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何廠的雲端系統(如小米雲)跟應用程式會回傳是合理,不然他要怎麼整合或備份?尤其很多程式第一次就會詢問是否回傳改善體驗等
2.任何中國廠/中國人都有義務在黨要求提供情資時無條件提供,這是中國法律上面有人提到了,所以這個行為在中國境內是合法的
3.綜合以上2點,不管是小米或華為就算僅改善體驗也可以視為募集情資,用第1點難以消除第2點的資安疑慮,更何況中國之於台灣本來就具有敵意
4.買小米就是要刷機阿,刷MIUI EU上述問題就大致解決了,反正擔心就不要買
5.Google、FB等非中國機購收集資料跟中國廠收集資料本來就不能劃上等號
如蘋果拒絕提供FBI破解iphone,這些隱私保護都是廠商的商譽/商業價值
(當然不排除蘋果在檯面作秀實際仍然有提供FBI技術支援,不過美國法律並沒有強制企業一定要全面合作)
6.如果沒有確切證據就不要胡扯什麼平台會偷資料或賣個資
不完整的個資在黑市才不值錢,尤其是去FB說不定就可以撈到的資料
此外Google、FB最常見的只是賣關鍵字廣告,但我覺得這稱不上什麼個資
你完全也可以關閉個性化廣告,再來是很多G家服務是合理的(如統計使用map的人回傳GPS來計算塞車資訊等)
當然這不保證Google資料不會被濫用,之前就有傳出有合作廠商透過API去把個資撈出來
資訊系統本來有授權機制,但也有被破解或人為疏失,但信任感本來就是各企業逐漸養成的
全世界根本沒有一個平台是自稱100%安全,就算僅提供內網或是國安層級,一樣可以有社交工程等方式破解
7.雖然上面提到個資不值錢,但是別忘了中國有信用評級等系統
所以假設你的資料+台胞證或轉機出入境時是有高機率有在資料庫裏面備註(台獨份子等等)
當然正常來說中國也未必會有所作為,但是兩岸關係逐漸惡劣的未來那就很難說了
8.Google等廠商有很多是免費提供平台,那透過蒐集個資來販賣精準行銷的標的等完全合理
開公司又不是做慈善,免費給大家搜尋引擎、Mail、社交平台、導航等講的好像這些是應該的,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