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最簡易使用的簡訊實聯掃碼器

Fish7yu1967 wrote:
同意!

問題是不小心的人還是一樣不小心,不懂這套簡訊實名如何運作的還是不懂,多一個步驟去按簡訊,搞不好反而去按了其它的功能,重點還是如何防呆,照邏輯走,防呆會是儘量簡化來做,不是更多的步驟。

其實要解決這些問題很容易,衛服部就客制獨立出來一款掃碼器,只能發簡訊到1922就好,現在衛服部的掃碼器建在LINE裡面的疾管家,也是步驟比較繁複又需要連網,不是個使用者友善的方式。


其實大家忽略一個問題,現在根本沒有多餘的人力可以聯絡跟確診者足跡重合的人

現在不要說你跟確診者足跡相重疊好了,新聞都有報導確診者同住家人好幾天都沒接到衛生局(所)的電話

可見現在衛生局、疫調等等的人力吃緊,你真的跟確診者同一間店待上1小時,大概率也不會有人打電話給你

因為更重點的確診者、同住家人、同公司同事都來快不及通知了都在塞車中,新聞有播現在都是請確診者自行連絡密切接觸者

所以現在的簡訊實名制其實是做辛酸的,做讓民眾安心地,實際上在疫情爆發的現在沒有作用,因為沒有那個人力去聯絡跟確診者足跡重合的人

現在台北市、新北市基本上都不公布確診者足跡也是相同的狀況,因為現在人力吃緊根本沒法一個個去疫調確診者足跡

簡訊實名制要有點用處,除非政府有開發另一套程式比對足跡重合程度自動會發簡訊通知,那現在的簡訊實名制才有點用

所以與其煩惱簡訊實名制要如何掃,反不如直接刻一個原子章來的簡單、快速
深海潛艇 wrote:
簡訊實名制要有點用處,除非政府有開發另一套程式比對足跡重合程度自動會發簡訊通知,那現在的簡訊實名制才有點用


這不就是了嗎?還是我誤會什麼了?

Q6. 「臺灣社交距離 App」如何告警接觸情形?
1. 臺灣社交距離 App 可以利用科技協助記錄最近 14 天內的接觸
史,民眾於外出活動時可能會接觸不特定風險人群,而這些接
觸到的風險人群,如果有人後來確診 COVID-19,本 App 可輔
助於第一時間通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之人員,發掘可能的風險
個案。
2. 本 App 是利用藍牙技術記錄接觸對象去識別化資料,該去識
別化資料是由使用者手持裝置每 15 分鐘自動生成一個隨機的、
不可回溯的、無法還原的雜湊值(Hashed ID/隨機 ID),且每
次的隨機 ID 皆不同,相關接觸資料僅儲存於個人手持裝置端3
14 天。
3. 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時,衛生單位將主動詢問其分享意
願,並由使用者自主決定是否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 ID。
4. 符合告警條件(如曾與確診者於 2 公尺內接觸 2 分鐘)的用戶
手持裝置會出現 App 告警畫面,並由用戶自主向衛生單位通
報。

My blog : https://chujy.pixnet.net/blog
深海潛艇 wrote:
現在台北市、新北市基本上都不公布確診者足跡也是相同的狀況,因為現在人力吃緊根本沒法一個個去疫調確診者足跡


你想到的,唐鳳也提出較快速的處理模式:
唐鳳認為,為了讓疫調快速有效地確認確診者的足跡,杜絕大規模社區傳染的路徑,實聯制是這波警戒下,最重要的第1道防線。一旦疫調人員掌握了某個確診者,只要將該確診者的手機號碼提供給該手機所屬的電信商,接著電信商比對出這支手機號碼28天內去過的相關場所代碼後,疫調人員便可將這些時間區段的場所代碼,交給5大電信商發送接觸通知,提醒在相同時間去這些場所的手機號碼。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542338
何患無
直接打簡訊訊息會不會比較快?就打店家的數字到1922。
1次15字...
2次30...

幾次後
可能就煩了...

所以還是
印章、掃碼
比較快...
深海潛艇 wrote:
簡訊實名制要有點用處,除非政府有開發另一套程式比對足跡重合程度自動會發簡訊通知,那現在的簡訊實名制才有點用


我想後台的程式一定有在進行。

會推出簡訊實名制,就是要靠電信商累積28天的數據,需要時來做整理比對,這些後台的分析不可能是光靠人力去追蹤的,如同社交距離APP,後台數據對比後,就可主動發簡訊給與染疫者在同時間同地點的人,要求自我監測/管理,有症狀者去找地方採檢。

如果是手寫聯名或是原子章聯名,可以想像疫調會是多麼的辛苦與困難! 連我不懂3C的老婆大人,都知道手機實聯肯定要比手寫要來得有效率。
dute
請問用這個傳簡訊的費
完全免費...
chujy wrote:
這不就是了嗎?還是我誤會什麼了?

Q6. 「臺灣社交距離 App」如何告警接觸情形?
1. 臺灣社交距離 App 可以利用科技協助記錄最近 14 天內的接觸
史,民眾於外出活動時可能會接觸不特定風險人群,而這些接
觸到的風險人群,如果有人後來確診 COVID-19,本 App 可輔
助於第一時間通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之人員,發掘可能的風險
個案。
2. 本 App 是利用藍牙技術記錄接觸對象去識別化資料,該去識
別化資料是由使用者手持裝置每 15 分鐘
自動生成一個隨機的、
不可回溯的、無法還原的雜湊值(Hashed ID/隨機 ID),且每
次的隨機 ID 皆不同,相關接觸資料僅儲存於個人手持裝置端3
14 天。
3. 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時,衛生單位將主動詢問其分享意
願,並由使用者自主決定是否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 ID。
4. 符合告警條件(如曾與確診者於 2 公尺內接觸 2 分鐘)的用戶
手持裝置會出現 App 告警畫面,並由用戶自主向衛生單位通
報。


您的確是誤會了

臺灣社交距離 App是利用藍牙技術判斷手持裝置近距離接觸15分鐘以上

簡訊實名制是利用簡訊發送到系統紀錄手機持有人到店的時間、店家資訊

兩者的技術不同

一個是藍牙判斷近距離接觸的時間,一個是用簡訊發送客戶到店的時間、店家資訊

兩個程式並沒有整合資訊,所以系統、資料庫還是不同的
Fish7yu1967 wrote:
我想後台的程式一定有在進行。

會推出簡訊實名制,就是要靠電信商累積28天的數據,需要時來做整理比對,這些後台的分析不可能是光靠人力去追蹤的,如同社交距離APP,後台數據對比後,就可主動發簡訊給染疫者同時間同地點的人,要求自我監測/管理,有症狀者去找地方採檢。

如果是手寫聯名或是原子章聯名,可以想像疫調會是多麼的辛苦與困難! 連我不懂3C的老婆大人,都知道手機實聯肯定要比手寫要來得有效率。


那就要問問有沒有網友接到通知說自己跟確診者足跡重合了的簡訊,目前都沒聽說也沒看到有這方面的資訊

現在確診者一天都要200~400之間,有簡訊實名制之後累積也上千件確診了,我不相信都沒有01的網友跟確診者足跡重合,但是都沒看到有人分享這方面的資訊出來
深海潛艇 wrote:
您的確是誤會了臺灣社...(恕刪)


我只看到兩個方式都可以做到通知手機持有者,至於兩者資訊是否一定要整合,就是個疑問。


其目的不就是為了通知? 而不是為了要湊在一起使用。


但我還是希望不要收到通知比較安心。
My blog : https://chujy.pixnet.net/blog
深海潛艇 wrote:
那就要問問有沒有網友接到通知說自己跟確診者足跡重合了的簡訊,目前都沒聽說也沒看到有這方面的資訊

現在確診者一天都要200~400之間,有簡訊實名制之後累積也上千件確診了,我不相信都沒有01的網友跟確診者足跡重合,但是都沒看到有人分享這方面的資訊出來


他們的出發點就是在比對之後主動發簡訊給實聯者,至於是否已經在運作,那就得看這政府是否值得相信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