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moon wrote:
7.2 gcam 是...(恕刪)
7.1/7.2我沒記錯都只能用在Android 10上面,7.0的話Android 9可用
話說看了前面的討論,我覺得大家把QuadBayer想的太複雜了…
簡單說,它原生就是64MP,上面就是真的有6400萬個真實的畫素…其他如華為客製40MP的IMX600、650,48MP的IMX586,108MP的CC9,都是同理
但,像素排列方式跟傳統Bayer不同…傳統Bayer的排列是RGBG,每個顏色全部錯開,QuadBayer則是2X2配置,用傳統Bayer的邏輯來看就是只有1/4的畫素
所以在預設的情況下都會進行所謂的4合1,因為全畫素輸出的情況下,CMOS對色彩分辨的能力只有傳統Bayer的1/4,所以它確實是原生畫素但效果卻不好就是因為這樣
QuadBayer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畫素之間不是無縫銜接的…畫素密度越高,畫素之間的縫隙佔用的空間就越大,理所當然的也影響了Pixel Size…這一點傳統Bayer如果在同樣密度的情況下一樣會有,但就是傳統Bayer各個顏色分佈的更均勻,對於色彩感知的能力更強,後面演算法靠軟體演算出來整張照片的顏色就會更接近真實
然後因為Pixel4至今仍然沒有採用QuadBayer的緣故,所以用QuadBayer的機種外掛GCam效果就不盡理想,沒有傳統Bayer機種那麼的立竿見影…國外的大神再怎麼神,也不可能生出另一套演算法來給QuadBayer用…Pixel4還在用IMX363可能就是因為如此,改用QuadBayer之後整套演算法就要大改甚至砍掉重練,所以選擇繼續壓榨IMX363…不過之後如果Pixel改用QuadBayer應該會是不一樣的光景了,光是硬體HDR與雙重ISO,這才是4合1的價值,然而很顯然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廠能完全駕馭
divx999 wrote:
我簡單的問,哪一顆彩...(恕刪)
如果要直接論半導體上的光電半導體的部分是真的,但是他輸出出來的像素資料是已經透過dsp算完的結果,換言之就是他無法直接直出6400的像素,我覺得這跟他背後硬體實作的部分有關,這包含了dsp的計算能力跟使用的片上緩存的大小,這些東西都是獨立在於感光元件上的,因而影響直出的部分,因此以能力來說,儘管最一開始進入光電元件時是6400,但輸出到能被紀錄和使用的部分已經被處理成1600,所以如果要拍6400就只能透過直出的1600去差值回6400。畢竟論實作層面已經屬於工程等級的問題,消費者通常不清楚的。
這也是為什麼光是4800就會有分真4800和假4800的區別,以及過去sony拍攝960禎慢動作跟後來的小米出的差值960等,一個是透過片上緩存達到真960,另一個則是透過算法合成。
advancefohn wrote:
如果要直接論半導體上...(恕刪)
在這些48M/64M的像素推出之前,2M/5M/8M/12M/16M也都是傳統的bayer order排列也都是透過demosaic弄出來的,
如果要真實1:1的Pixel不補,黑白輸出把Color filter拿掉就是,
為什麼會特別拿出來說觀念是錯的,主要原因是以前都是用 bayer order + demosaic的作法,
怎麼到了 0.8um pixel堆出來的48M/64M 一樣的做法就變成了假的? 這是最誤導的地方。
Pixel Size越小,感光度跟SNR越差,但Sensor die size可以更小,但製程也不是沒改進就往下縮,從FSI到BSI在到一堆製程端的改善,才有機會往下縮。
內文搜尋

X