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簡單的說說, 信的就信, 不信的就當我是個騙子唄.
1. 線要能多粗就多粗,能多短就多短,是 fm acoustic 老闆親自對我說的. 我向許多其他公司的工程人員如 audience, mcintosh. icepower.討教結論是相同的. 這世界就只有一阻二抗, 能多低就多低.
2. 振動這種東西呢, 最基本的只有兩個, k 和質量. 依thiel small 這兩位的想法呢, 就是電容和電感.搞大點呢, 任何頻率的模態都是可以預測的. 現代的設計都是算好的. 出產線那一剎那就是它最完美的時候,接下來只會劣化.
3. 往好處想呢, 煲機對耳機而言, 可能比較好的就只有一個, 懸吊變軟點. 也就是說呢, 降低共振頻率.可是呢, 有一好, 沒二好. Qts 會跟著降. 低頻的線性就被破壞了. 阻尼不一樣, 失真會提高, 有人會說, 那工程師自然會設計成出廠時共振頻率略高, 好讓日後煲完機後變軟時最完美, 這不是有毛病嗎? 古時侯不穏定是技術材料不好, 現在還這樣會讓人笑話的.
4. 我們講訊噪比要多好,可是一個環境噪音40分貝的環境, 配上80分貝的音樂, 你說訊噪比是多少? 環境噪音減個10, 你的snr 就會多個10.
5. 不管那個耳機, 最小聲的時候就是失真最低的時候, 也是線性最好的時候.也是你的耳骨負荷最少的時候
timdcbax wrote:
有人信這套,有人不信這套
我最喜歡的耳機廠Grado是這麼解釋的:
"As any mechanical device, the headphones will improve in performance
with use. We firmly recommend not allowing the headphones to play
continuously fo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We strongly suggest letting the headphones break in naturally with normal use. Listen and enjoy the journey."
(恕刪)
上面都寫了,
not allowing the headphones to play continuously fo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另外, strongly suggest letting the headphones break in naturally with normal use. Listen and enjoy the journey.
Gardo 的意思很明顯了,
正常使用就好, 根本不用甚麼 堡雞, 一般聽歌就可以讓耳機發揮應有的音質
講的好像神一般, 跟蘋果版有點像了, 拜的都是神 哈哈
it6168 wrote:
如果你知道什麼叫lo...(恕刪)
autoskin wrote:
你不會自己去查,還要...(恕刪)
說了那麼多,兩位依然不敢去影音版發文~還是要去AA發也接受

不知兩位聽過Sennheiser家的耳機沒?beyerdynamic家的聽過?
這兩款著名的要Run,尤其是拜耳,要多達1000小時以上
如果你聽過新買剛開聲的聲音和Run 200、1000小時的聲音,還是堅持剛開聲的好聽
那麼你還是用便宜貨吧


還叫別人不要回你文,沒知識還如此霸道真是



Run in是為了讓新的金屬振膜變軟、變鬆,就是變相的"金屬疲勞"
當然這是減少耳機壽命,但這幾小時和整體比起來跟本微不足道
金屬疲勞會讓耳機往兩個方向走:變好聽和變難聽,
但在耳機壽命中期以前,我很肯定現在市面上的專業耳機都是變好聽
中期以後會變難聽,但我相信你一隻耳機可以聽到壽命中期也差不多可以換一支了
小林仲彥 wrote:
你當小米耳機是高檔貨...(恕刪)
線材從來不是影響最多的,顯然你不了解什麼設備要先升級什麼要後升級
---
按照樓主所說,此程式只是從低頻率到高頻率的聲音放出來並循環
如果真是這樣建議不要,會使得耳機聲音單調,建議是有耐心一點,一邊聽歌一邊Run
當然你有更好的Run in CD或其他更好的程式也無仿
另外Run in不能連續長時間(5小時以上),那會更加速你的耳機走向壽命末期
對於科學數據上來說,沒錯!數字的確顯示耳機使用過後會逐漸變糟,以分析數據解釋的話
但以藝術家的聽感來說,會從原本緊實反應快的聲響變成柔和流暢
以個人聽感喜好來說有人喜好前者有人喜好後者,你告訴我誰對誰錯?
同樣我前面提過的賽車案例
若是以數據上顯示,輪胎跑過後在壽命還是一些數據都絕對顯示是性能下降的
那暖胎是在暖什麼?
你要不要拿這些數據去對著舒馬克說你們這些外行的瘋子?(雖然他現在沒辦法回答你)
很多東西不是看單一數據就來解釋說話的
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與藝術家大多時候是無法相容的
對於耳機大廠來說
We strongly suggest letting the headphones break in naturally with normal use. Listen and enjoy the journey."
這句話是正確的,但不代表不需要 RUN-IN
有些人會說RUN-IN要300小時、500小時?這真的誇張了點
只要照一般聽音樂的習慣去聽即可達到相同的目的,耳機可不是多強韌的產品
燒機用的軟體只是幫助工作忙碌無法時常聽音樂的人做較快速的幫助
最好的做法還是自然聆聽音樂
要記得,RUN-1N 不會讓耳機從50分變成100分,從冷調變暖調
在物理上是絕對不會有任何變化,他只是讓他的振膜、單體、線材之間更加協調流暢
聽感上的變化是細微的,不可能會出現大變化,沒低音出現低音,冷調變暖調
若是有大變化那表示你耳機出問題了
這邊認為耳機RUN-IN是沒用的人
你們買過兩副完全一樣的耳機,一個沒撥音樂過一個平常在聽
一個月後拿兩副耳機來比較過嗎?
建議可以去試試看,通常低音強音質比較好的耳機效果會比較明顯
it6168 wrote:
唉, 本來是懶了, ...(恕刪)
台灣老闆認為設計師不值錢,所以他們產品設計就不值錢
通古斯卡 wrote:
說了那麼多,兩位依然...(恕刪)
請教大哥或知道的人一個問題
我是用紅米+小米活塞耳機二代
一開始用內建音樂程式廳的時候,感覺聲音有點悶高音拉不上去的感覺
後來改用rockbox撥放器,聲音有點好轉但還是差不多
爬了很多煲機文,說自然聲,人聲(蔡琴等等音樂)煲機最好
我就用筆電用自然聲,人聲,古典音樂,讓他亂序撥放
音量30%撥1小時或1-2小時,休息30分,連續跑3天
音量60%撥1小時或1-2小時,休息1小時,連續跑3天
音量100%撥1小時,休息1小時,連續跑3天
現在聲音是有變好了,不悶,高低音也沒問題,但是耳機音量明顯變小很多
現在音量100%等於以前常聽的音量,是我煲機壞掉了嗎???
雖然現在又裝上ViPER4Android v2.3.2.6讓聲音變得更好更大聲
但還是想釐清耳機音量變小的原因
另外請教Run in CD,要不要撥第9首??
還是撥1-8首讓他循環??
另外請不相信煲機的人,不要來砲我
我的觀點是信的就做,不信就不做,大家和氣生財
就像2012世界末日,網路上流傳的一推民間偏方,信的還是信,不信的還是不信
世間上沒有絕對唯一,自己開心就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