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在發表會前已經由官方公佈了紅米Pro的外觀跟配置,但剛剛發表會上比較完整的對紅米Pro的重點功能做了介紹。但在看重點工之前,我們也注意到,小米把紅米系列做了一個整理,此後紅米會有三個系列:紅米手機、紅米Note及紅米Pro。(也有點宣布紅米新增Pro系列的意味。)

紅米手機規格跟配置會較低(一般),但價格也最國民。
紅米Note則會走大螢幕這個特色。
紅米Pro就會定位為國民機裡的旗艦,配置跟設計都會比較高,但相對的,價格也會是紅米裡最高的。
另外紅米Pro不會在台灣上市,也不會有國際版。
但這樣海外市場或台灣,會有一段時間沒有紅米的新機耶?
或許小米對海外市場會再推出什麼手機另有規劃,我們就持續關注吧。
雖然小米依然把紅米Pro定位為國民手機,而且也提到要讓紅米仍然是高品質,可信賴的國民手機,但基本起跳價已經來到1499RMB了,如果以小米5的價格來看,差價也在500RMB左右,換算成台幣大約相差2500元左右,這樣的價差,是不是會讓人乾脆選擇配置更高(或更漂亮)的小米系列,或旗艦化的紅米Pro,跟標準版的小米之間又要怎麼把消費者需求區隔開來,可能是小米要再整理的吧。(或看下一款米會怎樣比較清楚?)

現場有兩面牆,將紅米Pro拍攝的照片洗成海報大小做展示,虛化背景效果是紅米Pro很強調的特色,劉詩詩這張拍的人物照,主體和景深的感覺的確不錯啊,這也的確是現在手機拍人像時比較難做到的。(除非用專門這種效果的App拍,並經過軟體後製)


這裡先統整一下紅米Pro的規格跟重點。
• 三種配置:
會有標準、高配及尊享三種版本。

• 處理器等:都是聯發科Helio
標準--Helio X20/ 3GB RAM+32GB ROM
高配--Helio X25/ 3GB RAM+64GB ROM
尊享--Helio X25/ 4GB RAM+128GB ROM
高配跟尊享版使用Helio X25,標準版則用Helio X20,主要差別在時脈X25較高(可到2.5GHz)。Helio X25是十核心/ 64位元的處理器,標榜三叢集架構。
它是由兩顆2.5GHz/ A72、四顆2.0GHz/ A53、四顆1.4GHz/ A53組成的,發表會上用足球來比喻,就好像足球有前鋒、中鋒跟後衛,各有不同的戰力,執行不同的任務。
三個戰力不同的叢集,可分別處理不同負載的工作,有效分配任務,提升運行的效率,同時延長電池續航力。比方簡單的任務分配給A53叢集,更簡單的工作時,另外兩個叢集可以休眠以求省電。

• 螢幕:5.5吋/ 1920*1080/ OLED
• 前相機:500萬畫素
• 主相機:1300萬畫素+500萬畫素雙鏡頭、具備相位對焦功能,1300萬那個採用SONY IMX258相機模組,500萬的則是三星的相機模組。

• 電池:4050mAh(不可拆換)
• 全網通雙卡雙待,也支援記憶卡擴充。
• 價格:
標準--1499RMB
高配--1699RMB
尊享--1999RMB

8/6開賣,小米商城之外,這次在蘇寧...等2400多個合作的實際據點也買得到。

雙鏡頭即時拍出景深照

雙攝相機是紅米Pro做明顯的特色,它背面的主鏡頭是1300萬畫素(IMX258),另外有個500萬畫素的第二鏡頭(三星相機),做這個雙鏡頭的目的,據小米說,是要讓手機也能拍出單眼般的奶油景深。
雙鏡頭手機並不是什麼新玩意,我們最有印象的應該是2014年HTC M8首次在手機上做了兩個鏡頭(3D拍照手機不算的話),接著華為的榮耀 6 plus也做了兩顆800萬畫素的雙鏡頭。
近期比方華為P9、LG G5也都有兩個鏡頭。
以上這些雖然都是雙鏡頭,但工作的方式卻各有不同,紅米Pro的雙攝相機,用途跟HTC M8(以及後來的M9+)比較像,第二顆鏡頭是用來紀錄距離/ 景深資訊用的。
透過鏡頭收集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知道哪裡是主體,哪裡是背景,就可在事後分別抓出主體/ 背景做各種影像處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做出景深、照片切換前後對焦...等效果。
但因為現在技術跟零件效能提升,紅米Pro可以讓兩顆鏡頭都在拍照,並且即時合成,也就是說拍完就可以看到景深照了,不需後製,兩顆都在拍照、即時後製,則是跟M8不一樣的地方。(紅米Pro也可以在後製裡做指定前後對焦的效果)


也因為是即時運算,所以紅米Pro裡有獨立的影像處理晶片來做這些事,現場試拍時,的確也沒發現拍完有什麼處理中請稍候的時間。
另外拍攝時可以調整光圈。
在拍攝時,有個雙攝模式,開啟後可以選擇不同級別的光圈(F1.4~F5.6),不同的光圈,散景/ 對焦的範圍就有所不同。

現場來不及把樣張拿出來,但翻拍了一下效果。
上面是開啟雙攝模式時的效果,下面是關閉時一般自動模式的效果,可以很明顯看出背景虛化了,主體跟背景間的層次也出來了。


這個適用於拍攝主體距離在2公尺以內,效果最好。
但你可能會想說,現在手機近拍小花小物什麼的,也有景深啊,要雙鏡頭幹嘛?
其實一般手機,要在拍攝很近的東西時,才會有背景散焦的效果,如果是拍坐在對面的人像,,或距離兩之手臂外的人,背景就不會有散景的效果,雙鏡頭帶來的景深效果,主要也在這裡。(愛攝影的把拔們,應該馬上想到:那我是不是可以拿來拍小孩情境照了?這...散景應該是有的,畫質、光線控制、透亮度質感..等,跟單眼應該還是有差,尤其放大後我想還是有差的,不過有興趣的可以最近爬爬大陸媒體的測試吧。)
發表會上也擺出紅米Pro和Canon 5DSR的比較,這裡當然不是在比畫質,而是在比意境


小米官網有放出各種拍攝成品,有興趣可以看看。
紅米Pro內建的其他拍照模式,還是有手動模式,但這裡只能調整亮度、白平衡跟ISO。

設計:全金屬機身、 OLED螢幕
紅米也用上全金屬機身了,紅米Pro正面比較像小米5,隱藏式按鍵,(更正)正面還是有2.5D玻璃,下方的Home鍵具有指紋辨識的功能,側面切出鑽石切邊,背面金屬背蓋則有拉出髮絲紋,上下拉出兩條天線條,但由於材質是一體的,所以還不會有切三段的感覺。




在介紹設計時,台上有提到這次紅米Pro用了高光陽極氧化的技術,這在最近的旗艦機上也看得到,目的是讓金屬的光澤感更閃亮更明顯。
另外紅米Pro的連接埠也改成USB Type-C了,支援雙卡雙待及記憶卡擴充(其中一個SIM卡槽和記憶卡共用)


官網有列出支援的LTE頻段,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紅米Pro也支援中國移動的CA載波聚合。
螢幕上,紅米Pro改用OLED螢幕了,這種螢幕的特性相信大家也很熟了,包括支援100%NTSC色域、像素自體發光,所以黑色的地方是純黑(不發光),對比高,色彩較飽和,細節層次分明...等。(其實在黑畫面上也能比較省電,不過現場看好像沒特別看到連選單都變成黑色的主題,不過這軟體的東西之後再看有沒有更新。)


因為台灣不會上市,有興趣的可能得直接在大陸購買了吧,但購入前記得看一下LTE的支援頻段是否有符合你的需求。
來到台幣7千多元,功能跟規格都有升級的旗艦紅米,也宣告紅米的形象有所轉變了,就算是國民機,也有好看一點,功能較特別的選擇,這也是紅米要分出不同系列,把價位跟定位都分清楚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