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馬雲說的新零售,小米之家早就一直在推動了!

搜狐科技
騎魚的貓老師

2011年8月16日,小米推出了小米手機1,配備了當時全球最為頂級的硬件,價格卻定在1999元。

後來才知道,這是雷軍用互聯網模式做手機的一個方法,即用高配低價、線上銷售、搶購等打造的小米手機來橫掃傳統手機廠商如中華酷聯,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裡小米手機一騎絕塵,拿下中國第一,成為世界第三。

同時,隨之而到的還有時年小米450億美金的估值,不得不說雷軍的小米可謂是開創了一個時代。

當然,看過《三體》的人都知道小米運用的是降維理論,拿網路電商模式打破了傳統廠商的銷售渠道,不鋪設線下就能把手機賣到全國;減少了中間渠道,將價格降到最低,故此傳統手機廠商不戰自潰。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內智能機市場格局變化,小米手機的互聯網模式不再奏效,開始呈現頹勢。

究其原因,一方面源於線上渠道趨近飽和,增長無力,導致銷量下滑,市場份額佔比減少;另一方面是國內其他手機品牌異軍崛起,譬如2016年手機廠商中誕生的“黑馬”OV。

以OPPO為例,2016年的整體銷量是9500萬部,同比暴漲109%,致使華為內部都開始向OPPO學習而不再跟進以往的小米模式。

之所以OPPO能突圍成功,還是歸功於線下渠道的佈局。

關於這一點,筆者曾在前文多次跟大家聊過,OPPO在全國的線下有二十萬家門店,它們依靠自身的優勢,和消費者近距離接觸,並且OPPO的渠道商們會把手機不斷地去推銷給消費者,達到所謂的成功逆襲。

相信雷軍也看到了OV具備的優勢,所以在吃了線上渠道萎縮,線下渠道薄弱的“虧”後,小米2016年開始也著重佈局線下,只是小米的線下和華為、OPPO們看起來不同:如小米線下渠道之一的小米之家,是自營的渠道。


雖然小米之家從數量上和OPPO們相比沒有優勢,但論店鋪質量、效率遠勝於OPPO擁有的線下門店。

為何?根據相關數據顯示,OPPO擁有超過20萬家線下渠道,在去年貢獻了7000多萬部銷量。換言之,每家店350部銷量,按照客單價2000元人民幣計算,OPPO平均每家門店營收70萬元;而雷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小米之家的單店單月營業額為1000萬元人民幣,年營業額過億,每坪價值穩居中國零售業榜首。

經過筆者對比,小米的單店銷售額要比OPPO的單店高出100倍。那麼,小米之家為什麼會比OPPO的門店更吸金?又為何小米之家的顧客遠多於OPPO、華為門店?

小米之家採用自營方式

自營的好處,不僅在管理方面能實現標準化,在效率上更高。小米門店和蘋果的零售店類似(在國內諸多手機廠商中應該是最接近的一家),

全都用統一簡約式裝修風格,如此會給人一種科技范兒的感覺,讓那些沒用過小米產品的用戶也會情不自禁地順便來逛一逛。

另外,小米之家一般都會建立在大型商場中心,即便我們以前說線下商業不景氣,但像萬達等商場依然火爆無比,加之現在線上的費用折算起來比線下都貴,消費者能夠親身體驗,青睞於線下也無可厚非。

線上勢能,新品導流

儘管小米成立時間短,可在年輕用戶群體中的影響力巨大,從數以萬計的米粉即能看出一二。

因此每當小米有新品發布之際,這些米粉有些從線上渠道入手,有些則到線下的小米之家、小米專賣店裡直接拿貨。

彼時,筆者所講的“線上勢能,新品導流”的現象就逐步明了:第一,通過線上渠道未必好搶,無意間帶動米粉去線下;第二,只有親自體驗感受新品,才會覺得合不合適入手,才讓米粉有歸屬感,而線上渠道想要實現有點麻煩。


產品種類豐富

小米旗下產品多種類齊全,這是OPPO、華為所不能相提並論的,也是小米最核心的一點。

筆者覺得雷軍不愧為“佈局大師”:從MIUI到小米手機,從投資扶持到米家生態鏈,且米家的生態鏈產品反哺線下渠道。

所以鑑於提前的基礎準備,我們現在看到的小米之家裡除了手機還有電視、路由器、充電寶、平衡車、音響、淨化器、淨水器等各種科技產品。


這些新品不斷更新,意味著小米之家的新品也能持續上新,勢必會吸引用戶如大江之水源源流淌。

再進一步來說,即是去一個小賣部和一個超市的區別:在超市裡,消費者可以買到很多自身需要的產品,小賣部呢?只能買到一種或者幾種。

小米之家在筆者的思維概念裡應該就是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店,走進來後總有消費者需要的。

如今,雷軍所提的新零售,在線上線下的配合下已呈現出燎原之勢,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小米之家也將是小米對傳統手機廠商渠道的又一次降維攻擊,特別是一旦小米之家的1000家渠道佈局完成,未來對OPPO等手機廠商的衝擊不可忽視。


畢竟,效率優先、信息對等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樂趣的前提,正如這句話“偉大的企業總要享受孤獨”,坐等小米王者歸來。
2017-04-05 12:54 發佈
小米這兩年的互聯網模式的確受到其他手機廠的衝擊,像樂視 1加 魅族 槌子,都是互聯網為銷售主力,價格低的確是優勢,但是因為網路銷售面對的是全中國的消費者,新手機發布很容易面臨庫存不足形成飢餓行銷,加上互聯網模式對庫存量必須很嚴謹,因為線上渠道賣不掉了,你線下渠道也沒多少機會可以消化庫存,因為線上面對是全消費者,線下面對的是區域性消費者
小米這兩年開始佈局線下小米之家,正是因為線上渠道飽和,加上周邊家電商品的多樣化,可以更合理的支撐一家小米之家的利潤,只靠單賣自家手機不太可能撐起小米之家,所以,小米之後的規劃應該是線上渠道繼續主打cp值高的紅米,小米之家主打體驗小米周邊生態,而小米沒提的電商,靠的就是比較有質感的小米手機,小米mix 小米note2 小米5c,畢竟電商是看利潤來決定幫不幫你賣手機
而且以往小米行銷方式是靠米粉 miui,但現在對各家手機廠自訂ui已經不是難事,各有優劣,硬體也相去不遠,所以,小米去年開始改變行銷方式,為手機找代言人,吳秀波 劉詩詩 梁朝偉,今年也開始在節目中置入行銷,奇葩說中就可以看到小米mix置入,加上自主soc的發表量產小米5c,都是為了在線下渠道加深消費者品牌印象,畢竟小米手機目前來說在相機比不過廣告打了幾年的oppo,oppo最近也不主打充電5分鐘了,開始主打拍照了,華為有自家麒麟的優勢存在,因此小米只能先專注手機質感,小米note2 小米mix有別其他手機外觀,小米自主soc發表量產,代表小米有能力慢慢追趕華為,而且在大陸用自主soc可以降低成本,對手機ui不用侷限android公版優化除bug,可以更好的進行開發測試,接下來小米應該會對拍照方面下功夫,但是需要時間來驗證,但是為了線下渠道的佈局,必須滿足消費者使用體驗,大方向除了現在必備快充,顏值,也只剩下拍照了,畢竟這是消費者最立即可以感受到的
OppoSKY wrote:
特別是一旦小米之家的1000家渠道佈局完成,未來對OPPO等手機廠商的衝擊不可忽視。


看來小米還是沒有搞清楚為何OPPO會大賣
雖然現在資訊發達
但是還是有一大群人
買手機是沒有在關注甚麼評測、網評

進了通訊行、電信商
它們推甚麼就買甚麼
這是線下為何OV的異軍突起
並不是更多分店就能搞定

且另外一個老問題是供貨
對於越是成熟的產品,消費者越是沒有耐性
尤其小米開始往3000RMB的價位帶爬
這上面的同級競爭者一堆,不乏一線品牌
這種要賣不賣的方式在這個價位帶是行不通的
我倒覺得是中國消費客層的改變
小米熱銷的前幾年
是中國年輕一代的人口日常生活會接觸電腦的世代
快速增加使用智慧手機的年份
那年代的中年或老一輩會拿智慧手機大都是年輕人汰下來的
或者由年輕買幫買幫設定然後送給他們用

現在則是中國第三四線中年左右的鄉村人口
這群人日常生活是不太接觸電腦的
快速增加使用智慧手機的年份
這些人不再拿汰下的舊手機了
手機因為透過社交軟體與看視訊等等
而變得不可或缺
這群人是可以沒電腦但是不能沒手機了
觀念上因此也變得捨得花多一點錢買中高規的新品
因此會直接找當地通訊行購買

所以在銷售通路上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趨勢
網售通路並不是不好
但是要中老年的較落後地區的這一大群人在線上購買手機
還是有點困難
這群人使用APP還OK
但手機在新設定上有問題時
他們也會希望有店員可以回頭問呀
要他們自行爬文解決遇到的問題
還是有點難度的

因此小米的銷售沒有增加
其實也是正常
因為主要客層都已經滿載了
只能夠等這群客層換機

這波擴張的客層回到了通訊行
本來就不是小米可以掌控的
因為酬庸與CP值是互為矛盾的
小米的東西一直都很不錯
對台灣的規格支援不友善這些先不說
但是對中國人民來說
真的是便宜超值品質又不錯
銷售量衝不高
簡單來說就只是
識貨懂的關切CP值的那群會買的人都已經買了
世界上本來就不是每個人買東西都靠腦袋
有些是靠感覺或人脈或廣告等其他因素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