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以平常心看待,不用太在意別人的想法.
小米出到現在嚴格來說也就兩年多的時間,
出了小米1、小米1A、小米2、小米2S這四款手機,
一定還有進步的空間,不過以僅有三爽S3或HTC主流機種一半的價格,
卻能有相近的配置,若能有90%的穩定度,也就很划算了.
即使用起來或許比三爽或HTC穩定度稍差(而且也不見得),
但價錢只有一半呀,批評小米不如三爽或HTC的人怎麼不去比比價格呢,
其實這樣想就放寬心了.
我從小米一代就開始關注這個品牌,也見到了他的快速成長,
小米這家公司最讓人佩服的是其營銷策略以及用戶/網友的經營,
不以機海戰術而專注在每年出1~2款手機的策略也值得國內手機品牌參考,
去年小米已賣出719萬部手機,2012年營業額已達126億人民幣
(今年在小米2及2S的挹注下,營收可望比去年更高),
公司市值也將近NOKIA的一半,成長如此快速已成為各大廠不可小看的對手,
如再用山寨視之似乎有點井底之蛙之見了.
最近大陸品牌如聯想K900、OPPO Find5、魅族MX2等手機,
其外觀設計已脫離過去山寨手機外觀抄襲且質感差的印象,
甚至也如韓國手機一般藉著電影電視的大量出現來推廣行銷,
如最近大陸很紅的北京遇上西雅圖這部電影就可常看到聯想手機的身影.
反觀國內手機廠,除HTC在機海戰術還有幾款外觀不錯的機種(如butterfly、NewOne),
其他的機種外觀仍不脫傳統的樣式,而其他的廠家(如Acer)最近出的機種不論是螢幕尺寸
或是外觀樣式都還是較陳舊的設計,只是價格較便宜,反而更有山寨感覺了,
真的希望國內手機業者好好加強外觀設計以及品牌營銷了.
而這幾年台灣電影也算重新復興起來,有一些不錯的電影也熱銷到大陸或其他市場,
其實電影業者也可以多跟國內手機或其他3C品牌業者合作,
在電影中 "不經意"的出現這些產品,一方面電影公司可以獲得更多的經費來將電影拍好,
另一方面手機業者也可藉電影熱賣的機會來行銷主打的產品,
像韓國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幾乎都是韓國手機,大陸的北京遇上西雅圖賣座後聯想手機的詢問度
也更高了,而台灣過去的電影出現的卻總是iPhone,免費幫蘋果廣告行銷了.
如果台灣電影中出現更高頻率的HTC或其他國產手機(當然外觀要好看新穎),
對台灣品牌的推廣應該也是有所助益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