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核心科技 - 松果處理器
鄧璐良|2017年02月21日
2017年,手機廠商之間比拼不會是誰的售價更低,又或是誰的商業模式更先進。而是誰能快速回歸傳統商業邏輯,踏入正常的製造業發展規律。
顯然在這一步,華為走在了小米的前列,這得益於華為決策層的高觀遠瞻。
在國產廠商學習小米、樂視用高性價比打開突破口,大批走量,再用軟件生態回收成本的時候。華為卻堅持使用自家麒麟處理器,依靠差異化設計打造高質量產品。
在國產廠商為了爭搶驍龍820而拼得頭破血流的時候,華為用沉寂已久的麒麟960芯片,一鳴驚人,在CPU性能上基本實現反超。手機廠商之間已經從單純硬件上的比拼走向核心技術的比拼。
相比於依靠通信技術出身的華為來說,小米在技術專利的儲備方面處於下風,不過小米對於技術上的探索也從未放鬆過。
從研發供給層面的黑科技實驗室,到技術層面的超聲波指紋、懸臂式壓電陶瓷發聲,再到最終產品層面的小米MIX。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小米對於手機行業的發展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流傳已久的松果處理器,最近終於浮出水面。小米公司官方微博宣布將在2月28日召開松果處理器發布會。
看到這一消息,配合“我心澎湃”這四個字的文案,讓我瞬間回憶起了小米手機1代的發布會時那長達1分鐘的歡呼聲。小米自主處理器的時代終於來了!
1、優化供應鏈管理,不受上游廠商的束縛
要想保證產品順應市場節奏,讓其可以如期發布。那麼對於供應鏈的管理這一環節必然不能出現問題。
目前市場上只有蘋果、三星、華為擁有自主研發的芯片,並且僅用在自家手機當中,不銷售給其它手機廠商。這讓剩下的手機廠商只能將目光投向高通和聯發科。
大家都想第一時間拿到高通的最新旗艦芯片,但畢竟狼多肉少,出貨量低的小廠商自然要先靠邊站了。
即便對於小米這樣出貨量較高的廠商,今年在三星的面前,也要對驍龍835這款芯片望而卻步了。
反觀華為來說,麒麟芯片目前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定位。
高通的旗艦芯片一般在春季發布,麒麟的旗艦芯片選在秋季。
雖然發佈時間上比高通晚了半年,但產品性能上小優,這讓在下半年想要購機的朋友能願意選擇華為Mate系列的產品。
小米也是同理,當有了自己的松果處理器之後,便可逐漸脫離高通的束縛,優化產品週期表,使關鍵產品獲得更好的市場反饋。
大家都知道蘋果的A系列芯片在業內是出了名的天下無敵,但蘋果其實從iPhone 4開始才用自主研發芯片的,之前一直用的三星提供的芯片。也是從iPhone 4開始,蘋果才開始風靡全球。
蘋果這樣做除了避免過於依賴三星芯片而打亂自己每年一代產品的迭代節奏之外,也是讓硬件與軟件根據自己的需求無縫結合,畢竟喬布斯曾經說過,我們真正想賣給你們的只是iOS這個系統,而iPhone只是為此而做的驅殼。
類似的案例我們在華為上也能看到。
自海思麒麟950開始,華為便是針對性的將芯片中的ISP進行了優化,為華為P9、榮耀V8、榮耀8等手機的雙攝像頭提供了更好的硬件支持。如此深度的定制化需求,第三方廠商是不會接受的。
也就是說,在沒有松果處理器之前,小米是看高通提供的解決方案來定制自己的需求。
但有了松果處理器之後,小米便可以在早期先制定自己的需求,再看情況將特有的功能集成在松果芯片之上。
這大大的增加了小米自主創新的空間,並且產品層面上的創新也很難讓其它廠商模仿,因為其它廠商缺失松果芯片上的核心技術。
他們安卓開發公板是用誰的CPU,GPU,4G模組去開發
這樣你就知道用誰的CPU較穩相容性較高
依照谷歌google出的安卓原生手機
看起來都是用高通晶片
開發公版八九不離十
答案應該是高通晶片
其他家CPU如聯發科MTK,華為的麒麟,小米的松果
谷歌google他們家的安卓系統,只收保護費權利金,提供一點技術服務
要谷歌google用MTK,華為,小米的CPU去當開發公板
開發下一代android 8,9,10系統可能做不到
萬一你用那幾家CUP出現BUG
谷歌google工程師回你這個我沒辦法
你不是用高通晶片,這問題我沒辦法解Bug
要用還是用主流CPU較有保障
谷歌google工程師解Bug才有保障
以現在安桌系統穩度還不如蘋果
因為蘋果不管硬體CPU軟體開發,都是自行開發整合穩度較完美
安卓是開放式,很多問題出在谷歌google安卓系統是否支援你的CPU
不是你小米做了自己的CPU,谷歌的安卓系統要配合你
是你的CPU要配合谷歌安卓系統
現在安卓系統只有半套穩定取決硬體CPU
要用谷歌安卓系統所開發硬體可能較穩定
除非小米你捨棄安桌系統,自行開發一套軟體系統平台,配合自己的CPU
這樣才有辦法軟體系統與硬體CPU完美穩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