溫的狀態。30分鐘玩下來溫度相當有感,螢幕面可到47.4度,背面則是46.2度,側邊46.6度,溫度是高的但沒在誇張範圍,且過程中畫面或特效,沒有出現肉眼可見的卡頓。
而電力從5%增加到35%,雖不多但仍有補進電力。

也嘗試在戶外錄製一個小時的4K縮時影片,本以為這會讓手機升溫有感,但測試那天天氣雖晴朗但不炎熱(大概22度),而且有舒服的微風...錄完手機溫度整個一點都不熱,甚至與一開始沒太大變化。J個...果然要夏天才能做這種測試。

選擇高性能設定,玩重度遊戲的心得是,因為側面是金屬材質,所以手握直接碰到側面時,會很明顯感覺到熱度,摸到背面或螢幕時,則是有溫度但不會燙,而實際測量多半在45~46度,還算是在正常範圍,另一方面,遊戲的畫面跟動態,倒是沒有什麼肉眼可見的不順,就算邊充電邊玩,雖側邊會感覺到燙,但流暢度仍是沒問題的。
但這是因為要測試,特地把高性能設定全開來用,事實上測試期間,除了玩原神,其他功能幾乎沒有感覺發熱,在戶外測試錄影時,頂多是溫溫的(不過我沒插電導航,這個這幾天有用到的同學可以來分享看看),
電力
小米13 Pro內建4820mAh電池,官方續航是可播放影片超過19個小時,遊戲超過7小時。同尺寸螢幕手機現在大多搭載5000mAh電量,可能有同學想說怎麼小米13 Pro少了一點,但想到它的一吋感光元件相機模組頗大,佔掉一部分空間,應該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少了那一點了。
所以還是來看看少了那一點有沒有很大影響吧。

以PCMark跑電力記錄,有插SIM卡,但以Wi-Fi連線,螢幕更新率選動態(因此過程中蠻多時候會跳到120Hz),螢幕亮度則維持在25%,因為發現在室內使用時,自動亮度經常在這附近,因此選了一個比較符合日常使用的亮度來跑。
結果測得13小時18分的結果,不算非常長,但這是高螢幕更新率的結果,還是足夠的。

實際使用6小時記錄(有SIM卡、螢幕亮度固定在50%,選擇60Hz螢幕更新率)則是這樣。
每項功能的使用電力,其實算有點省,尤其是輕度工作時,中度工作也有一點,可能跟S8 Gen 2這次的架構有關。

日常使用時,介面裡也提供5G智慧省電、應用程式後台休眠等設定幫助節電,如果較長時間無法充電,也有省電模式這種停用一些耗電功能的模式。

不過若外出也帶著包裝內附的120W快充頭,我想就不會有有電力焦慮的症頭出現了。
一般接上後就是120W快充,同時手機會在跳出一個提示問你要不要開啟快充加速,打開充電時畫面會顯示120W Max。

有沒有開這個,都是120W快充,但有開MAX速度更快,自己從1%開始以內附充電器開始充,25分鐘充滿了(官方是20分鐘,可能因為我中間有打開記錄程式來看),沒開MAX的話約28分鐘(官方25分鐘)。如果不總是需要MAX那麼快的速度,可以關掉,多少保護一下電池壽命。

螢幕與音效
小米13 Pro螢幕是6.73吋/ 1440 x 3200解析度,雙曲面。雙曲面讓視覺看起來邊框更小,螢幕更大一點,但在某些時候的確會有誤觸,我曾在拍攝時遇到點點擊快門沒反應時,才發現是手指碰到螢幕邊緣了。如果你使用時也有這樣的困擾,設定裡有「邊緣防誤觸」的選項,可以自訂曲面螢幕上防誤觸的範圍寬窄。

另外小米13 Pro出廠時螢幕上就有貼到曲面的保護貼,可以先不用自己去貼。

材質是AMOLED,且是亮度更高的E6材質,一般使用最高亮度可到1200nits,也有內建陽光模式提高戶外亮度。陽光下拍照的亮度實際看是清楚的。

另外小米13 Pro螢幕支援LTPO技術,可以做到1~120Hz間的動態螢幕更新率,某些條件下的靜態可把更新率降低到1Hz來省電,支援的動態畫面則可提供120Hz提高視覺體驗。
看了一下,不管是內建或第三方App,只要靜止不動,幾乎都可維持在1Hz,有滑動的話看速度,就會在最高120Hz間很快變換,遊戲進行中的話,若該遊戲不支援120Hz更新率,大部分是在60Hz上下。但設定或前導也會到120Hz的。

小米13 Pro在講這塊螢幕時,也提到「Pro HDR Display」這個說法,這在小米12T Pro上也有,指手機會配合環境亮度,局部調整螢幕上畫面(比方正在的看影片)的亮暗部顯示的亮度及色彩,讓眼睛在不同環境下,還是可以看到清楚的畫面。
此外跟顯示畫質有關的,還有增強解析度、AI場景最佳化、HDR畫質增強等設定。

此外小米13 Pro也支援顯示HDR10、HDR10+、杜比視界、HLG等影片格式,片源支援的話可以看到更還原真實對比的影片。

搭配的雙喇叭,支援杜比全景聲,也有有線/ 無線Hi-Res認證,對音質要求的,在選擇耳機時就可以選擇也支援Hi-Res的耳機來搭配。外放揚聲器的低音聽起來是厚的,還不錯,加上杜比全景聲後空間感也有打開,看劇的人聲也有出來,乾淨清楚,這次的外放音質追劇會很加分。

這一代Snapdragon 8 Gen 2的性能,以及能耗比評價不錯,這些都有在小米13 Pro上沒差錯的表現出來,加上小米13 Pro的散熱設計,雖然手握時感覺得的熱度,尤其邊充電邊玩高畫質遊戲時,側邊會燙(與金屬材質也有關係),但看來對SoC長時間維持高性能也有可見可感的幫助。
電池容量雖不到5000mAh,但日常功能用電量適中,並不會很耗電,另外120W充電也是以很有感的速度充電。
小米13 Pro最直接的對手可能是vivo X90 Pro及S23 Ultra,前者我沒試過,但在拍攝及錄影的評價上普遍都很高,甚至也不乏比小米13 Pro更好的結論(只一般評價照片好壞的那些指標)。也爬了一些評測,vivo X90 Pro的性能跑分略低於S8 Gen 2的機種,不過在測試GPU時手機似乎有發熱的狀況。
至於和S23 Ultra相較的性能電力,同樣玩原神一小時的測試裡,小米13 Pro不管是手摸感覺到的溫度,或是測量到的機身溫度,都比S23 Ultra當時的測試要高,可能跟材質、機身裡零件佈排都有關,但流暢度、幀率則相差不大。性能相當,但體感溫度S23U較好。
不同項目間各有好與不好的差異,就看你購機時如何考量每項功能的比重了。
但性能、電力、螢幕顯示、聲音...等,小米13 Pro是可以列入上半年前段班的機種,
缺點可能就是因為手機大,手指免不了會握得比較裡面,我還是會不小心誤觸到曲面螢幕的邊緣。
以及如果國際版的MIUI 14,也像陸版那樣更新齊全,就更好了。
相機功能在另一篇有很多試拍,還沒看過的可以移駕參考[愛心]
小米13 Pro相機 ▏有了徠卡就不一樣?氣氛人像及里斯本風光趴趴走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